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落下來,道:“師父,此山生機盎然,仙氣升騰,哪裡有什麼妖怪,倒像是神仙府邸。”

唐僧一聽大喜,道:“阿彌陀佛,如此再好不過,已有許多日未得安穩,倒可好好歇息一番。”唐僧所說倒也不假,初出大唐時那個白胖和尚,此時已瘦了許多,他肉體凡胎,怎能經得起這般折騰?

四人一馬在山中尋路,緩緩而行,一路看景,到也自在,不知不覺間只見松篁從中,現出幾角飛簷,八戒始終盼著早到地頭,喜道:“那不是神仙府邸?”

那處房屋看著雖近,卻無直路,著實繞了幾個圈子才到,

到了門前觀看,只見松坡淡雅,竹徑清幽。果然望不盡那巍巍道德之風,一座好神仙宅院。

三藏離鞍下馬,又見山門左邊有一石碑陡立,碑上有十個大字,乃是“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

悟空心道:我那花果山也是洞天福地,看這靈氣濃郁,此地倒也不遑多讓,不知是否與那人參果有關。

三藏道:“這處不像寺院,倒似一處道觀。”八戒惦念齋飯,急道:“師父,僧道不分家,管他寺院還是道觀,先敲門去吧。”三藏道:“待我來。”

唐僧上前叩門,只敲了三聲,便有兩個道童洞開觀門,大分左右。這兩個道童生得眉清目秀,張口便道:“可是大唐高僧,要往西天拜佛的長老嗎?”

唐僧驚喜道:“徒弟們,這個真是小神仙,竟知道我們來歷!”悟空笑道:“也不稀奇,不稀奇。”兩個道童見唐僧應了,一個催另一個道:“你快去告知師尊。”又對唐僧道:“家師早知大唐聖僧必經此地,早早便知會我等了。”

這道童引唐僧師徒進去,自說自話道:“我叫清風,方才那個是我師弟,叫做明月,我家師尊有四十八個徒弟,便數我兩個最小了。”

悟空心道,果然還是他兩個,鎮元子此際卻未如《西遊記》中赴元始天尊處聽講混元道果。悟空清楚記得,當年讀書時自己一直存下一個疑問,那便是因為書中曾道:“當日鎮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簡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這兩句話雖只寥寥十數字,卻疑點頗多。

世人皆知,元始天尊乃是三清之首,人稱玉清元始天尊,自然住在玉清天,又叫清微天,而靈寶天尊才是上清,才應住在上清天。元始天尊無緣無故把鎮元子邀到靈寶天尊那裡“聽講混元道果”,三清不分彼此,這倒可以理解。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鎮元子,便需要動用三清中的兩人來應對,這卻有些地位不對稱了。

鎮元子修為雖比悟空一流的太乙金仙厲害,但元始天尊自然對他瞧不上眼,說過分一點,恐怕拽出個弟子都能蓋過他。三清雖是聖人,卻不是如假包換的善人,他們教鎮元子入上清天,估計大發善心看孺子可教的可能性極小。

說到這裡,再聯絡下面“聽講混元道果”,這個“聽講”二字,可大有玄機了。古人用字規範,單字成詞,因此“聽講”應該包含兩個意思,“聽”和“講”。聽什麼?不知道。講什麼?自然是混元道果啊!

鎮元子有什麼本事,能講混元道果?論修為和道行,他拍馬也趕不上兩位天尊,唯一的可能便是,人參果的奧妙!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人參果既然是天地靈根,沒準就和混元道果有關係,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兩個商量好,你負責提供場地,我負責邀人,一拍即合,就把這個虛心好學的鎮元子忽悠上來了。

三清乃是道教頂尖人物,鎮元子對三清之邀自然不敢稍有怠慢,於是領著四十八名徒弟中的四十六個上了天,只留最小的清風明月看家。他明明知道唐僧取經團要從萬壽山五莊觀經過,明明知道這裡面有一個專偷蟠桃吃的齊天大聖,仔細想來,這般做法還真有些開門揖盜的韻味。

難道是三清強令鎮元子上天,教猴子有空偷那人參果吃?或許三清此舉一箭雙鵰也未可知,這三人老謀深算,悟空卻猜不透了。

他更關心的是,為何此時鎮元子仍在道觀當中?自己究竟改變了哪段故事程序,使得這裡出現了岔路呢?

悟空突然想起,上次和老君提起五類之王時,老君神色大變,似乎有什麼了不得的事情發生。嗯,很有可能三清為這事分了心,也無暇來管取經一事。既然如此,取人參果一事似乎變得極難,鎮元子對這一樹果子看得比身家性命還重,自己要盜果子,無異於虎口拔牙啊!

此刻行到了內門,只見門上掛著一幅對聯,上書: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八戒看了看笑道:“說的好大話,三清六御處也不敢說與天同壽,怎他卻敢說?”悟慧道:“你怎知三清六御不敢說?”

八戒道:“想當年,我也是堂堂天蓬元帥,什麼陣勢沒見過?”他聲音甚大,清風回頭看了八戒一眼,這幅尊容著實不受看,便回過頭去吐了吐舌頭。

悟空恰好看見,心道這小道士還挺頑皮,於是問道:“小道士,你可是患了痛風?”清風沒料到被悟空看見,一張小臉頓時繃緊了,快步前行,將四人引至內堂。

內堂之中共有五人,四名中年道士兩旁站立,中間端坐一位仙風道骨的束髮道人,三綹長髯、大袖飄飄,正是地仙之祖鎮元子。

鎮元子見唐僧等人進來,不慌不忙站起身,道:“故人到此,有失遠迎。”他只掃了悟空一眼,便當做沒看見一般,悟空因此斷定,鎮元子早知自己成為取經人,否則任他再鎮定,也應露出異色。

自己當年與牛魔王被他誤認為搶奪人參果的惡客,後來又助他擊敗青獅白象等菩薩坐騎,倒也不欠他什麼。

三藏不卑不亢,道:“觀主客氣了,貧僧遠自東土大唐而來,不知這幾個徒弟,那個是觀主故人?”

鎮元子哈哈一笑,道:“我雖為太乙玄門,卻也與西方如來佛祖有故交,你要前去佛祖那裡取經,豈不是故人?”悟空聽鎮元子東拉西扯,卻不說唐僧是金蟬子轉世,心中突起一念,天底下凡知唐三藏者,幾乎都知道唐僧來歷,難道他自己還不知道?或者是佯作不知?

只見三藏微笑道:“萬有因緣而生,若如此說,也勉強算是故人。”不知不覺倒給了鎮元子一個臺階下。悟空隱隱覺得,唐僧似乎並非看上去那麼單純,他讀經不下萬卷,論起禪機來應變極快,這樣一個聰明人,縱耳聞目睹,恐怕也能猜出個大概來了。

鎮元子又是朗聲大笑,道:“唐長老讀的好經,早知長老將至,特意備下一席素齋,長老請。”

唐僧慨然而行,悟空不由得冷笑連連,鎮元子這是出的什麼牌,此時正是辰時之末,誰家這時用齋?按照禮數來說,自當先看座,再奉茶,敘敘話,鎮元子這番舉動,已有無禮之嫌了。

幾人向後堂行去,穿廊過柱,直到飯堂,果然一桌素齋已經擺好。說是一席,也並非如何豐盛,只是平平而已。

鎮元子又客套幾句,便帶徒弟出去,只留取經一眾在此用齋。悟空與悟慧向來煙火不進,只有唐僧與八戒二人端起了飯碗。

八戒先扒拉了兩碗糙米,才夾起第一口菜,放入口中剛嚼了兩下,便吐到桌上,嚷道:“這做菜的將賣鹽的打死了,要齁死你豬爺爺。”

唐僧嘗了一口,也皺起了眉頭,但仍嗔怪道:“莫要胡說,丟了出家人臉面。”八戒又換了一個菜吃,仍是如此,禁不住又罵了一句,唐僧挨個嘗去,桌上一共六個素菜,倒有五盤鹹的要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最後一盤菜葉中,八戒使筷子挑了幾下,竟有一隻寸許長的青蟲,還在緩緩蠕動。八戒笑道:“好容易見葷,卻是活的。”一怒下便使筷子將那青蟲搗死。

唐僧連道:“罪過罪過。”訓斥了八戒兩句,便放下筷子,哪裡還吃得下去。

悟空在一旁看得好笑,道:“看觀裡幾個道人都生得白白胖胖,還道他伙食多好。”八戒嘟噥道:“那老道好生厭惡,說什麼備下一席素齋,倒叫我空歡喜一場。”

悟空道:“你不說僧道是一家麼,一家人怎如此薄情。”八戒道:“感情是個殺熟的。”

悟慧自包袱裡取出乾糧,給唐僧尋了些熱水,湊合吃了一頓。

悟空看見這情景,心中暗自納悶,鎮元子都說唐僧是他故人,為何還存刁難之意呢?若是不願見,那便閉門謝客,不見便罷,而今既然見了,又給臉色看,這可就不合情理了。

鎮元子向來獨來獨往,沒見他與那家有太深的瓜葛,眼見他將眾人迎進寺來,便沒當做好客招待,難不成有人屬意他,要在此設下關卡不成?

唉,看來這番又有了麻煩,鎮元子修為著實厲害,自己恐怕敵不過他。敵不過他倒是小事,照此情形,自然是不會主動送上人參果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