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恍惚間又是百年將過,這一日,悟空正與蓐收在爍金谷對練。此際的悟空再不是百年前的不堪一擊,已能與蓐收勉強戰平。

御金神通之要理,能教天下之金為我所用,即便是對手的兵刃,只要五金打造,亦能由我心意。

這一日,悟空仍持那條鐵棍,蓐收卻換了一對流星錘,悟空將習練純熟的許多金系神通使出,蓐收依式拆解。此際,悟空靈光一現,轉而發了個火系法術中的“赴湯蹈火”,蓐收臉色一變,竟不敢硬接,避在一旁。

悟空促狹道:“這招如何?”蓐收還未答,只聽天上一個鶯歌般的聲音脆生生道:“使得妙啊!”二人抬頭一望,天邊遠處祝融與大禹面帶喜色飛來。

祝融見了悟空,一副喜滋滋報功模樣道:“那如意金箍棒,我幫你煉成了。”卻絲毫不提大禹功勞,大禹自然不會在意,自袖中取出一根兩寸長短的黝黑鐵棒,交給悟空。

悟空伸手接過,哪想這鐵棒重逾泰山,脫手滑落到地上,將爍金谷堅硬如鐵的地面砸了一個深坑。悟空驚道:“這——”

大禹道:“你卻忘了,三根如意金箍棒,可是四萬零五百斤的分量,你氣力不逮如何能拿得起來?”

此時,蓐收早俯身將鐵棒拾起,雙手來回摩挲,愛不釋手。

祝融見蓐收神情,狠狠瞪了他一眼,道:“還給悟空!”蓐收極怕祝融,一聲不吭便交給悟空,道:“你這御金之術白學了不成?”

悟空醒過腔來,此番心存防備伸手接過,卻也舉重若輕。

鐵棒迎風一晃,已成齊眉長短,悟空喜道:“再來打過。”

蓐收道:“好,你兵刃趁手,我卻要看看如何。”大禹、祝融見二人交手,也想看看這根鐵棒有何不俗,於是站得遠遠觀看。

悟空閉目默想,將這百年所學融入棍法當中,又結合如意變化手段,衍生許多新招。他自忖此番交戰必能佔得上風,揮棒道:“小心了。”便使一招“仙人指路”,棒尖點向蓐收前胸。仙人指路本是劍法,然蓐收融百兵之長,早已破除其中屏障,將許多招式都混在棍法當中傳給悟空。

蓐收見這鐵棒來勢極兇,匆匆自背後抽出兩柄短鉞,用鉞面去迎那棒尖。哪知以他修為,這一下竟擋不住,一股大力傳來,將他迫退了兩步

蓐收喝道:“好棍!”卻非贊悟空。

悟空將齊天棍法使出,招招勢大力沉,間或摻雜幾下怪招,蓐收一時間竟無還手之力。只是他那對短鉞著實是件寶貝,以鉞鋒硬磕鐵棍,竟絲毫不損。

蓐收退出了十幾丈,聽祝融於遠處為悟空叫好,心中不忿,使個神通,這對短鉞合二為一,變成一杆雙頭的車輪大斧,旋風般輪砍過來。

悟空卻也不懼,只一招一式謹慎應對,每每鐵棍施展長短如意變化,蓐收便稍見慌亂,悟空打得性起,疾風驟雨般攻了過去,他這百年來被蓐收欺負得著實不輕,不下萬場過招竟未嘗一勝,今日得了神兵,自當找回場子。

金神蓐收豈是易與之輩,他見悟空毫不留情,內心稱讚之餘也暗變招式,御金神通使出,車輪大斧刃鋒金光耀眼,口中喝道:“小心了!”也不管悟空許多伎倆,只將大斧舞開,裹住全身,遠遠看去卻似一個金球,向悟空滾了過來。

這一戰,只打的播土揚塵,飛沙走石,天地變色,也未分出勝負。

大禹唯恐有了閃失,喝道:“且住了吧!”

二人收了兵刃,眼中尚有不盡興之意。大禹道:“悟空,你能與金神戰上千餘回合不敗,單論招式武力,天下已難逢敵手了。”

悟空道:“一是金神讓我,二是此棒之功,我卻仍需修煉才是。”祝融此刻再細看悟空,竟與之前有許多不同,白衣仍舊,只是之前那種親近感,卻淡了許多。

她自然不知,悟空體內那團純粹的青紫色造化而今已與許多青木之氣與白金之氣擠作一團,再也不是那個火山底下初窺五行的孫悟空了。

祝融臉上一片茫然,心中若有所失。

大禹道:“悟空此刻五行已成其三,尚缺水、土兩種。”

悟空道:“御水一門無支祁曾傳與我,我卻未曾鑽研,只學了個皮毛。”大禹眼睛一亮,道:“好,有無支祁在,御水神通卻不必擔憂了,至於御土……”大禹陷入思索。

蓐收道:“御土之術當屬后土娘娘冠絕天下,自然是找她去學。”

“后土娘娘又是誰?”悟空問道。

大禹道:“后土娘娘又稱地母元君,當年與吾等亦為至交,只是剿殺七神猿時,她與我等見解不合,自去九幽常住了。”

聽到地母元君,悟空想起牛魔王曾經說過,……玉皇大帝,其職統御萬天,自然最為尊高;地母元君,其職統御萬地,僅次於玉皇大帝。這二位神仙又稱作皇天后土,乃是天地之主,無人能替代的……

“原來后土娘娘便是地母元君。”悟空喃喃道。

“難道你認得她?”大禹問道。悟空搖搖頭,轉而問道:“你們可聽過玉皇大帝?”大禹道:“自然知道!我等入鯤鵬腹中時,三清率道教諸仙已開闢天庭,那玉皇大帝彼時僅是太乙金仙,不知是何緣故,竟能坐上此位。”

悟空驚道:“你們也知道三清?”

蓐收笑道:“這有何稀奇,若論起來,三清算是我等後輩呢,只是這三人修煉法門奇特,頗有些道行。”

悟空點了點頭,又問:“他們可曾參與剿殺神猿之戰?”大禹道:“大戰初起,他們的確參與其中,但後來不知為何便退出了戰局。道教那時尚未興起,他們那點微末實力,還真不在我等眼中,除一個西王母與三清之外,餘者皆為碌碌之輩。故此並未在意,個中原因,我們也未探究。”

悟空忙追問道:“親手殺七神猿的,其中可有道教中人?”

大禹笑道:“說笑了,以他們實力,怎能殺得了七神猿?”

悟空面上波瀾不驚,心中卻已翻騰起來,此刻,他不由得想起了火山腹中做的那個夢。

道教也曾參與剿殺神猿之戰,卻未有始有終。

天庭、西王母、蟠桃……

這一切串聯起來,是不是可以說明道教中有人知道殺造化的後果,故此只奪了蟠桃樹,便全身而退呢?

我吃得那顆蟠桃,必定不俗。傳聞王母蟠桃園中有桃樹三千六百株,是否與他們奪得的那棵蟠桃樹有關呢?

蟠桃有延年益壽之效,數量又如此眾多,得此園,若應用得法,實可將天下神仙籠絡在手。據說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科舉考試結束後,站在午門城樓上看著新進的進士們魚貫進入朝堂,高興得對左右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不知西王母得了蟠桃樹之後,是否也有同樣的感慨?

聽大禹暗含之意,三清與王母那時還未如今日地位之尊崇,不過平常仙人而已。那時的三清、王母,竟能有如此長遠的謀劃與思慮嗎?

不!蟠桃之秘恐怕連大禹這等上古神人都不知,他們身為後輩,又怎會憑空知曉,定是有人在背後指點他們!那背後的指使者同時還知道,殺造化,必被造化所棄!

這個人,不簡單。

大禹見悟空沉吟,便道:“可是想回去了?”

悟空搖了搖頭,道:“想起些故人,故此無話,回去……卻也不急,心中隱隱覺得此間有事未了。”

大禹道:“你須知道,先前不讓你走,只因金神、火神、木神在此經營多年,修煉五行之術,各有上佳之地供你修行,如今你已經學有所成,也該是出去的時候了。”

祝融此時從思緒中掙脫出來,她心性豁達,那個直爽豪邁的性子是永遠改不掉了,直接問道:“還有何事?”

悟空道:“來此之前,我一位兄弟提過異獸麒麟,與他頗有淵源,先前聽赤松子道,麒麟卻在此地,故而想見上一見。”

祝融一聽麒麟,臉色一變,道:“若無要緊事,見他作甚?”

悟空道:“怎地,那麒麟還能吃人不成?”

祝融恨恨道:“那倒不會,自那麒麟來至此地,便與我等打了無數場架,我,我是不愛見他。”聽這意思,她似是沒佔到便宜。

大禹呵呵笑道:“莫聽她胡說,還不是她見麒麟御火之術遠勝於她,屢次三番去與人家較量,每次又都灰頭土臉回來。”

悟空道:“那麒麟如此厲害?”

三人一起點了點頭,道:“天下間要論單打獨鬥,恐怕除了鳳凰之外,無人能與麒麟匹敵。”

悟空問道:“素聞麒麟乃是萬獸之長,這其中有何玄妙之處?”

大禹道:“天地合,生五類,乃是蠃鱗毛羽昆,嬴指人,鱗指水族,毛指走獸,羽指飛禽,蟲指蟲類。此五類,每類各有其王,水族之王乃是龍王,走獸之王麒麟也,飛禽之王為鳳凰,蟲類之王稱作相柳。”

“那蠃類之王又是什麼?”悟空問道。

大禹看了看悟空,苦笑道:“說起先前,七神猿自然是蠃類之王。後來,唉,人哪,卻是任誰也不服誰,故此,蠃類無王。”(未完待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