石猴站在一座橋上,驚魂未定的他還在想著:這橋,是鐵板橋還是奈何橋?

身後嘩嘩的水聲提醒他,他依然活著,在這個西遊的世界裡。

橋長三丈,石猴一步一步走過,每走一步,他的心靈都經受著巨大的震撼!

道!

誰的道?

一字一句刻在了石猴的心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石猴前世也曾讀過些經史子集,已經聽出這聲音所讀的竟是老子的《道德經》。老子,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他的道,怎會在這裡出現?

石猴心中疑雲未散,一本《道德經》已盡數傳完,他心中也彷彿多了一些東西。

一種語言難以描述的感覺,熨帖的很,舒服的緊。

這感覺,又是什麼?

立刻又有聲音告訴了他答案:“八十一章《道德經》,平添三千造化,可造之材,難得,難得,呵呵……”

這感覺,是造化?石猴回憶《西遊記》中文字,造化二字可是頻繁出現,想來不會是壞事。

這聲音仍未結束,又是道!

這次又是誰的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與諸比丘。住於竹林。是諸比丘……”

“今見世間導,令我開慧眼。為說清淨法,去離一切著。今遇天人尊,令我得無生。願將來獲果,亦如兩足尊……”

這一大段的佛經,石猴聽得雲裡霧裡,他哪裡讀過這樣艱深的佛學典籍,不過每聽完一段便在心中道一聲“阿彌陀佛”罷了。

聽著聽著,石猴漸漸被這卷經文所感染,也逐漸明白了這經文的意思。原來這經文竟是佛陀的自傳,將佛陀過去與現世諸多事蹟敘述詳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石猴聽了許久,若有所悟。他將前世那許多過往與佛陀對比,不由得想起了那句話:一個人不可能喪失過去和未來——本來就沒有的東西,有誰能從他手中奪去呢?

西遊這個世界,在自己前世看來,自然是虛幻的,而如今,自己前世那個實實在在的世界,反而看不見摸不著,成了遙遠的回憶。這兩個世界對比,對現在的石猴來說,顯然眼下的更為真實,現實。

前世猶如一個夢境,除了那些有用的記憶,還有什麼是自己需要的呢?

想著想著,石猴的心情豁然開朗。

一個人會愛上一隻飛鳥,但下一刻你便看不見他,這只飛鳥對這人來說,其意義只存在於精神當中而已。

這段經文足足傳了兩個時辰,石猴意外地發現,自己在這兩個時辰中,竟連一步也未邁出去。橋下流水彷彿凝滯了一般,但仍在極為緩慢地流動。

這是一種強烈的時光錯亂感,一念中有數十剎那,一剎那又有九百生滅,哪個是快,哪個又是慢呢?快慢生死,存乎心而已。

終於,經文讀完,石猴感覺自己腦袋裡有一種清清朗朗的感覺。過去、現在、未來……

“汝等當知。過去種因。經無量劫。終不磨滅。我於往昔……四卷《過現因果經》,平添六千造化,不錯不錯。”

聽這聲音,對石猴頗有讚許之意。

石猴彷彿陷入了一個謎題當中,他迫不及待想要騰出時間,好好理一理腦子裡難解的疑團,可這聲音從始至終都未停過,讓他無暇分心。

緊接著傳來的,又是道!

這次,是誰的道?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

逍遙遊!

《逍遙遊》在石猴的前世流傳甚廣,他也頗為喜歡,雖然不能盡數背誦下來,但也深知莊子那顆嚮往自由的心。

九萬裡的情懷盪漾於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歸於自然,終成南華經。曳尾塗中,逍遙一遊於塵世……

在這如同幻象般的水簾洞中,身後是嘩嘩瀑布流水,面前是夢幻般的仙家洞府,耳邊傳來琅琅的清音,聽得是無比自由奔放的《逍遙遊》……石猴一顆心彷彿要飛了起來。他前世讀這《逍遙遊》也不下百遍,卻從未有過如此感覺。

三十三篇《逍遙遊》讀完,石猴恰好走過了三丈長的鐵板橋。站在橋頭,石猴還在回味《逍遙遊》的餘韻,久久不動。

那聲音也半響不語,許久才嘆了一口氣道:“一卷《逍遙遊》,生出九千造化,汝之天資不可限量,福兮禍兮?且自珍重吧。”

石猴神思飛揚,正在馳騁九天,被這聲音一下子喚了回來,立刻發問道:“你是誰?”

千丈方圓的水簾洞,空蕩蕩的,哪裡有人?

石猴洞內走去,正如心中所料一樣,一面石碑立在洞中,上書十個大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洞內桌椅碗盆皆為石質,生活用具一應俱全。

這時,石猴想起一事。自己進洞不知多久,外面的猴群不知走了沒有?

他旋即走出洞去,一躍而出,現身在斷崖之上。

眾猴仍在,見石猴自流水中一躍而出,心中都是大驚。

石猴想了想,此處還是按照劇本演吧,於是高喝一聲:“大造化!大造化!”果然,眾猴把他圍住,問道:“裡面怎麼樣?水有多深?”

石猴道:“沒水!沒水!原來是一座鐵板橋。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眾猴道:“怎見得是個家當?”石猴笑道:“這股水乃是橋下衝貫石橋,倒掛下來遮閉門戶的。橋邊有花有樹,乃是一座石房。房內有石窩、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間一塊石碣上,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裡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

眾猴聽得歡天喜地,叫道:“還是你先進去,你先進去!”

石猴重又躍入水簾洞中,幾隻膽大的猴子便跟了進來,不過半個時辰,千餘只猴子已盡入洞中,仍不覺絲毫擁擠。

這些猴子見洞內無數好玩的物事,爭來奪去,鬧成一團。

石猴躍至當中的石椅上坐定,高叫一聲:“且都停下!”群猴這廂都停了手,鴉雀無聲。

“爾等可還記得,當初已說定,哪個若尋到溪流的源頭,便拜他為王,我如今尋得此處,非但找到源頭,且為大家尋了這樣一個洞天福地,教我族類從此不再受風雨之苦,何不拜我為王?”

眾猴一聽,皆拜倒在地,俯首帖耳,就連那四隻老猴亦不例外。

適才在那斷崖之上,眾猴都眼見石猴腳下一滑,便墜了下去,但竟有如神助般憑空飛起,消失在瀑布之中。想起石猴所說的“我便是來做這花果山之王的”,再加上石猴從仙石中所生,便都對石猴有了些許敬畏。

石猴見眾猴歸順,心裡了卻了一件大事。他將群猴分成四隊,分別由四隻老猴管轄,教他們採果汲水、摘花扯藤,將水簾洞內佈置的花團錦簇,五彩繽紛。

安置好了群猴,石猴自己尋得一間石室,關上房門,開始思索這水簾洞的奧秘。

水簾洞內有碑文有家當,顯然不是天生之物。石猴適才指揮小猴清理洞府時,發現石灶內居然有未滅的火灰!靈智未開的猴子尚可理解為天造地設,但石猴在前世乃是讀透西遊的人,他自然會想的更深一步。

水簾洞不僅不是一個天然的洞府,而且還是有人住過的,這洞府便在石猴跳入的前一刻人去洞空,顯然,這是送給石猴的一份大禮。水簾洞洞主與給自己傳道之人極有可能便是一人,這人究竟是誰?這個洞府是專門為我而開啟的嗎?

留下一個洞府,又傳給自己三種截然不同的道法,石猴似是得了不少好處,但石猴知道,這個水簾洞乃是美猴王的根基。將天宮鬧得一塌糊塗的齊天大聖便是從這裡起家,一步一步壯大勢力,然後與天宮抗衡的。

從現代社會穿越而來的石猴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美猴王看似表面風光,實則也受了不少苦難,五行山下的五百年折磨、禁錮自由的取經之路、讓他寢食不安的頭上緊箍、各懷目的的取經人……

這一切,不都是由大鬧天宮開始的嗎?而水簾洞,在這其中的作用絕不可小視。如果沒有水簾洞,石猴不得稱王,如何能生出海外尋仙之念,更談不上龍宮取寶,大鬧地府天宮了。石猴越想越覺得此事蹊蹺,但又理不出個頭緒來。

他自到了花果山以來,已有近月時間,前世近二十年的記憶漸漸都已遠去,只覺自己能來到這讓自己魂牽夢繞的神仙世界,是上天賜給自己的莫大福分。

而穿越成西遊的主角——孫悟空,更是正遂了自己心願。這一個月的時間,他已徹底接受了自己變身為猴的事實,二十年現代社會的所有羈絆一下子煙消雲散,只有“天高任鳥飛”的豪邁心情。

到了水簾洞,對於整個西遊故事來說,也就算是剛剛掀開幕布的一角而已,便是這一角內透出的風景,也足以讓石猴提起了十二分的好奇心。

水簾洞、傳道人、水簾洞、傳道人……即使在夢中,石猴還在不知不覺唸叨著。(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