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被關到別洞之中,熊山君與特處士便胡亂侃談起來,這二人講得乃是妖獸修行之道,他兩個刻意賣弄,專頌道門。那修仙者骨格堅秀,那達道者神之最靈,凡有九竅,便可奪天地之秀氣,採日月之精華,應四時而採妙藥,養九轉而煉丹成。

說到煉丹,熊山君與特處士卻各有見解,雖小處有些差別,卻也殊途同歸。這一場論道何等少見,寅將軍在那廂聽得如痴如醉,便洞中小妖亦歡欣雀躍,受益不少。

這邊二人論道未止,悟空卻見天空落下一人,正是太白金星到此解救唐僧。那金星只用手一指,唐僧滿身繩索皆寸寸斷落,又施了法術叫唐僧醒來。唐僧見金星面善,便作禮參拜,金星答禮道:“此處叫做雙叉嶺,盡是些精怪妖獸,還是儘早離了此地才好。”

唐僧見包裹包得好好的掛在白馬鞍上,那根九環錫杖斜倚在旁邊,心中暗叫僥倖,於是金星又將唐僧送出了洞,道:“我引你到大路上去。”唐僧不勝感激,牽著韁繩,跟著金星出了坑坑坎坎,走上大路,便轉身拜謝金星,金星此時已化作一陣清風,跨一隻朱頂白鶴,騰空而去。

唐僧只見天上飄落一張簡帖,上寫四行字,乃是:“吾乃西天太白星,特來搭救汝生靈。前行自有神徒助,莫為艱難報怨經。”

唐僧見了,又拜上幾拜,謝過金星解厄。

悟空看得清楚,這帖子上寫的是“吾乃西天太白星”,這西天不知道指的是西方靈山,還是天穹西方,或者故意含糊,教唐僧認為都是西天功勞也有可能。

太白金星心機最多,玉帝一番安排他看在眼裡,心中已猜出玉帝幾分心思,看來佛道爭鬥並非那麼簡單的事,彼此均有許多顧忌。自己在其中大多充當斡旋角色,正好大撈人情。

唐僧上了大路,獨自一人西來,這條道說是大路,其實最多兩騎並行。行了半日,前面又無去處,只得再下馬來,躑躅探尋道路。

他自出關來水米未進,腹中早已飢渴難耐,放眼望去,盡是荒山野嶺,哪有人家煙火,所幸遍地是草,馬匹氣力尚足。

唐僧只盼翻過這道山去,前方能有人家,好化些齋飯吃,那知越行越是荒涼險惡,山中道路不甚難走,只是虎狼號叫聲漸近,路旁野蛇於草中穿行,實在可怖的很。

唐僧膽突突向前緩行,雖知前方是險地,但卻只西方有經,只盼早些翻過山頭去。入山越深,野獸越多,唐僧本就膽小,只覺黑黢黢的深林中有無數野獸眼睛在盯著自己。

這時,突聞一聲猛虎咆哮,這聲音經山嶺回聲,也不知有多少只大蟲一起叫喚,百獸之王威風非比尋常,頓時山中野獸四處奔走逃遁,唐僧座下白馬亦前腿發軟,伏在地上再也不動。唐僧叫苦連連,心道我命休矣。

果然迎面遠遠來了一隻大蟲,這大蟲毛色斑斕,身長一丈有餘,它見了唐僧,立在當地又是一聲長嘯,然後墊小步向唐僧奔來,自然是將唐僧當成了盤中餐。唐僧亦渾身癱軟動彈不得,連呼救的氣力都沒有。

眼見猛虎奔近,相距不足十丈,只聽“錚”的一聲弓弦聲響,一隻鵰翎羽箭自唐僧後面射出,正插在這老虎頂門的“王”字上。

那大蟲慘嚎一聲,掉頭負箭而走,唐僧死裡逃生,回頭看去,只見一個獵戶穿著織錦羅衣,腰束一條獅蠻帶,足登麂皮靴,手握勁弓,腰外懸一囊羽箭,斜倚一杆點鋼三股叉,磨得澄明瓦亮。

三藏見這人威武,合掌高叫道:“大王救命!大王救命!”

這獵戶到了近前,道:“長老不必害怕,我是山中獵戶,姓劉名伯欽,進山來要尋些走獸為食,不想遇到長老。”

唐僧喜道:“佛祖保佑,叫我遇見貴人。”

劉伯欽道:“哪裡哪裡,也是有緣才相見,長老既然信佛,我這便送長老過去。”

唐僧自然大喜,於是劉伯欽在前,唐三藏在後,向前行去。這劉伯欽在此山中狩獵已久,山中之物見了他皆四處奔走,唯恐逃避不及。果然是毒蟲奔走,妖獸飛逃;猛虎潛蹤,長蛇隱跡。

悟空從始至終也未離唐僧,他見這獵戶劉伯欽至少也有天仙修為,哪裡是個獵戶,分明是神仙變化而成,可惜他不能使用玄空法秘訣,看不出這人根底。說什麼“既然信佛,我便送你過去”,不過是唯恐唐僧心志不堅,又加了一劑安心藥而已。

不一時,二人行到坡下,劉伯欽手指坡下一處莊園,道:“那處便是我家,長老遠行不易,還請入內用齋。”

唐僧早已餓得沒了氣力,於是也不客氣,便道:“如此便叨擾了。”

劉伯欽道:“哪裡哪裡,都是大唐子民,無須客氣。”

入了莊園,伯欽引老母與妻子出來相見,唐僧便欲行禮,劉母道:“長老遠客,無須拜了。只不知你孤身一人,手無縛雞之力,卻要往何處去?”

唐僧道:“貧僧奉唐王之命,是去往西天拜佛求經的,路過寶地,多有勞煩,自當奉拜。”

劉母道:“拜佛?求經?不知長老可會做法事?”

唐僧道:“非是小僧自誇,旁的不行,做法事倒是信手拈來。”

劉母道:“今日可真巧了。”又轉對劉伯欽道,“明日恰是你父親周忌,他去世已有一年,這窮山野嶺,從未做過法事,長老既然精通,便請他念幾段經文超度超度,說不好便有些用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伯欽倒也是個孝子,於是道:“如此自然求之不得,不知是否耽擱了長老行程?”

唐僧道:“我去心雖急,卻也不差這一日,何況與人為善,乃是我佛門該為之事。”伯欽於是安排香紙,擺了香案,專等明日使用。

這晚,劉家專門做了素齋與唐僧食用,一夜無話。

次早,那閤家老小都起來,先整治素齋款待長老。這長老用齋完畢,又淨了手,拈了香,拜了家堂。

三藏方敲響木魚,先念了淨口業的真言,又念了淨身心的神咒,然後開《度亡經》一卷。誦畢,伯欽又請寫薦亡疏一道,再開念《金剛經》、《觀音經》,一一朗音高誦。誦畢,吃了午齋,又念《法華經》、《彌陀經》。各誦幾卷,又念一卷《孔雀經》。

這幾卷經文念下來,已是將晚時分,三藏指引劉伯欽獻過了種種香火,化了眾神紙馬,燒了薦亡文疏,一場佛事才得圓滿。

第二日一早,劉母便欣喜叫道:“長老、伯欽孩兒,我與你們說話。”二人至前,老母坐在床上道:“我昨夜得了個喜夢,夢見你父親來家,說多虧了長老超度,已消了罪業,上中華富地長者家去託生。”劉伯欽驚道:“真是天意,我昨夜也有這夢!”

於是母子二人拜在長老面前謝道:“多謝長老超薦我亡父脫難超生,報答不盡!”三藏道:“都是佛祖本事,不必謝我!”

劉母道:“今日之後,我當日日焚香,專心拜佛。”劉伯欽道:“自此後我亦辭了這營生,搬到城中去尋些事做,總好過每日殺生。”

唐僧大喜道:“善哉善哉,施主能早日回頭,善莫大矣。”

悟空在旁見得清楚,心中陣陣冷笑。這劉家一夥人,哪有一個凡夫俗子,皆是著有神通者在此假扮的。

佛家超度之事是真是假,他卻不清楚,不過昨日方超度完畢,今日便投生到了富貴人家,又能託夢給一家老小,這事實在也太過巧合,不太可信。不過唐僧眼見自己超度亡魂成功,自然對佛教禪法更加深信不疑,再難更改了。

一個普通獵戶,竟也是安排好的戲碼,如此說來,恐怕西天一路之上,也無什麼偶然,這佛道兩家,便要以唐僧一眾為媒,以取經一事為引,展開許多明爭暗鬥了。

唐僧此番功德圓滿,便要告辭西行。劉母與伯欽媳婦備了許多乾糧素食,帶給長老路上用。伯欽又拿出許多銀兩,教長老帶上。

唐僧道:“乾糧可收,金銀之物實不敢受,施主若有心,便再送我一程,貧僧感激不盡。”

伯欽道:“那自然不在話下。”

伯欽於是帶上捕獵物事,引著長老往大路向西行來。

長老有劉伯欽相伴,一路無憂無慮,如此行了半日,只見前面一座大山,光禿禿立在眼前。劉伯欽道:“長老,前方已是韃靼地界,這山名叫兩界山,到了此處,我已不能再往前走了,還請長老見諒。”

唐僧道:“已感激不盡了。”

劉伯欽又道:“這兩界山下,壓著一隻妖猴,據說這妖猴不服天庭管束,才被囚禁在此。長老待會若聽見他叫,可莫要心慌。”

唐僧道:“多謝施主告知。”

劉伯欽於是拜別了唐僧,轉頭回去,唐僧嘆了一口氣,自知劉伯欽雖好,終不能陪自己上路,這漫漫長路,還要自己去一步步走過。

此處道路甚是平坦,唐僧策馬馳騁,不一時便奔到了兩界山下。

悟空見唐僧將到自己面前,便兩身合一,伏在山底石匣中叫道:“師父救我!師父救我一命!”(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