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笑著對一連誠懇的高鴻忠說道:“本官也不想再多費心思向高先生訴說我鍾福臨對於國家的忠誠,也不想跟你探討王國與大明之間未來的走向為題。

不過,高先生,本官還是要給你提個建議。

高先生能躲過努爾哈赤等人那麼多次的屠殺,九死一生的在遼東混到了後金朝堂上,成了極度稀缺的漢人高官之一,也可以想見你是個非常厲害的任務。

君上曾今教導我凡事都該向前看,所以以前那些事情,過去也就過去了,本官不想再去過問,只是,今後的事情,我卻是可以幫高先生好好的設想一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你也是讀過書的,知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道理,即便今天我軍不和你家主子交戰,暫時撤了前線的對峙,可這虛假的和平也堅持不了多久,遼東終究還是免不了一戰。

世間之事就像是一盤賭局,高先生如果真的是個聰明人,那大可學學那些賭客們的做法,在開盤之前多下一注。

我也不需要你做多少危險的事情,只要能夠每個月給我方提供一份後金高層的動向就好。

腳踏兩條船雖然在有些時候容易掉到水利,但在一些特殊時刻,也更容易保住性命。

一些職業賭客們那種多下上一注的手段沒什麼壞處,因為到時候無論是開大還是開小,賭客都能撈點對不對?”

高鴻忠登時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覺,原本他是來勸說華夏一方人的,可現在,怎麼一下子又變成對方勸他了?這畫風轉變的略快啊!

不過,這話聽著,好像也有些道理。到底該怎麼辦呢?

······

高鴻忠前來和談,可華夏軍沒有被後金軍這種緩兵之計給欺騙到,這一個白天的時間,華夏軍又派出了騎兵部隊,逐漸的逼近後金大營所在地。

甚至還有一部分騎兵分隊還強行登上了北山的山頂,從高處近距離觀察起了旅順往金州方向的官道。

後金軍雖然新敗,不敢再攻擊華夏軍駐守的堅固堡壘、炮臺,可騎兵對戰方面他們還是沒有徹底失去自信,很自然的就派出了騎兵部隊出來迎戰。

同時,他們還派出一批白甲兵進入到了山地當中,和華夏軍爭奪起了周圍的制高點,這種戰鬥烈度不高,但對於後金軍一方來說卻是極其的慘烈。

但他們還不得不堅持著把這樣的戰鬥給繼續下去,因為後金軍已經開始撤離起了包衣和一些物資,而制高點上的華夏軍會不斷的透過各種手段向華夏軍炮兵部隊傳去敵軍的座標資訊。

後金軍早就撤到了10斤山地榴、10斤加農炮、步兵炮等等滑膛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外,而且,現在敵軍縮回大營,那些打實心彈和霰彈的滑膛炮對付堅固的堡壘還是力有未逮。

可是那幾門閒置了足足一個多月的155mm重炮,現在卻是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了。那幾門火炮早就已經擺好了陣勢就等著戰鬥的命令了。

之前後金軍打了敗仗之前,這幾門火炮是最後翻盤的殺手鐧不能輕易動用。而敵軍打了敗仗之後,又龜縮在營地、壕溝裡面不露頭。

對於擁有壕溝之類防禦工事的敵人,這些最為原始的155mm線膛火炮。以及其所用的炮彈的殺傷力,無法充分體現出來。

這一點不但是在陳信穿越前的一戰歷史上得到了驗證,而且華夏軍自己也做過相關的實驗,論證了這一點。所以在這種炮彈緊缺的時候,華夏軍還真不敢大肆的揮霍它。

可現在,等到敵人向後撤離部隊的時候,那一枚枚巨大的炮彈就到了真正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在幾處制高點上炮兵觀察員們的指引之下,幾門155mm重炮依次開火,不斷的轟擊著後金軍撤退中的隊伍,那場面真的就如同是農民揮舞鐮刀收割麥子一般輕鬆。

歷經了大半天的攻防戰,無法搬運重武器上山的華夏軍炮兵觀察員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暫時撤退。

一方面是因為進攻敵軍的數量實在太多,而他們在山上的人數太少,火力太過薄弱。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經過了長時間的炮擊,那幾門重炮也到了需要維護的時候了。

等到幾處臨時佔領的制高點被後金軍重新奪回之後,後金方面立刻加大了撤軍的力度。當然,所謂的撤退絕對不可能是後金軍的主力部隊。

在華夏軍的虎視眈眈之下,後金軍要是敢讓主戰部隊撤退,那他們馬上就會遭受了華夏軍最為猛烈的一擊,以及長時間的銜尾追擊。

所以,現在這一路撤退的人馬,是由兩千後金騎兵押解著大批的包衣往第三堡壘廢墟所在地而去的隊伍。

他們所攜帶的輜重,也要比來的時候少了不少,各種盾車、板車、牲口大車,損失慘重的情況下,這些包衣們只能肩扛手提的運送輜重。

而這一次後金軍的損失中最為嚴重的,那就是他後金積攢了幾十年才儲存下來的那幾門紅衣大炮,那些玩意一個個都是以千斤為計量單位,在之前那一次慘敗的時候,混亂之中紅衣大炮基本上都被遺棄在了夯土牆陣地一帶。

後金軍在攻城戰中失利,甚至不得不做出龜縮的防禦姿態來,但是,另一方面,後金軍依然還維持著騎兵方面的優勢,他們的騎兵數量,或者說是戰馬的數量,絕不是現在這個才發展了不到10年的華夏軍能夠比擬的。

後金軍的作戰主力,現在依然留守在旅順北面區域,而後金軍的營地,又控制了旅順向遼東方向所有可供通行的官道。

在這種情況之下,華夏騎兵也不可能繞過大營去追擊撤退中的包衣部隊,重炮的維護工作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

所以,華夏軍就不再關注註定溜走的包衣隊伍,只是一直死死的盯著後金軍主力部隊。

華夏軍不需要理會後金軍的其他小動作,只要牢牢的看住他們主力的動向。

不管後金軍怎麼部署兵力,只要他們大軍開始行動,在道路上的隊形總會被拉長,甚至變得脫節,總會有一部分兵馬留在最後。

而這時候,最後的人馬所組成的陣形,和隊伍裡人的心理都是極度脆弱的。

那時候,就是華夏軍出擊的最佳時刻。(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