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官場是什麼?

官場是什麼?魯力真的沒有什麼感覺,真正接觸官場也就是在是近的一年內,特別是最近的一個多月。原來一直想做一位出色的商人,能夠叱詫於商海,過上富貴的生活,這就是自己的願望。可如今,爺爺給自己提供了另外的一個選擇,而且這個選擇確又是那麼的誘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魯力臉上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沒有逃過徐老的眼睛,沉吟了一會兒,徐老繼續開口說道:“小力,官場是什麼,我想你肯定沒有什麼深刻的理解。爺爺就把這一輩子摸爬滾打的經驗都對你說說吧,你認真的聽聽,有的你肯定一時不明白,也有的可能和你現在的認識有所偏差,你只需要聽就是。

官場是什麼?

首先,官場是個等級森嚴的地方,過去就有“官大一級壓死人”和“伴君與伴虎”的說法,所以,官場是註定不允許講平等的。如果官場容許了平等,那就不叫官場了。官場不僅不允許講平等,而且不允許人們破壞或者衝擊這種不平等,因為那不單是衝擊不平等,而是衝擊官員的既得利益,那就成了犯上作亂、大逆不道。但毛老大時代是沒有官場一說的,那時候叫革命隊伍;也不允許把共產黨的幹部叫做官員,只能一律稱同志。但由於受幾千年封建社會的影響以及全面學習前蘇聯的結果,共產黨的革命隊伍依舊有著不平等,只不過沒有現在這樣的明目張膽。現在,再也難聽到同志的稱呼了,“革命隊伍”也改稱為官場了,共產黨的幹部堂而皇之的被叫做官員了,於是官場的這種不容許平等的本質也就公開的沉滓泛起而且越來越猖獗了。目前的幹部與幹部之間,不,應該是官員與官員之間的不平等,無論是政治上的,還是經濟上的,以至人格上的差距是越來越明顯或者說越來越大了。因而,要想在官場上混下去,你就不能講要求平等,你就得學會在上級面前裝孫子。當然,如果僥倖能夠遇到開明的領導或者愛才的領導,也許不一定非要裝孫子。

其次,官場是個勾心鬥角的地方。官場之所以是個勾心鬥角的地方是因為官場是個派系林立的地方。無論是我國古代,還是近代,以至我朝,無不以同鄉、同學、戰友、甚至我們是一起到這個單位來的等情況組成各自的派別,或者叫各自的圈子。古代的不講,近代如國民黨時期,國民黨內的派別大大小小就有00多個。到了我朝,我們的領袖毛老大同志從不諱言:“黨外有黨,黨內有派。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有派,就有爭鬥。而毛老大同志又是個喜歡爭鬥的領袖人物,他的名言就是:“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所以,在他老人家執政的時期,沒完沒了的政治運動,除了險些釀成的*裸的刀光劍影,就是“當面說好話,背後下毒手”的勾心鬥角。上層如此,基層亦然。國家如此,地方亦然。當然,把這些一律說成是勾心鬥角似乎不妥,特別是用在我朝的中央高層斷然不妥,因為用史書的話講那是關係到人民生死禍福的路線鬥爭。所以,能在官場上遊刃有餘的人,必定是有高智慧的人。首先,得認準老闆。否則,就容易站錯隊。站錯了隊,不僅升遷無望,而且還要受其株連。如果你沒有經濟問題,或許只是升遷無望。如果你有經濟問題,反腐敗首先就是反你的腐敗,叫你永遠難以翻身。其次,要會八面玲瓏或者萬事要留個心眼要多問幾個這是為什麼或者留一手,這就叫:“同志,你要警惕”,以防不測。現在不是有一種說法說公務員是高危職業嗎?其實就是說官員是一種高危職業,或許就來源於那些智慧不佳的官員。

再次,官場是一個專門好話講完、贊歌唱盡的舞臺。過去的平民能夠進入官場的人,靠的是一篇錦繡文章。現在能夠在官場混得舒展的人,則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也就是說無論是封建王朝,還是民國政府,沒有一個官員不是慷慨激昂、滿口子仁義道德得足以感天動地的,其執政宣言或者施政演說,沒有一個不標榜他不是為百姓的,或者說他就是百姓的代表。至於談到反腐,可以說沒一個官員不是信誓旦旦地宣稱自己決不會搞腐敗的。如果僅聽其言,不看其行,你會認為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一個樣。對於上級,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只唱贊歌的。過去封建社會,皇帝殺了臣子的頭,臣子還要高呼“皇恩浩蕩”。現在則是當面吹捧領導蔚然成風,幾乎所有領導的講話都是“重要講話”,都是深刻領會、認真學習;一套一套的恭維話,媒體照本宣科地報道,大眾習以為常,世所罕見。但,究竟哪朝的或者哪一個官員是言行一致的,有的恐怕只有他們自己心中才最清楚,但更多的是歷史已經做出了結論。回過頭來看,要麼覺得那只是一個笑柄,要麼乾脆嗤之以鼻。所以,有人認為官場是戲場,官員是演員,或許就是來源於此。

再再次,官場是個正不壓邪的地方。翻閱中國歷史,發現沒有幾個憂國憂民、正氣凜然、做事認真的忠臣是有好結果的,從屈原到彭德懷莫不如此。即使在中國歷史上因為能夠聽進不同意見而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唐太宗李世民,他真正最喜歡的還是能夠取悅自己的那些弄臣。假如他當時沒有一個好賢內助——長孫皇后的巧於規勸,總是給他提意見的忠臣——魏徵的腦袋早就掉了。所以,你要想只圖眼前利益,不想青史留名,你就只需在官場人云亦云、得過且過就行了。所以,官場是不允許講真話的,更不允許有獨立思考的。也許正由於此,鄭板橋才會說:“難得糊塗”,劉少奇才會說要做馴服工具。殊不知?不允許獨立思考,又怎能夠發現真理、堅持真理和修正錯誤?沒有真理,又哪來的正氣?或許正是由於中國歷代總是正氣不足、邪氣有餘,所以才會出現“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輪迴大戲,弄得“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最後,官場是口大染缸,是一個使人的性格與品質都極容易扭曲的地方。古代的故事就不說了,僅說我朝。仔仔細細地對我朝的腐敗官員剖析,我發現個中的絕大多數人過去都是根正苗紅,或者說極為優秀的。否則當初他就進入不了官場。但,一旦進入官場後,這些人中的一批往往就不再是天使而是魔鬼了。對於這一點看得最透的人,要數西湖市的那位綽號為“許三多”副市長的以算命為職業的父親。這位算命先生曾對還是小孩兒的副市長說,我為你積累的錢財已經夠你生活一輩子了,所以,你千萬不要去當官。你當官了是沒有好結果的。但副市長不以為然,結果一語成讖,現在落得要身首分離(二審判決,依舊是死刑)。因為進入官場而使自己變成魔鬼最後不得不最後悔的人,要數國家藥監局原局長。他在臨刑前寫下了《悔恨的遺書》:“我現在最後悔的的是不該從政。我1968年從復旦大學生物系畢業,我應該一直搞業務。如果我一直搞業務的話,毫無疑問我現在早已經是教授了,我會照樣生活得很好,我也就不會落得今天這樣一個結局。如果有下輩子的話,我絕不從政了!”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呢?用西方國家的觀點的解釋,是官場掌握的權力使人變壞。如約翰?米爾頓認為:“長期持續的權力可能會使最誠實最正直的人腐敗墮落。”康德認為:“擁有權力不可避免地會破壞理智的自由判斷。”用魯迅先生的話解釋,是“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象一隻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什麼新東西,都變成漆黑。”雖然現在我們不是生活在魯迅先生的舊社會而是新中國了。但豈不知,新中國的締造者毛老大同志在新中國建立了二十多年後竟然是這樣評價新我國的:“我國屬於社會主義國家,解放前跟資本主義差不多,現在還實行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貨幣交換,這些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毛老大時代尚且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現在社會的一些所作所為,如,賣***的氾濫、賭博吸毒的興起、官本位的擴張,幾乎跟舊社會沒有絲毫差別了。所以,沒有正確堅定的政治理想的人,不能做到“富貴不能*”的人,最好不要進入官場。

那麼,官場是否就是“洪洞縣裡無好人”?當然不能那麼說,因為官場還是一個十分使人神往的地方。且不說它能滿足人的物質欲望,僅說它還能滿足人的精神慾望就足以使人垂涎三尺。更何況,“濟蒼生、扶社稷”還得靠官場。所以,中華民族中有相當可觀和相當優秀的人物總是拼命地往官場裡面擠或者就已經在官場裡面了。有的是因為當官能發財,也有的是要透過當官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好有條件做一些對國家和百姓有益的事情。而我們的官場也必須要一批敢於為國家為百姓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工作的人。所以,一律仇官,斷然不妥!

馬克思哲學告訴我們: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透過內因而起作用,大浪淘沙,泥沙俱下,因而能夠在官場做到冰清玉潔、出汙泥而不染的人也總是還有一批的。過去有,現在亦有。現在能夠在官場做到冰清玉潔、出汙泥而不染的人就是人們通常說的真正的共產黨人,因為用斯大林的話說,共產黨人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

只是期待那些尚在官場和往官場上擠的人都能夠是真正的共產黨人!”

說完這些後,徐老就離開了,留下了魯力一人還在那獨立思索著剛才的那段話。(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