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招招手,道:“快讓他進來!”

遊奕靈官匆匆進來,禮畢後道:“千里眼回報,那后羿、顓頊二人,帶著嫦娥仙子去了齊天嶺!”

“啊!”玉帝和王母同時驚呼出聲,王母擺擺手叫遊奕靈官退下,二人相視一眼,心中波瀾起伏,這下可棘手的很了。

王母道:“虧我還動了拉攏之心,卻不料人家早有了去處!”

玉帝搖了搖頭道:“卻也未必,后羿和嫦娥都是人,齊天嶺卻是妖魔之所,人妖殊途,豈能長久?”

王母笑道:“聽你這話,是不是心中已經想好了分化之策?”

玉帝道:“初動此念,不過暫看西方有何動靜,再做打算不遲。”

王母點了點頭,道:“以不變應萬變,好。”

玉帝自矜道:“你有王道霸道,我道家唯以天道論。”

王母道:“天蓬此人,又如何處置?”

玉帝道:“既蠢又笨,居然敢對嫦娥動色心,留之何用?”

王母笑道:“那……殺之又有何用?”

玉帝一怔,道:“殺他確也無甚用處,以你所見,該如何處置?”

王母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便罰他轉世為妖,如此既可與后羿出氣,又可顯我陛下仁慈。”

玉帝想想,道:“如此甚好,甚好……”

王母又道:“天蓬那上古沁金鈀……的確是件難得的法寶,你說老君他……”

玉帝道:“老君縱便神機妙算,恐怕也算不出天蓬會有今日吧,你太過多疑了。”

王母道:“天蓬那一身道術,畢竟是道家功夫,這其中會不會埋了什麼玄機?”

玉帝眼中閃過一道光芒,道:“你這一說我才想起,捲簾的道術也與天蓬相近,均為‘動’字門中之道。”

王母仔細想想,點點頭道:“確是如此,不過萬源歸一,修‘動’字門的卻也不少,若不是巧合……”

玉帝接住王母話頭道:“若不是巧合,便是三清中有人早修成了‘出宙’的神通。”

縱使王母心境極高,此時也難免大吃一驚,道:“你是說,三清有人成聖了?”

玉帝搖了搖頭:“絕無可能,遴選天蓬、捲簾是幾萬年前的事情,那時哪有一個聖人,或許,便是巧合吧。”

王母釋然一笑,點了點頭,道:“我卻嚇糊塗了,三清那時若成聖,我們也沒什麼可爭的了,便一心一意服侍道門便好。”

“一心一意服侍道門?”玉帝嘆口氣道,“既已居於階上,又有誰願弓腰俯身,甘為人下。”

悟空離了火焰山地界,心中還在念著牛魔王與胡玉一事,老牛曾救過胡玉夫妻倆性命,胡玉心存感激之意,又傾慕牛魔王本領高強,也是常理。只是胡玉如何成了萬歲狐王之女呢?這門親戚十有八九是乾親,否則胡玉胡志二人何至顛沛流離,看來小狐狸亦有不凡際遇。這檔事悟空只當熱鬧看看,卻不想管,男女情事最是微妙,稍不謹慎便弄得裡外不是人。

悟空仔細盤算,若不出意外,佛教東擴是勢在必行的事,這便意味著取經之日已近,但他雖知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其實也只是大致估算,何況自己大鬧通明殿時並非是天庭蟠桃會,與《西遊記》中大有出入。

取經,取經,到底應該從何時開始呢?

金蟬子何時被貶,自己卻是不知道的,只知他曾轉世十次,只是自己又如何判別他何時轉世十次呢?悟空想了又想,心中跳出了一個名字——李世民。於是他心意一動,便向南贍部洲飛來。

南贍部洲,大都為中華地界,悟空放眼一望,風土人情歷歷在目。只見地上無數民工徭役浩浩湯湯,平地開鑿,一條巨河自南而北,已初現雛形。

悟空見這場景,心中有了猜測,便落到地上細詢,原來這許多人正在開鑿運河。此時正是楊廣為帝,便是後人熟知的隋煬帝。

悟空心裡有了數,隋煬帝乃是隋朝第二個皇帝,他好大喜功,不顧百姓疾苦,終被唐朝取代。再過三四十年,李世民便要做皇帝了。西天要向東土宣揚佛道,最好的辦法便是利用皇權,自上而下的半強迫式傳教,乃是最有效的手段。

既然來到了自己熟知的朝代,悟空便在大隋境內四處走了走。令他想不到的是,國中佛塔寺院出奇的多,仔細數數竟不下四五千座。

悟空於隋朝歷史也略微瞭解。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奪得天下,而北周的周武帝曾將三教排位,以儒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到了後來,竟然禁了佛、道二教,舉國內沙門弟子、道士皆勒令還俗。而隋文帝繼承大統之後,登基之後便一改周武帝毀滅佛法的舉措,下令修復毀廢的寺院,允許人們出家,又令每戶出錢營造經像,收藏在寺院及秘閣之內,從而天下風從。

想到這裡,悟空心中隱隱動了念頭,難道在此之前,西天已開始有了佈置?要知一個宗教的興亡,並非一朝一代之事,若無外力干預,怎得如此輕鬆。

悟空在地上住了兩月有餘,耳聞目睹,皆是民生艱難,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來形容實在太過小氣,簡直是哀鴻遍野,餓殍隨處可見。

四處走訪,悟空終於打聽到了一個有用的資訊。

相傳,楊堅之母呂氏生楊堅於當地的般若尼寺,彼時正是六月酷暑,天氣炎熱,呂氏便用小扇為楊堅扇涼,不料未出月的楊堅因著涼而不能啼哭,以致不食不眠,小命垂危。

寺中有一尼姑名叫智仙,頗具神通,她略施手段,便使楊堅啼聲再發,並此後身無病痛。智仙神尼斷言,此子有天佛神佑,當有大君之相,故請楊忠夫婦將楊堅寄養於尼寺中,並給嬰孩取梵名為那羅延,意為金剛不壞。就這樣,楊堅被留於般若尼寺中,由尼姑智仙撫養至十三歲,同時傳以帝王之道。

楊堅在尼姑庵生活了十三年,自然對佛教產生了極為深厚的感情,這便是隋文帝楊堅尊崇佛教的重要原因。開皇九年,文帝對南朝用兵,一舉滅陳,統一了全國,他非常得意,認為是神佛的保佑,他常對人說:我興由佛法。

悟空聽完這段傳聞,心中冷笑,若說這不是西天使出的手段,便打死自己也不信。什麼智仙神尼,什麼天佛神佑,都是一派胡言。果然西天綢繆已久,看來誓要將佛經教義傳遍天下。如果說楊堅時存了試探之心,那麼到李世民時,便是佛教的大舉進攻了。

要想讓一代帝王接受佛法,普通說教傳法自然極難如願,必須要以大神通令其折服才行。而在凡人界,最令人震撼的、最有說服力的手段莫過於起死回生。所以唐王李世民做了一次提線木偶,在旁人操縱之中游了一遭地府,此後才知生死業報干係重大。

再活轉過來,心中有了鬼神之畏懼,便出榜招僧,修建水陸大會,超度冥府孤魂。而此時觀音菩薩再現於世間,丟擲大乘佛法三藏為餌,李世民雖為帝王,卻也看不破佛道之爭,他死裡逃生,又如何能不上鉤?

悟空回想此段情節,不得不讚歎這一手段之高明,好大佈局,好深謀略,而又天衣無縫。若不是自己來歷非凡,恐怕也猜不透如來的心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想通了這節,悟空幾乎便可確認,取經,便是自李世民死開始啟動!(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