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的結果是殘酷的,已經沒有辦法改變了,唯一可以得到的就是這場戰役的帶來的教訓了了吧!唐志再艦隊往回返航的時候冷靜的重新總結了這次作戰的帶來的教訓,這一次的教訓是和在歷史上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在歷史上沒有自己的艦隊和自己新訓練的海軍陸戰隊的士兵。

但是很顯然成功是很明顯的,但是教訓也是非常的深刻的。

就日本一方來說。

第一在戰略上,日軍的作戰企圖大大超出了自己的作戰能力。日本一直存有擴張野心,其基本國策就是侵略擴張,在軍事上的表現就是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每當佔領一地後,為了守住佔領的地域,就要進一步去佔領附近的其他要地,即使遭到了反擊,也不願主動放棄,這就違反了克勞塞維茲在《戰爭論》中所說的“進攻力量會逐步削弱”的規律,說得淺顯一點,就是進攻方隨著戰線的推進,需要防禦的佔領地區和至關重要的後方交通線越來越多,所使用的兵力也就越來越多,而用於第一線的部隊逐漸減少,相反防禦方隨著戰線的縮短,兵力逐步集中,因而第一線的部隊越來越多,於是隨著雙方前線兵力的對比轉變,防禦方一旦兵力大於進攻方就可以發動反擊,從而使戰局發生轉變。也就是說,進攻方的攻擊行動,如果超出己方力量的極限,就將遭受失敗。這也是唐志對於日軍的一些做法十分的憤怒的原因,這對唐志的一些脾氣的養成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日軍在戰爭初期,戰略進攻的第一階段,日軍佔領了拉包爾和新幾內亞東北部,企圖在俾斯麥群島建立起第一道防線,這一地區對於日軍而言,已經是進攻力量的極限了,但是在戰爭初期所取得出乎意料的巨大勝利,使得日軍利令智昏,忘乎所以,決定將戰線繼續向東南太平洋方向推進,因此在瓜島修建機場。原本瓜島被日軍視為無足輕重的小島,當美軍在194年8月4之前的時候美軍和唐志的部隊聯合部隊在瓜島登陸後,如果日軍乾脆撤出瓜島,就不會開始一場對其不利的決戰了,但日軍認為不奪回瓜島,美軍使用瓜島機場的話將對整個索羅門群島形成巨大威脅,那麼,日軍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海空基地拉包爾就將失去屏障,進而威脅到俾斯麥群島一線,所以,決心全力奪回瓜島。這其實是日軍的一直以來的一種非常的落後的觀念的引導。

然而日軍這種戰略決策,與其軍事實力、工業潛力是極不相稱的,戰爭前,美國的工業總產值就相當於日本的9倍,1940年美國鋼鐵產量為6076.5萬噸,日本則僅為685.6萬噸,只相當於美國的11%;開戰後,美國全民動員,其工業能力的提升也比日本高得多,如果以1940年的工業產值指數為100,至194年美國已達到16,而日本僅為10,差距進一步拉大。194年底,美國的軍事工業就相當於德、意、日三國的總和。在爭奪瓜島期間,美國的造艦能力是日本的.7倍,飛機生產是日本的6倍,這就是瓜島戰役的後期,美軍不斷得到修復和新建艦艇、飛機的補充,軍事力量不斷增強,而日本在作戰中損失的艦艇、飛機卻無法及時補充,軍事力量不斷削弱的根本原因。而這些還並沒有加上唐安國的艦隊的支援。

美國運輸船的數量由於大量新造船只的加入,不僅彌補了戰爭中的損失總數還上升了0%,日本卻由於新造船只的數量還無法彌補在戰爭中的損失總數還有所下降。瓜島是個海島,需要大量的運輸船來運送部隊、裝備和補給,日軍瓜島地面部隊兵力、重裝備的不足,補給的極度匱乏,和日本運輸船舶的數量不足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在戰役後期,日本軍方強烈要求政府增加徵用民船的數量,但這是關係到日本這個島國的國力與戰爭全域性的重大問題,日本政府企劃院認為,民船的數量有限,如果軍方擴大徵用的數量,必將影響到日本國內生產原料的運輸,進而影響到軍事工業生產,也就必將對整個戰局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在這個問題上,軍方和政府之間,產生了尖銳的矛盾,甚至負責民船徵用調撥的政府代表陸軍省軍務局長佐藤賢了少將和軍方代表大本營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田中新一中將,曾為此大打出手,最終仍未能滿足軍方的需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瓜島距離日本本土000海里,無論是從艦艇部隊和航空部隊的作戰能力,還是從後勤運輸所需的船舶,都是日本力不從心的。自中途島戰役失利後,日軍未及時收縮戰線,轉入戰略防御,仍然繼續向索羅門群島發動進攻,顯然是不自量力的蠻幹,所以說,日軍戰略企圖與軍事實力之間的不可解決的矛盾,是導致日軍瓜島戰役失敗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思想準備上,日軍狂妄自大,對美軍的戰略反攻缺乏必要的思想準備,並因此主觀武斷地作出了錯誤判斷,日軍統帥部一直有著根深蒂固的想法,即美軍的反攻是在194年後,正是基於這種想法,日軍才力圖搶在美軍反攻之前儘量將戰線前推,而不願過早轉入戰略防御。日軍認為既然美軍的戰略反攻尚未準備就緒,那麼繼續向索羅門群島的推進,就不會遇到什麼阻撓,這才敢於一舉越過數百海里,在瓜島修建機場。這種做法,根本沒有意識到所面臨的威脅,從拉包爾到瓜島數百海里間,沒有可以居中策應的前進基地,在瓜島上也只顧突擊修建機場,忽視必要的防禦準備,使島上的日軍對美軍的突然進攻無論精神上還是物質都毫無準備,在美軍的進攻下一觸即潰。

反觀美軍,早在194年月,就開始為此次戰役進行準備,向南太平洋調集兵力兵器,建造艦艇、飛機,儲備裝備和補給品,在新喀里多尼亞和新赫布裡底修建海空基地。因此,8月4日的瓜島登陸,是美軍一次預有準備,計劃周密的戰略反攻行動。日軍完全作出了錯誤的判斷,以為只是美軍為破壞機場而發動的騷擾性質的行動,直到10月底,第師團的總攻失敗後,才逐漸認識到這是美軍的反攻,並可能發展為雙方的戰略決戰,但為時已晚,日軍被迫在瓜島與美軍進行一場極為不利的決戰。

美軍當得知日軍進駐瓜島後,就有人指出,這未曾不是好事,因為,從地理上講,瓜島遠離日本本土,而靠近同盟國的澳大利亞等地,地理上對日本是極為不利的,孫子兵法雲:“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易、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既然地形不利,就應當避免不利形勢下的決戰。但被戰爭初期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的日軍統帥部,並未能從順利中看到初露端倪的危機,更未能預見到戰局可能出現的逆轉,從而未能及時轉入防禦,當遭到美軍的反擊後,又未能果斷撤出,直到戰役後期,才在極其不利的局勢下作出撤離瓜島的決定,此時戰役中的巨大消耗,使其艦艇部隊和航空力量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與美軍爭奪戰略主動權。

第三作戰指揮上,從189年起,日本的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就是兩個完全獨立平等的統帥機關,分別指揮陸軍和海軍。雖然後來設立了大本營,作為最高統帥機關,但因為陸、海軍之間各種矛盾根深蒂固,所以還是難以實施統一指揮。最高統帥名義上是天皇,實際上天皇能夠直接指揮的機會並不多,很難起到統一指揮的作用,而別人根本無法同時統帥陸海兩軍,當陸、海軍對某個問題爭執不下時,大本營只好採取協調雙方妥協透過一個折衷方案,而即使是這種方案也並不能真正起作用,到了戰役進行中,往往陸、海軍各行其是。為了避免陸海軍之間不必要的摩擦,大本營將某些地區分別指定陸軍或海軍負責,各司其責,但這樣做的缺點使陸海軍之間互不通氣。如在瓜島,是劃歸海軍負責,最初就沒有一名陸軍,陸軍對於海軍在瓜島建機場,就全然不知。後來為了協調陸海軍的行動,大本營於8月1日制定了關於索羅門群島作戰的《陸海軍中央協定》,但也只不過是一紙空文,並不起作用。

因此,在瓜島爭奪戰中,陸軍、海軍都存在著嚴重的本位主義,各行其是,絲毫談不上協同配合。陸軍在島上的總攻,未能與海軍協調行動;而海軍艦隊的出擊,也不與陸軍的進攻相配合,也就發揮不出陸海軍協同作戰的威力。特別是在10月下旬的總攻中,陸軍與美軍地面部隊相差無幾,海軍則佔有幾乎一倍的優勢,如果陸海軍密切配合,奪回機場不是沒有可能,而實際上,陸軍在島上發動第二次總攻,海軍則在海上組織聖克魯斯海戰,結果,由於力量分散,陸地上既未能奪回機場,海上也沒有消滅美軍的艦隊。在整個瓜島戰役過程中,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陸海軍之間的矛盾始終沒有很好解決,因此說,日軍沒有統一的指揮,是瓜島戰役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兵力使用上,日軍麻痺輕敵,在戰役之初,日軍在南太平洋是攻佔莫爾茲比港與奪回瓜島雙管齊下,甚至在最初的階段,還將莫爾茲比港方向作為主要作戰方向,以致於在瓜島方向的日軍缺乏足夠的兵力、兵器與彈藥,也就沒有足夠的力量突破美軍的防線。

而且對美軍在瓜島的兵力判斷一直有誤,最初認為美軍人數不會超過000人,實際上美軍在瓜島有1餘萬人,在附近的圖拉吉島有6000人,共16000人。因此日軍認為奪回瓜島易如反掌,第一次上島僅一木支隊的先頭部隊1000人,初戰失利後,再增兵上島,第二次上島約1500人,再戰失利之後,第三次增兵約500人,形成逐次添兵的“加油”戰術,以致兵力分散而攻擊一再失利。到10月下旬,日軍判斷瓜島美軍約7500人,實際上美軍高達50000人,雖然投入了第師團主力萬人,但因兵力不佔優勢,火力則遠遠不及美軍而失利。直到戰役結束,日軍仍未能正確查明美軍的實力,這對日軍的兵力使用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

反觀美軍一開始就投入了第1陸戰師整師,共1.6萬人,登陸一舉奏效,並迅速佔領機場,奠定了戰役勝利的基礎。隨後又以優勢海空軍掩護組織了幾次較大規模的增援,加強了瓜島地面部隊的實力,最高峰時達到8萬人,又有重裝備支援,充足的彈藥與補給供應,既能守住至關重要的機場,又有足夠的力量發動進攻。這與日軍的兵力使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五戰術上,日軍只重視對美軍軍事目標的攻擊,對美軍的後勤補給運輸工具和物資幾乎是不屑一顧。要知道,瓜島戰役是一場登陸戰,而登陸戰中運輸船隊對作戰的勝負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這樣的一個人煙稀少、距離大後方遠的小島上作戰,失去運輸船隊的支援,即使部隊登上也會因後援不繼而失敗,日軍對這一點近乎無知,只注重對美軍飛機、軍艦的打擊,最說明問題的是8月8日的薩沃島海戰中,日軍沉重打擊了美軍的運輸船隊的護航兵力,卻對運輸船隻和海灘上堆積如山的物資視而不見,就揚長而去。另一方面,美軍自此場海戰後就極力打擊日本的後勤補給線,使日本有重型火炮送不上來,火力的不夠對日軍作戰造成極大影響。更為重要的是,日軍的後勤補給基本被切斷,只能用小潛艇晝伏夜出(也就是”東京快車“)送大米和一部分頭藥品,連鹽都送不上來!這更直接導致了日軍戰鬥力的大大減弱。在日軍減員中,有至少1.9萬人是非戰鬥減員,這也是太平洋戰爭中極高的比例。這場戰役發展成為對日軍極為不利的消耗戰,雙方飛機對飛機,軍艦對軍艦拼消耗,日軍這是以自己的短處與美軍的長處相比拼,美軍的損失憑藉其巨大的工業能力能夠迅速彌補,日軍幾乎沒有能力來補充損失,不僅失去了瓜島,還對以後的作戰產生了深遠影響。

就以航母為例,戰役開始時,美軍在太平洋上有4艘航母,加上唐安國的艦隊的航母也只是在五艘的樣子並且唐安國的艦隊的航母還不是訓練有素的戰鬥艦。日軍有6艘航母。在戰役中美軍損失了艘航母,日軍雖無航母被擊沉,但有4艘受到重創,也只剩下艘可以作戰。但到了194年底,美軍在太平洋上已經有十多艘航母,而日軍直到1944年月才有一艘航母服役,從航母的此消彼長的變化中就可看出日軍拼消耗的戰術是多麼愚蠢!第六,日軍低估了美軍的制海制空能力。美軍佔領機場後,完全控制了制海權和制空權。日軍每次增援都失效也是這個原因。日軍第三次增援是很魯莽的,大型運輸船直接卸貨不做炮火準備,結果成了美軍的靶子,一噸給養也沒有卸下來,而且1000噸給養和1000日軍都葬身魚腹了。從此日軍“學尖”了,不敢帶大量的重武器,結果被美國105毫米炮和轟炸機一次次打退。日軍應加強掩護火力,強行運重武器上岸,或許還不會輸這麼慘。

隨著瓜島戰役的失敗,日軍損失的不僅僅是瓜島,艦艇和飛機的慘重損失,大大削弱了日軍的戰略防御力量,對戰爭的發展程序有著巨大的影響。正如山本在日記中寫得:“我們最初的作戰是何其輝煌!自中途島以來我們的作戰是多麼糟糕!”

慄林忠道最為防禦作戰的專家並沒有把自己的指揮能力完全的發揮出來,在面對美軍的進攻的額時候還好,還可以保持冷靜的頭腦,但是面對唐志的海軍突擊隊,慄林忠道顯然沒有發揮出自己應有的能力,如果慄林忠道充分的發揮出自己的實際的指揮能力的話,唐志的部隊的損失同美軍一樣也會是極大的,這可能也是因為在唐志和何旅長的指揮下部隊的攻擊相比美軍而言更加的凌厲。

不知道接下來的硫磺島戰役的時候再一次碰上了慄林忠道,此時的慄林應該已經得到了在瓜島的作戰經驗了,再加上他的豐富的防禦作戰的經驗,不知道那場仗自己應該會怎麼去打。

美軍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畢竟美軍的實力在哪裡擺著的嘛,美軍的士兵就是剛剛從工廠裡面或這是從農場裡面拉出來的,那麼就憑藉著美軍的先進的裝備,美軍最多時間花的長一些,最終還是會把裝備十分差勁的日軍打敗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了。

尼米茲在後來的回憶中也是十分的滿意自己的艦隊和海軍陸戰隊的表現的。

但是唐志其實對自己的部隊的作戰能力還是感到不滿意,可能是因為自己在用自己的特種部隊的訓練水平來評說自己的,但是畢竟自己的部隊不是經過了嚴酷的作戰經歷的部隊,能夠做成現在的這個樣子已經不錯了,現在已經可以和日軍的老兵作鬥爭了,這就是進步啊!但是這一次的損失也是很大的,雖然自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但是在自己的部隊現在是在外面的。不是在祖國的,兵源的補充是非常的苦難的,總不會冒著極大的危險回到中國去招兵的把!雖然這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但是肯定不是現在的選擇,所以現在只能在外面招收一些在外國生活的中國人,並且是志於拯救廣大中國人民與日軍的水火之中的有志之士。並且對於外國人,唐志也和唐安國建議可以吸取進來。

“你知道我為什麼讓你就是承受著巨大的傷亡也得大量的繳獲日軍的艦船呢?”站在艦船的艦橋上的唐安國父子在面對著茫茫的大海,在他們的艦隊的中間就是繳獲的日本人的艦船。

“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知道父親既然這麼做總是有道理的,我猜想的是為了我們國家未來的海軍的建設的把!還有就是為了對付日軍的吧!”唐志望著遠處的海面說道。

“沒有想到你現在已經和之前的那個你完全的不一樣了,以前的你可不是都考慮的這麼的長遠的啊!要是按你之前的脾氣的話,你不得把敵人的所有的艦船全部消滅就好了。今天居然可以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了啊!”唐安國說道。

唐志沒有說話,唐安國繼續說到。

“我國的海軍的建設將來肯定是任重而道遠的,我國將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對於我國的疆土沒有辦法完全守護的,我們的艦船的技術雖然是很先進的,但是我軍的艦船的數量是很少的,我們無法面面俱到。我們必須在剛開始的時、時候就有未雨綢繆的心態,立足與現在我們將要藉助這個時間段來消滅以後我們的潛在的敵人,例如是日本人,還有美國人,我們要在美軍沒有注意的情況下漸漸地儘量的消耗美軍的實力。這是未來我國家最大的敵人。”

“父親,你說的我都明白了,我會好好的去按照你的思路去做的,我們一定會改寫歷史的,我們一定會完全的消滅我們的敵人,我們一定會讓我們的國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讓世界上的各個國家都為我們感到自豪。”唐志激動的說道。

“我們的責任重大啊!我們不已經的來到這個時代,已經四五年的時間了把!我們的角色現在變得越來越重要了,我們不再是一支簡簡單單的艦隊了,而是承載了民族的希望的艦隊,換句話說現在我們的在國人的心中已經是神一般的任人物了。我們的擔子不輕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