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阿弟,你生意也剛起步沒多久,處處都需要花錢,這錢你還是先拿回去。”張玉瑩卻不肯接受。

“姐,我還有錢花,至於店鋪,這段時間雖然花費多一些,但是那裡也有幾萬流動資金,足夠了。”張權見狀連忙勸道。

“這”張玉瑩有些遲疑。

“這錢你就先用著吧,是弟弟給姐姐花銷的,並且爸媽過來,也得花費,要是我出去拿貨,你也有得使用。”

見到阿姐遲疑,張權又想出了這幾條理由很充分的理由。

“唔,那好吧,我先拿著,要是你不夠花費,從我這裡拿回去。”張玉瑩聽了,只好收下。

“這才對嘛。”張權也安心多了。

“對了,時間也不早了,肚子都餓了,我先弄兒食物。”

張權抬頭看看牆上掛著的經典房布穀鳥鍾(實木雕刻咕咕鍾),已經是下午一四十分了,於是提出煮飯菜。

張玉瑩此時也餓了,自然表示同意。

因為時間不早了,準備正經的午飯已經來不及了,而做晚飯則太又太早了,兩人便商議做頓麵條簡單湊合一下,只要能填飽個肚子,那就可以了。

剛好房屋裡面有一些麵條,這面是張權昨買的,還有不少,完全足夠兩個人的份。

除此之外,房屋裡面還有菜心、生菜、西紅柿等多種青菜,還放著一些調料。這些青菜都是張權知道阿姐今天過來,早上從空間拿一部分出來,放進冰箱。

在前一段時間,張權把以前那片菜地換種成其它物種,但是他並沒有把那些青菜全部滅絕。全部都留一部分。不過量全部都很少,比如西紅柿,張權在空間只留下五棵,自己也足夠使用了。

今天阿姐過來,以後他可不能像自己一個人居住一樣,隨時隨地從空間拿東西出來。並且空間的青菜也放上好幾天,完全不是問題,這裡也有冰箱,把青菜之類的東西拿出空間,也不用擔心短時間內壞掉。

“姐。冰箱這裡有些西紅柿,你自己拿來吃著先,我去煮面。”

張權招呼道,從冰箱拿出一些菜心和調料,走去廚房。

張玉瑩聽到後。也沒客氣,從冰箱裡面拿來吃。

走進廚房。張權用煮鍋接上大半鍋的自來水。架在燃的煤氣灶上。接下來將菜心洗淨,放在盤中備用。

然後將那些大蔥、姜,辣椒,用菜刀切碎,放入大碗中做底料,再配上一兒食鹽。花生油等。

水開了,將麵條投放進開水上面,蓋上蓋。

一會兒後,張權覺得差不多了。開啟鍋蓋,滾燙的沸水帶動大量的水汽上升。

接下來,把那些配面煮的菜心,投放進鍋,然後又加入調料。

“阿弟,好了沒有?我都餓了。”阿姐的聲音從大廳裡傳來。

“馬上就好,馬上就好。”

幾分鐘後,張權再次開啟鍋蓋,經過這一會的煮燙,調料的香氣完全激發出來。

“嗯,還真不錯,阿權,你真是一個天才。”張權一邊撈麵條,一邊稱讚自己道。

“呵呵,阿弟,你還逗,還天才,我看你是天生蠢才,慢兒,你姐都餓扁了。”張玉瑩哈哈一笑,她不知何時也來到廚房,聽到弟弟的自誇,完全不客氣地打擊道。

張權聽到後,突然想起了網上那些人定義的天才的含義,天才,天生的蠢才。

扼,張權連忙把這個想法甩出腦海裡。

“嗯,好香啊。”張玉瑩的鼻子微微抽動了幾下,驚訝地道。

“不過就是不知道實際的味道如何,我試試看。”她也不不客氣,看到阿弟裝了一碗,直接拿起往客廳走去。

張權看看,只能笑笑,也裝一碗給自己,同樣拿著走進大廳。

張玉瑩坐在椅子上,奇怪地看著眼前這碗材料平平常常的素湯麵,不知道這誘人的香氣從何而來。

“趁熱吃,涼了就不好了。”張權笑著道。

張玉瑩除了早上吃了一些早餐,接著坐了一上午的車,早就餓了,也不再什麼,拿起筷子開始用餐。

先喝了半口清湯,鮮香、清甜、微辣的滋味兒頓時充沛整個口腔,然後帶著熱流向全身散去,令她全身一振。

再嚼上幾口麵條,只覺得表面爽滑無比,口感超好,麵條味道也十足。

“哈,真好吃。”麵條下肚,張玉瑩頭,誇讚了一句話後又繼續。

張權之前也煮過兩次,對麵條的味道早有把握,當然,如果換成肉湯會更好。

沒有外人在場,姐弟倆也不講究什麼吃相,都是呼呼大口吃面,喝湯。

看著一大碗麵,卻沒用幾分鐘就被消滅掉,連湯底也沒留一兒。

張玉瑩將空空如也的大瓷碗放下,用手輕輕撫自己微漲的肚子,此時全身都透著舒坦的感覺。

“阿弟,你的手藝什麼時候變得這以好?”她有些好奇地問道。

“呵呵,你弟我自三歲便開始做飯煮菜,經過那麼多年的鍛鍊,早就有大師級水準,這兒麵條算得了什麼。”張權樂呵呵地道。

“去,三歲那時,你還不知道在那裡玩泥沙了,還做飯,就知道糊弄我,哼,我還不稀罕知道呢。”張玉瑩撅起嘴,不滿地嚷嚷道。

“對了,阿弟,你那個飯店有賣這種麵食嗎?”

“扼,麵食?”聽到了這個問題,張權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

這麵食好食的原因,雖然這和自己的手藝有部分關係,但是最主要還是特種的調料。

張權自己知道自己事,雖然他的手藝的確比起以往進步很大,但是要是沒有了特種材料、調料,做出來東西的質量可是要降低很多。

碧香麻辣店的生意很好,這毋庸置疑。但是麻辣燙這種食品雖然受歡迎,但是大眾心中始終是一個食,無法和米飯、麵粉之類的相比較。

大多數的顧客,在選擇正餐的時候,大多數都會選擇米飯、湯粉之類,不會選擇麻辣燙。

在之前因為店鋪面積的限制,所以麻辣店一直顯得生意很好,人氣超旺,但是現在呢?新租下一個大店,可以用作經營的面積,是之前的四到五倍,麻辣店還能有如此之旺嗎?

那些,如果把麵食當做新產品推出呢?好像是不很不錯的主意。除此之外,還可以開發出更多的新產品,比如麵包,餅之類的產品。

只要在那些產品當中,加入特種調料,製作出來的食物,比起別家應該強上不少吧。

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以現在二流的廚藝水平,要是用空間的食材,做出來的食物,堪比一流水準。

哦,不,應該是一流水準的廚師,做出來的食物拍馬也趕不上。這也沒辦法,誰叫材料不給力。

而碧香麻辣店也是這個道理,新增了幾種特殊的調料,弄出來的食物,比上同行的要香上好幾分。

況且,碧香麻辣店雖然主打的是麻辣燙,但是這個方始終有些缺陷,比如無法吸引一些對麻辣燙沒興趣的人員,至於那些不吃辣的人,那就更加沒有吸引力了。

這裡畢竟是廣東,雖然廣東人也有不少的人很能吃很辣,但是也有相當一部份的廣東人是不吃辣的。至於廣東這裡也有很多的外省過來的人,並且那些人十之**都是吃很辣。

但是碧香麻辣店所在的和泉路,以及和泉路的附近,大部分還是廣東本地人,放棄數量更為龐大本地人的生意,專心幹麻辣的生意,這可不是一個精明的決定。

按照張權的估計,之前麻辣店的客人,其中六成左右的客人,是廣東的本地人,而剩下四成,是從外省過來的人。

這個比例,看起來並沒什麼不妥,廣東本地的顧客也比外省的顧客還要多。

但是要知道,在這裡,是廣東人的主場,雖然這些年因為經濟的發展,吸引了大批的外省人,但是這不是工業區,這裡的外省的人也沒那麼多,在麻辣店所能覆蓋影響的這一片區域,本地人絕對要佔九成以上。

將這個比例拿來一對比,就可知道麻辣燙對本地人的吸引,並非很大。因為這裡是廣東,這裡還有相當一部份人是不愛吃辣的。

要是沒有條件,這就沒得。但是碧香麻辣店不同,雖然店鋪主打的是麻辣燙,但實際上最為關鍵的,還是特殊調料,那些特殊調料除了用作麻辣燙,還可以用作其它方面,如張權所考慮的麵粉、麵包餅類等。

這些食品同樣可以做成清淡一些,也可以新增一些辣椒,不僅可以吸引不愛吃辣購買,對愛吃辣的顧客,也可以照顧到,一舉兩得。

至於能否開發出新產品,張權可是一兒也不擔心,他手中的特殊調料,就是張權最大的底氣。

要是在新店開門營業,推出新產品,可以有效地增加店鋪的人氣。

至於工作人員,那就簡單,去招聘市場,只要開出的條件比起同行的高一兒,問題也能解決了。

當然,要是店鋪裡面有這個面的人才,那就最好不過。(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