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將軍得了洞主囑咐,本欲尋些尋常走獸便回洞去,誰料一陣黃風吹出,漫山走獸驚得無影無蹤,虎先鋒只見了些呆兔野鼠,自然不甘心,便走得遠了些。

正行著時,只見崖上一匹白馬,馬上端坐一人,卻是自己曾擒入洞中的白白胖胖和尚,虎先鋒見之大喜,只道這是天賜,早把洞主黃風怪的叮囑拋到腦後。他見一個豬臉壯漢手持兵刃站在一旁,心中便有計策,於是使個金蟬脫殼將八戒引開,自己又轉了回來。

人肉之味遠勝尋常野獸,而和尚不沾葷腥,更是口味獨特,虎先鋒久未嘗肉味,早已垂涎欲滴,於是夾著一股惡風撲向唐僧。

唐僧見猛虎張開血盆大口,早驚得全身癱軟,只口中急呼:“悟空,悟空救我!”

悟空自馬後躍出,迎頭一棒,正擊在這猛虎頂門正中,他這一棍未留餘力,那是何等勁道!虎先鋒哪會料到馬後暗藏殺機,並無絲毫防備,棍落頭破,灑了滿地紅白之物。可惜一個天仙修為的虎精,只因不聽勸告,便葬送了幾千年修為。

唐僧見那死虎慘狀,掩目不忍觀瞧,悟空擔心他受了驚嚇,便將馬牽到一旁。過了好一會,只見豬八戒拖著釘耙自林中奔了出來,嘴裡嘟嘟囔囔不知說些什麼。

到了近前,八戒見了地上死虎,口中罵道:“捉弄你豬爺爺,起來起來,你我戰上幾百回合!”一邊罵一邊拿釘耙築那死虎。悟空笑道:“且住,鑿壞了皮毛便不值錢了!”八戒手中絲毫不停,道:“出家人,談什麼金銀,都是身外之物。”

悟空笑罵道:“這呆子入門倒快。”

唐僧道:“既除了妖,還是趕緊西行去吧。”

悟空自知,這虎精只是一個小嘍囉,黃風怪才是黃風嶺中大王。回想起來,自己也曾與黃風怪交過手,只一回合便叫他敗退。黃風怪雖失了先鋒,但若見自己保著唐僧,恐怕十有八九不敢出來。此番唐僧並未被擄,自己卻該不該去尋黃風怪,將妖巢連根拔起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想到這裡,悟空忽然有些詫異。取經乃是如來主張,黃風怪乃是西天貂鼠精,按理來說應受西方佛祖菩薩轄制,若無上意,他縱有一百個膽子,也不敢阻取經大業。那麼,這出戲又是演給誰看的呢?或者說,他出現在此地,意義何在?

悟空帶著滿腹疑竇與矛盾,牽著白馬繼續西行,明知此處有妖,他自然將唐僧護在身邊。走出去沒多遠,忽見前面山凹裡轉出一位老者,這老者年紀不小,卻童顏鶴髮,穿著一身布衣,肩負一擔木柴,精神奕奕迎著走了過來。

唐僧讚道:“好一個老丈,行走起來雲隨霧繞,絕非凡人。”

悟空仔細看去,心中有了定數,笑道:“師父好眼力,不是凡人,便是神仙,待我上前問問。”於是悟空縱上前去,先施個禮,低聲道:“老君怎有閒暇來此?”這老者不是別人,真是太上老君。

老君道:“你這自作聰明的猴子,我再不來,你當越行越錯!”他嘴上罵著,臉上卻盡是笑意,絲毫看不出心裡不悅。

悟空一頭霧水,但他知老君與他有話要說,便道:“老君稍候,待我將那兩個支開。”

悟空於是回來道:“師父,這老者確是神仙,只是此地妖氛太重,他那點法力,回不了天了。我先將他送回去,你與八戒先慢慢前行,我去去便回。”

八戒大嘴一撇,道:“神仙也有迷路的,倒也是稀奇事。”

唐僧卻道:“這話也對,神仙也不過一顆心,如何不能迷路?只是悟空你若去了,再有妖怪又將奈何?”

悟空笑道:“師父放心,此山妖怪已被打怕了,定不敢出來尋事。”他心道,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在此,哪個妖怪敢來?

唐僧道:“既如此,你便去吧,積善成德,也難為你有此心。”

悟空於是扯住老君,使個法術便到了天上,他倒沒走遠,為保無虞,仍看顧著地上唐僧,目光不敢稍離。

老君道:“悟空,你自投羅網要取經去,我也明了,只是這幾樁事,你做的卻不對了。”

悟空疑道:“哪幾樁事?”他細數取經以來歷程,才經了雙叉嶺、觀音禪院、高老莊、黃風嶺四處地方,雙叉嶺中,自己只在旁觀看,並未出手,後面這幾處,自問也未出什麼紕漏,是什麼原因能使老君屈尊下界來親自指點呢?

老君道:“我將黑熊安在觀音禪院左近,便是要叫觀音收他,不想你卻叫人將他引走,這不是壞了事?”

悟空不解道:“恕我直言,觀音菩薩屬西天管轄,正與道教為敵,為何要助她成長羽翼?”

老君道:“西天甚大,近年又野心膨脹,所謂不安分之時,便有不安分之心,你可明白?”悟空想想道:“難道觀音她——”

老君點頭道:“觀音菩薩於西天,恰如一國之諸候,她見如來雖口稱弟子,卻只一時權宜也。”悟空也並不十分驚詫,觀音素有野心,他是知道的,但在他心中,菩薩地位比佛要低許多,觀音縱使厲害,也萬不能與如來相抗衡。

老君似是知道悟空心思,又道:“憑觀音一己之力,自然難抗當今治世之尊,然西牛賀洲越大,便越難統御。而今,如來又欲東擴,螳螂捕蟬,必有黃雀在後,懷揣封疆裂土心思的,又何止一人?”

悟空似有所悟,原來西天也並非鐵板一塊,聽老君這麼說,也有許多紛爭在內。

老君接著道:“我叫觀音收了那熊羆,她嚐到甜頭,今後必定故技重施,做大南海勢力,眼下來看,觀音愈強,於我道門愈是有利,你可知道?”

悟空笑道:“我一心西去,哪裡知道這些?”心中卻不由為老君的計策叫了聲好,這一招釜底抽薪使得實在妙極,自己連手指都不必動,便叫對手分崩離析,這才是高人哪。

老君道:“你不知,我也不怪你,而高老莊中,你又犯了大錯。”

悟空道:“莫非那呆子不該收?”

老君道:“明眼人一看便知,天蓬元帥乃是天庭安插的眼線,玉帝教他暗中阻撓取經,分離人心,瓦解鬥志,其實只是幌子,這事恐怕連天蓬自己都不知。”

悟空忍不住問道:“既是幌子,玉帝此舉又是為何?”

老君道:“玉帝自然知道,憑天蓬本領,無論武藝心智都不及你齊天大聖萬一,所以取經之事必成!這也是他與佛教同盟之願,玉帝早早安插了天蓬,其實是想在西天埋下一個眼線,這便叫做未雨綢繆、防人之心不可無啊。天蓬此人重利貪慾,玉帝自然有把握將他玩弄於股掌之間。”

悟空道:“玉帝此舉,難道如來不知?”

老君道:“他自然洞若觀火,倒是就看誰的手段高明了。”悟空不由得想起,豬八戒最後被封了一個淨壇使者,天下四大部洲但有佛事,便叫他先去淨壇。佛教淨壇與道教淨壇不同,說白了便是教他去吃盡佛壇上供品。以八戒貪吃本性,恐怕一日都不得閒了,必將奔忙於四大部洲之間,為一口吃食疲於奔命,哪裡還有空閒在西天探聽訊息?

想到這裡,悟空暗暗咋舌,看來玉帝還是鬥不過如來,只一個封號便將隱患排除了。

悟空問道:“那這呆子究竟該收不該收?”

老君道:“爾等皆是菩薩指定的取經人,天地間大小妖精,強於天蓬者數不勝數,觀音必定收了天庭賄賂,才如此行事。但無論如何,收了他,都於取經不利。”

悟空越聽越是糊塗,不禁問道:“三清莫非贊成取經?”

老君搖了搖頭。

悟空又問:“那便是不贊成了?”

老君又搖搖頭。

悟空道:“甚麼都搖頭,到底如何想?”

老君道:“取經一事,豈止單是取經?如來心思難測,依我看來,至少也是一箭三雕的買賣。”他緊接著道,“其一,傳播佛家教義;其二,奪天下氣運,收攏造化神猿;其三,便是你沒看透的那一點……”老君頓了一頓,給悟空留個空暇思考。

悟空靈光一現,驚道:“排除異己!”

老君頗為詫異,然後讚道:“一字不差!”

悟空為何猜中,其實是想起了東來佛祖手下的黃眉童子。東來佛祖貴為未來佛,如來之後他便是治世之尊,本無必要摻到這場紛爭中來,他既叫黃眉童子下界,必有深層次的原因。但這個舉動,隱隱便含著對如來的些微不滿。

佛教號稱無欲無求,其實都是矇騙世人之語,東來佛祖的身份放在世俗之中,便是太子的地位。他理應謹小慎微、一步三思,才合情理。派黃眉童子下界阻撓取經,然後自己又將其收服,既展現了實力,又爭得了面子,此舉之後,天下人都知東來佛祖法力無邊。或許便是為今後的許多事做了鋪墊。

老君道:“如來要排異己,我卻要藉此理清天下大勢,方可深謀而後動,因此,這取經之事成與不成,倒也不是最緊要的了,世事如棋,一城一池之得失,倒不如定型之關鍵!”

悟空明白了,如來要以取經為餌,老君又如何不是這麼想?他忽然明白如何去做了,於是道:“既然如此,我便引出此地妖魔,看看他究竟是何人指使。”

老君微笑點頭,道:“黃風嶺中貂鼠精,乃是靈吉菩薩掌管,而據說靈吉與彌勒尊佛往來甚多,你且仔細留意,引出背後之人,才算成功。”

悟空笑道:“那便是,這事弄得越大越好!”老君哈哈大笑道:“靈明神猿,果然聰慧,既如此,我告辭也。”

悟空想起一事,問道:“老君招搖行走於此,難道不怕被人嚼舌?”

老君回頭笑道:“嚼舌?你有所不知,此際齊天嶺眾人已打上西天去了,誰有閒心顧得上我?”(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