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情況比這要複雜的多。

其實,滑膛槍本身的精度的確不高,但是也沒有那麼歷史上各大戰役中表現出來的那麼差勁。

曾經在那兩場軍隊實驗之前,有過一場更加正式的實驗。

由人在170米遠的距離上試射滑膛槍,散佈精度大概在76cm左右。

這種實驗,是把滑膛槍安放在一個固定的架子上,徹底排除了射手的影響因素。

當然,從現代步槍來看,這確實還是個糟糕透頂的精度,別說那些狙擊槍以毫米為單位的散步精度了,就算是突擊步槍,在半自動模式下,也不可能打出這麼大的散佈面積出來。

可是,這個實驗中,是滑膛槍使用圓形的鉛彈和黑火藥進行射擊。

飛出槍口後,就像乒乓球似的不斷擺動的彈丸,打出76cm的散佈精度,卻也證明了滑膛槍在170米的距離上,是能夠打中單個人體大小的物體的。

畢竟,成年人類可都不止76cm高了。

既然滑膛槍能夠在170米遠的距離上,射中單個人體大小的物體,那麼,為什麼後來的英國龍蝦兵一定要靠近到距離敵人0米的地方再齊射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為,在英國人崛起的初期,也就是17世紀,英國和西班牙人的一場戰爭中,有人親眼目睹了,英國人發射了00多發子彈,卻只命中了一個目標。

問題就出在了射手的身上。

一直到19世紀的上半葉,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士兵,都沒有得到過良好的訓練。

各國的士兵,普遍射擊訓練次數都只有10發左右,最多也不超過60發。

而且,到了戰場上以後,周圍又是火炮、火槍的發射,又是樂隊的演奏,還不斷的有軍官在大呼小叫的發布命令。

最重要的,就是黑火藥在射擊後,硝煙彌漫整個槍口前方,遮蔽了視線,讓人無法進行瞄準。

這麼多的原因共同造就了滑膛槍射擊精度極差的傳說和事實。

就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人想到了,既然準頭不行,那就增加火力輸出,徹底的拋棄射擊精度。

很快的,這種思想成為了潮流,為了提高裝填速度,軍隊開始使用遊隙更大的彈丸,有些國家的彈丸遊隙甚至能夠超過彈丸直徑的二十分之一,這就導致了滑膛槍射擊精度進一步的降低。

所以,英國的龍蝦兵們,最終形成了那種,硬頂著敵人的火力,走近到距離敵人0米的地方,以一輪齊射直接打垮敵人的變態戰術。

不過,煊軍內部使用的步槍,無論是二年式火繩槍、二年改式燧發槍還是四年式步槍。

它們通用的那種圓形鉛彈,因為使用了油脂包裹的一體式紙殼彈藥,所以彈丸和槍管之間的遊隙是非常小的,所以,準頭都能夠達到00米射中單人大小目標的程度。

而如果使用新式的尖頭彈的話,因為採用了模仿自米涅彈的閉氣結構,射擊精度進一步的得到了提高,最遠精準射程達到了驚人的400米。

當然了,400米那是軍隊中的特等射手的水準,軍隊中數量也很少,不能算是普遍現象。

不過,00米就可以算是普遍現象了。

在00米距離上,上等射手都能射中單人大小的目標。

而上等射手,在煊軍每個月都要進行0發的高強度實彈射擊訓練,外加大量的營養攝入和體能訓練,只要是視力沒有問題,經過三年的訓練,基本上都能夠達到這一標準。

雖然,陳信不可能給退役軍人們配備新式的尖頭彈,但是哪怕是使用裝填了圓形鉛彈的一體式的油脂包裝紙殼彈,使用的二年改式燧發槍,也能有00米的精準射程。

在新佔領區內,在新移民們的協助下,足夠他們自保了。

畢竟那一片新佔領區,已經被陸軍野戰部隊清掃過一遍了,不可能存在什麼大規模的敵人。

按照名冊來計算,幾乎所有在鴨綠江南岸的女真人,不是被殺、被俘,就是投降、在押,只有極少數人跟隨蘇克薩哈逃亡上京地區。

憑著剩下的那些原韓國僕從軍的軍事素質還有武器裝備,也不可能在人數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對己方的退伍兵造成威脅。

所以說燧發槍已經夠用了。

陳信定下了退役人員的標準後,也就不需要再管具體的事情了,詳細的工作會有相關的單位繼續跟進。

陳信的下一項工作,那就是給新移民們準備足夠的牲畜。

這些牲畜,首要的就是用來耕田的牛。

陳信手下三個行政區,雖然在近幾年來不斷增加對牲畜養殖上的投入,但是,畢竟時間還短,牛的生長繁育也是需要週期的,所以,現在可供新移民們使用的牛數量完全不夠。

於是,陳信再次下令,從各地軍隊經營的馬場,抽調挽馬、駑馬支援“南部大開發計劃”。

幾年來,陳信一直沒有停下對戰馬的繁育工作。

己方最大的敵人就是後金,這一點一直沒有變,想要打敗後金,那就必須要有充足的騎兵部隊。

畢竟,後金依靠著蒙古草原,優良戰馬源源不絕,特別是最近幾年黃太吉繼位後,完全壓制了蒙古林丹汗的勢力,懾服了蒙古大部分部落後,戰馬供應更是充足。

去年後金攻入大明腹地劫掠,幾乎所有士兵都攜帶馬匹,不但機動性極強,而且,在野戰的時候,突擊能力更是強大。

陳信擁有一萬多裝備了火槍和火炮的正規野戰部隊都不敢跨過鴨綠江去,就是因為忌憚敵人那強大的騎兵力量。

為了能夠早日和後金決戰,陳信不但在地方上半步獎勵政策,鼓勵養馬,派出技術員,培訓大家養馬和育馬知識。

而且還在軍隊中,創立了不少的馬場。

一邊為軍隊中的騎兵和精銳兵種培育優良馬種,另一邊大力擴張普通馬匹的數量,為煊軍的後勤運輸提供強力的幫助。

陳信在這幾年東征西討,能夠保證自家軍隊的後勤一直得到充足的供應,出了海上運輸船隊之外,這些大力培育的馬匹可是出了大力了。

現在,既然牛的數量不夠用了,那麼,因為全面戰略收縮,還有大量退役軍人後,閒下來的那些新培育的挽馬,還有數量眾多的普通駑馬,就成了良好的替代品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