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戰事因為王令下達,蒙驁,王齕,王翦等將領的迴歸而暫時告一段落。

王齕就是天行九歌中陰嬴政的將領,統帥平陽重甲軍,殺神武安君白起的部將。

在真實歷史上,王齕可沒有陰嬴政,也沒有背叛秦國,等到嬴政到親政的年紀,人家早就壽終正寢了。

蒙驁是如今秦軍中的軍方第一人,王翦還不是,要等到蒙驁被信陵君魏無忌率領的五國聯軍在黃河以北擊敗後,王翦才慢慢取代了蒙驁在軍中的地位。

蒙驁之子蒙武,之孫是蒙恬和蒙毅,王翦之子王賁,之孫王離,蒙,王兩家一直是秦國軍方兩座最大的山頭,一直處於激烈的競爭關係。

平時除了正式場合的交往,私底下基本上不來往,這其中有七分真實,三分刻意,畢竟要是軍方最大的兩座山頭親密過頭,秦王就該睡不著覺了。

一旦秦王睡不著覺,那麼至少有一家倒黴,甚至兩家都要倒黴,於明哲保身這塊,遍數古今名將,就沒有幾人能夠比得上王翦。

看看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誰的下場有王翦好?

等蒙驁等人回到咸陽休息一天後,秦王贏子楚馬上就召集了蒙驁等軍方重將以及跟戰事有關的重臣,而呂不韋這個管天管地,中間官空氣的相國是必然在列的。

這段時間,成嶠並沒有放鬆對六國訊息的打探,不斷傳回來的情報顯示,韓趙魏的三晉聯盟並沒有因為魏無忌的重傷而解散,依舊存在。

燕,齊,楚目前雖然沒有什麼大動作,但只要三晉聯盟還在,組成五國聯軍,甚至六國聯軍的堅實基礎就依舊存在,燕,齊,楚雖然可能發兵跟上。

贏子楚把從成嶠那裡得來的情報以及自己的擔憂都說了出去。

當然,這種事情並不能以嬴政和成嶠的名義來說。

兩人雖然身份尊貴,但年齡畢竟太小了,以他們的名義來提,這些地位崇高的文武大臣並不會重視,以嬴子楚自己的名義來提就大不一樣了。

果然,等贏子楚說完,在場的眾人面色都凝重起來,凝眉思索著……

贏子楚見狀隱晦的給了呂不韋一個眼神。

兩人已經私底下溝通過,相國在朝堂中雖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下,但得不到君王的信任,顯然是做不長的,嬴子楚又不是還沒有親政的嬴政。

一般而言,稍微圓滑一些的相國基本上都會跟君王立場保持一致,除非損傷到自己的利益,或者這個相國太過剛正。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

相國這個位置太過剛正的人一般是當不了,剛正的人更適合當御史大夫,廷尉之類的職位。

“見微知著,一葉知秋。”

“儘管六國聯軍還沒有組建,但我們秦國需要未雨綢繆,以防不測,齊心的聯軍是絕對不容輕視的!”

“以老夫之見,山東六國若是以三晉聯盟為基礎組建聯軍,最多可組成五國聯軍,僅存的小國不算在內,有沒有他們,都無關大局。”

呂不韋正是小國衛國人。

“齊國不會參與聯軍,原因有二。”

“第一,齊國經歷了六國入齊,復國的時間並不長,國力遠沒有恢復,跟其他四國都有深仇,近些年來與我秦國關係愈加親近。”

“第二,齊國相國後勝十分貪財,沒有原則,老夫已經派人攜帶重金去拜訪了。”

“因此,我們秦國只需要對付最多五國聯軍。”

兩位最大的人物先後開口把調子給定了下來,不討論五國到底會不會聯軍的事情,直接討論五國聯軍,秦國該怎麼應對的事情。

這把心中有異議的大臣給堵得死死的,兩位大佬相繼定了調子。你還要唱反調,想不想混了?

就能聰明是吧?

能夠被贏子楚召集的大臣都是秦國的高層,能夠混到這種地步的人哪怕政治素養有區別,但最基本的政治素養還是有保證的,根本沒有人唱反調。

大家都按照五國已經聯軍,秦國如何應對發表自己的意見。

大部分軍方重將都是表示要正面碰撞,一舉擊垮五國聯軍,打斷五國的脊樑,洗刷曾經的恥辱,只是側重點不同,但本質都是剛。

到目前為止,秦國面對齊心協力的聯軍還沒有贏過,要等到魏無忌死後的又一次五國聯軍,秦國才打贏了,所以要洗刷曾經的恥辱。

文臣中也有懂打仗的官員,提出了跟成嶠類似的拖延戰略,不過剛提出來,就被大部分軍方重將給駁斥了。

要不是有贏子楚和呂不韋坐鎮,恐怕免不了被罵個狗血淋頭。

王翦用兵一向以穩著稱,穩如老狗,他內心倒是挺贊同這種穩妥的意見,不過看見同袍激動得唾沫橫飛的樣子,果斷明哲保身不開口支援。

如今的時代文武初步分立,文武之間的界限依舊十分模糊,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十分普遍,呂不韋就是一個例子,軍事才能還算湊合,懂一些。

“將軍們能有如此銳氣,寡人非常高興,也非常欣慰。”

“然而,寡人不希望在寡人身為秦王的期間出現大敗仗,寡人顏面事小,辜負了列祖列宗以及歷代秦人為之捨命拼搏的統一宏願事大。”

“若是一旦戰敗,哪怕只是影響統一的時間,寡人也擔不起這個責任,你們誰擔得起?”

贏子楚的話直接讓眾人啞口無言,這話誰敢介面啊,一個個低頭裝死……

“秦國兒郎的性命也需要考慮進去,將軍們不是常勸寡人要愛兵如子嗎?”

“因此戰是必定要戰的,秦國兒郎的銳氣不能打擊,但必須要穩,絕不能出現大敗仗,望將軍們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策略。”

“臣附議!”呂不韋率先表態。

“臣也附議。”

“……”

其他來了的文臣見狀也紛紛表態支援。

看王上的意思並不需要他們想辦法,那還有什麼好說的,把難題踢出去唄。

這個時候將軍們還想不明白就是傻子了,明白他們王上其實已經有想法了,說這麼多,繞那麼遠,只是想試探試探他們的態度而已。

自從武安君白起事件後,就沒有軍方將領敢跟王上唱反調,至少明面上不敢,於是紛紛表示聆聽王上高見。

贏子楚也不客氣,將成嶠和嬴政的想法結合,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潤色一番說了出來。

“寡人已經決定,若是五國聯軍真的來攻,那麼主力有蒙驁將軍統領,偏師由王翦將軍統領。”

“兩位將軍必須聯合其他將軍商量出最佳的戰場,確保我秦軍就算戰敗,也只是小敗,務必儲存下大部分士卒。”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要做到,戰敗也沒過有功!”

將軍們心中苦澀啊,特別是蒙驁和王翦,彷彿吃了苦膽,快要愁死了。

王上可是給他們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啊。

別的不說,就算是找出了最佳戰場,怎麼把聯軍主力引過去就是一個大難題,那麼多人,敵人又不是傀儡,哪裡會按照己方意志行事……

然而君令如山,容不得軍方重將們拒絕,只能硬著頭皮拱手作揖接受了。

……

秦國停止了攻伐,韓趙魏三國心中長松了一口氣,壓力太大了。

不過三國君王看到地圖上自家地盤丟了那麼一大塊,心中怎麼也忍不下這口氣,憋屈無比,秦國實在是貪得無厭,欺人太甚,不狠狠反抗,損失只會更大。

於是,三國君主使者經過交流後,三國君主完全達成了一致,各自派遣三波明暗兩路使臣,出使燕,齊,楚三國。

聯軍必須組成,必須狠狠反擊,哪怕最合適的聯軍統帥魏無忌死了,聯合伐秦依舊勢在必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