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不擼不知道自己帶領進山的後金朝鮮方面軍第一陸軍會有這麼大的損失,在塔山北面5裡之外設定的營地,是為了集結進山的全部6萬多人馬而共同設立的。

並且,在聽說華夏軍追著各路隊伍而來的時候,為了能夠增加防禦縱深,還在外圍擴建了好幾道高溝、胸牆。

所以,後金軍整座營地佔地面積非常龐大,各種防禦工事、休整營地、後勤物資存放點等等,足有一座縣城大小。

當然了,因為時間緊急的緣故,只是規模和縣城相同而已,內在的設施,基本上是以臨時從周邊林區砍來的樹木組成的建築物為主,非常的簡陋。

當凌晨的大火燃起之後,整個營地少了好幾個小時,都還沒有燒完。

哪怕是天光放亮了,大火依然沒有熄滅。

此時,各步兵營早就已經按耐不住衝鋒的慾望,躍躍欲試的望向自家的指揮官了。

在前線的這些華夏王國軍是分成兩隊的,負責正面衝擊的10個步兵營,由陳信的老兄弟,原來的軍法官鍾福臨時臨統籌指揮。

而負責兜底包抄的6個步兵營,外加塔山的第1601偵查營和第150遊騎兵營,統一歸屬陳信的老兄弟,原偵察搜尋部隊主官拉克申臨時統籌指揮。

至於原來被安排著前來支援的第10騎兵營,呃,因為聯絡不到,所以暫時不表。

鍾福臨和拉克申雖然說是統籌指揮,但是,實際上,陳信給他們各自分派了一個參謀團隊,這些經歷過長期學習實踐的參謀,會做出各種行動的利弊分析,並提供各種建議。

前線的指揮官們,只需要根據戰場具體情況,和他們各自的想法,選擇一套方案執行就好。

就像是現在,天色放亮,能見度大大增加後,參謀們按照戰前制定的計劃,提出了“預先統計昨晚敵軍的傷亡,之後再派出工兵清理障礙,各營隨時準備跟進攻擊”的建議。

兩名指揮官認為這個是目前比較附和實際的建議,於是欣然同意。

各營防線上派出了統計人員,對昨夜撂倒在了突圍路線上的後金軍,進行了一次大致的統計。

“敵軍營地內燒死的、踩踏而死的,無法估算,而散落在我軍陣地前的屍體,加在一起,大約有000多具。另外,我們還俘虜了大約000多名後金軍,其中大多數都是高麗鳥銃手,真正的八旗旗丁只有大約00多人。”

“這麼說,後金軍的人數,很可能下降到了萬人以內?”

“這是一定的。如果樂觀點估計的話,敵軍倖存人員,很可能在1萬多人左右。”

“抓了多少高麗人,我倒是不在乎,那00多八旗兵,反倒是更加的讓我滿意。

在朝鮮地區的八旗兵,那可真的是國寶了,抓一個少一個。

要是能把那幾千真韃子給抓乾淨了,後金朝鮮方面軍,是不是就得解散了。”

大家說笑了一陣後,鍾福臨立刻命令繼續下一步行動。

各營的工兵部隊迅速出動,撲滅了擋在進攻路線和射界內建築和物資上面燃燒著的火焰。

有些攔在了路上,還無法短時間內被撲滅大火的建築物,或者是一些已經燒成危房,但並沒有立刻倒塌的建築物,工兵們則採用比較粗暴的爆破法。

先是一個炸藥包把整座建築物給撂倒,然後在廢墟之上埋上一層雨後還算溼潤的泥土。

不過,因為整座敵軍營地少了好幾個小時的緣故,地面上的泥漿開始脫水乾裂,倒是讓滅火工作的速度,比原定計劃稍微的長了一點。

可再怎麼長,也只不過是幾條能夠透過原本平地的道路而已,一個小時後,道路上的障礙就全部被清除了。

各自留下預備隊,以防不測之後,各步兵營終於在焦急的等待中,得到了指揮官的命令。

“攻擊前進。”

鍾福臨指揮下的正面進攻部隊,排著整齊的密集佇列,操著燧發槍,在前面手持泵動式步槍的散兵線掩護下,逐步前進。

只是,讓大家都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越是向裡面走,空氣就越是燥熱。

隨著越來越向裡走著,之前在黑夜中無法看清楚的,因為大火而引爆的火藥,燒成半灰燼的糧食,還有因為之前大雨而寢溼的木料等等,所引起的煙霧,開始瀰漫視線。

看著遠處,靠近後金營地中心處那經久不散的濃霧,鍾福臨不得不下令停止前進。

走了一路,基本上就沒看見幾個活人,而面前的濃霧又遮蔽了前面的視線。

再加上乾燥、悶熱的空氣下,他自己身上粘稠的汗液,和開始發燙的槍管,鍾福臨性格中謹慎的一面發揮了作用。

“退回去,回到防線上,嚴守陣地。”

鍾福臨並不害怕後金軍會逃走。

按照陳信的說法,擁有空中偵查優勢的己方,能夠在鷹隼馴養員和參謀的協作下,迅速的在一片不太熟悉的地域上,達到開啟戰爭迷霧,獲得小地圖的強大效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這一片地區,華夏王國陸軍,已經完成了整體包圍工作,哪怕那安不擼和剩餘的後金軍有三頭六臂,也別想輕易逃脫。

只要敵人突圍,就一定會遇到包圍圈上的華夏王國陸軍,到時候,周邊的部隊會迅速增援、堵截,消滅敵人逃跑的企圖。

至於後金軍不突圍的可能性。······

昨夜那一場火箭急襲下的大火,實際上主要就是衝著後金軍的後勤營地、中軍、馬廄幾個重要節點而去的,為的就是殺傷敵軍的同時,逼迫敵軍向著己方的防線突圍。

一夜大火過去,後金軍手裡的糧草能有多少,基本上大家心裡都有數。

敵人突圍則罷了,要是不突圍,那就只能活活餓死,或者是投降了事。

要真是發生這種事情了,鍾福臨還真的是求之不得。

思索間,鍾福臨已經重新帶著隊伍回到了之前的陣地上,並命令參謀們把這一次戰術失誤記錄在案。

這是華夏軍的作戰習慣,因為這些東西,可都是經驗之談。

這種實戰經驗慢慢的積累起來,說不定那一次進行作戰行動的時候,就有了一個參考的依據。(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