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猴懷著一種看到電影穿幫鏡頭的喜悅心情,上前一步施禮道:“老神仙,弟子稽首了。”

這樵夫不慌不忙,丟了斧子,慢悠悠下了枯木,轉身答禮道:“錯認了錯認了,我怎敢當‘神仙’二字?”

“你不是神仙,如何說出神仙的話來?”石猴一板一眼揹著臺詞,心道你可莫要臨場變戲,否則我不知該怎麼演了。

樵夫呵呵一笑道:“甚麼神仙話?”石猴道:“只聽你這歌便是不俗,非是神仙哪裡有這般見識?”

樵夫笑道:“實不瞞你說,這詞曲乃是一個神仙教的,我有何德何能,只能學唱幾句而已。”

石猴道:“既是神仙教的,想必先生知道那神仙住處,不知可否告知,我卻好拜訪去也,你也憑空得了許多福分。”

樵夫不易察覺地露出笑意,喜道:“那山叫做靈臺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洞中名作須菩提祖師。你緣溪向上走,向南行七八裡遠近,即是他家。”

石猴內心欣喜,果然與那書中一般模樣,便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還得了好處,決不忘你指引之恩。”

樵夫忙擺手拒絕,道:“你也甚不通變,我與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石猴卻已認定這樵夫乃是神仙喬裝,便起了捉弄之心:“砍柴怎有做神仙好,同去同去,你我今後同門,那是多大造化。”

樵夫一臉苦笑,連連推阻:“人各有志,強求不得了。”

石猴強忍笑,施了一禮道:“既如此,那我便一人前去了。”

此時正是正午時分,石猴別了樵夫,沿著溪水向日而行,雖是崇山峻嶺之間,但此處正是谷底,石猴走了一會,不知不覺群山已盡在腳下,不由得嘖嘖稱奇。到得峰頂,只見果然有一座洞府,偌大一座平臺上,千年松,萬年柏,枝節蒼勁,如虯龍飛天。一座石橋橫跨深澗,石橋邊奇花布錦,林中熙熙攘攘,卻是玄猿白鹿把深藏。

石猴過的橋來,崖頭立一石碑,三丈高八尺寬,上有一行十個大字,正是“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石猴見洞門緊閉,上前便敲。不一時,洞門開處,裡面走出一個仙童,高叫道:“甚麼人在此搔擾?”石猴道:“仙童,弟子為訪道學仙而來,不敢搔擾。”仙童笑道:“我家師傅說有個求道的來了,想必就是你了?”石猴道:“可不正是我。”他此際心中激動萬分,自己尋訪年餘,吃了許多苦頭,終於來到此地,想想自己即將學成神功,石猴一顆心砰砰亂跳。

好不容易按捺下來,石猴進了洞門,這仙童自門房取出一套服飾,石猴穿在身上,如量身定做一般,頗為合體,石猴整衣端肅,行過一層層深閣瓊樓,一進進珠宮貝闕,直至瑤臺之下。

抬眼望去,石猴心中一驚,這上面端坐之人,自己彷彿在哪裡見過!

高臺之上端坐那人,峨冠高聳,長髯飄飄,目若朗星,鶴髮玉顏,身著淡黃色道袍,足穿一雙金絲皂靴,左臂處斜倚著一柄雪白拂塵。神情靜淡,又有說不出的威嚴。

石猴自然知道,這便是自己的授業恩師——須菩提祖師了。他趨前兩步,倒身便拜:“祖師再上,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

這一句亦是《西遊記》中的臺詞,石猴照搬照用,絲毫不覺臉紅。

只聽那祖師道:“你從何處來,我知,你往何處去,我也知。”他雙目微閉,但伏在地上的石猴能清晰感覺到祖師正在盯著他,這種感覺極為強烈,彷彿一眼便看到自己的內心。

石猴暗暗道,不信你能看出我的真身!

祖師又道:“求仙學道,無非爭個仙班裡的名頭,你,可有姓名?”

石猴暗喜,果然來了,於是忙道:“無名無姓,無名無姓呢。”

“你乃是天生地長一猢猻,便教你姓孫吧。”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字,乃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排到你正當第十輩,你法名‘悟空’,如何?”

石猴歡喜躍起,“好啊,悟空,悟空,從此便叫孫悟空。多謝祖師賜名,多謝祖師!”

祖師微微笑道:“悟空悟空,悟到後來,終究是空,其中深意你自會得知。”

石猴心道,無非想我入了那色不色,空不空的佛門罷了,做夢!

祖師又道:“如意,你帶悟空下去,教他些禮貌事宜。”

從左邊廂站出一名道童,看模樣只十三四歲,朝祖師施禮一諾,便引石猴下去。

悟空暗暗思忖,‘如’字排在第六,我卻是第十,難不成這個也該稱呼祖師?如意引石猴行至一處迴廊,似是知道悟空心中所想,轉身笑語盈盈道:“你只喚我如意師兄便好,這門中除了祖師,都是師兄弟稱呼。”

悟空連聲稱是,如意教悟空在一處斗室住下,裡面日常所用之物一應俱全,又教他出門來,指引他每日擔水、掃院、摘果、起灶等等,悟空皆應承下了。

…………………………

時光荏苒,悟空在三星洞中轉眼過去兩月,每日只是劈柴擔水,打掃庭院,形如一個打雜的小廝。別說得窺仙道,便連一點皮毛也未曾沾得。

時日一長,悟空心中不免煩悶,他自知這是祖師在熬他的性子,回想起《西遊記》,悟空整整在這裡熬了七年,才得了一篇口訣。而且,這篇口訣是真是假還未可知。

七年啊,想起西遊世界的雲海仙山,悟空不禁為之神往,這七年時光自己怎麼熬得過去呢?可是,為什麼祖師要熬煉我七年,他如此大的本領,無論在釋教還是闡教,都必是頂尖人物,居然肯浪費這許多時光在我身上,此事尤其可疑。

悟空回想《西遊記》中學藝的細節:悟空做了六七年的雜事,而後窺破啞謎,三更時分來到祖師房中得了長生妙道的口訣,又三年後,方傳了個七十二變的絕招,還贈送了筋斗雲。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書中明晃晃寫道:

祖師道:“既如此,上前來,傳與你口訣。”遂附耳低言,不知說了些甚麼妙法。這猴王也是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修自煉,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

顯然學成這個無往不利的神通只花費了悟空一會的時間,而重點,自然在於祖師傳給悟空的口訣,這就說明,憑藉悟空當時的天資與身體條件,這七十二變是無需練習的,只需會了口訣自然功成。

悟空想通了這一節,又開始繼續分析。若想修成七十二變,單純有口訣還是不行,否則,祖師便沒有必要在三年前傳給悟空長生妙道的口訣了,以此推斷,這篇長生妙道的口訣極有可能是改變體質、入仙門的基礎!而且,至少要修習三年方能達到學習七十二變與筋斗雲的條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既然如此,之前的七年顯然便是荒廢了,從須菩提祖師對悟空的態度來看,收他為徒教他本事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那麼,這七年到底在等待什麼呢?

悟空仔細回顧《西遊記》,猴王在祖師一次開講大道時歡喜雀躍手舞足蹈,這才被祖師發現,單獨為他開了小灶。難道,這七年中,祖師一直在等待悟空開悟?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解釋得通,如果悟性不夠,那長生妙道決或許傳了也是無用罷。

想通了這一節,悟空心中陰霾頓時散了大半,看來,是該找個機會好好表現一下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