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除了對佔領區的統治進行鞏固之外,陳信還派出大量虎賁假扮的武士,到倭國各地去招募失業的武士。

武士本來是大名的家臣,專門負責打仗,主家會按時發放和武士等級相當的大米當做俸祿。

可是江戶幕府結束了倭國幾百年的戰國時代,形式上統一了倭國之後,隱晦的打壓削弱各地大名,多重手段造成了“外樣”大名們的經濟困窘。

在已經和平了的情況下,財政逐漸緊張的大名們也開始想辦法消減家臣的數量和俸祿,這就造成了現在的倭國有大量失業、無人僱傭的擁有武士實力和名譽,而沒有武士待遇的一群“失業武士”。

這些武士空有高人一等的地位,可是生活上卻極為窘迫,倭國是一個極其講究臉面的國家,這些窘迫的“失業武士”對於現在的倭國社會環境是幾位不滿的,對於陳信這一位“別國大名”的招募,大多數都是持著感激的心態。

擁有著從大明漕運上購買便宜夾帶糧食這一優勢的陳信,對於這些能夠用區區一點糧食就能收買到的“廉價炮灰”非常喜歡。

在開始集合戰兵的時候,已經招募了足足000多名倭國武士,並進行了初步的整編,他們直接以100人為一個連,由一名虎賁全權管理,共組成了個連。

這些人還沒有得到完全的信任,所以暫時還是使用它們隨身攜帶的倭刀作戰,少量配備了二年式火繩槍。

而江戶幕府那面,只是初步得到了幾個逃過去的漏網之魚帶去的訊息。

只鱗半爪的一點情報,德川家光根本無法判斷盤踞在北九州地區的到底是什麼勢力,有多少人,所以幕府方面暫時還沒有大動作。

不過陳信知道,德川家絕對不可能沒有動作。

德川家能夠從全倭國大大小小00多個諸侯手中,生生奪下徵夷大將軍之位,統治整個倭國,絕非浪得虛名。

初代的江戶幕府將軍德川家康,把屬於自己親族的0多名“親藩”大名,分封在了全倭國最富庶的地方,他們佔據的農田,產出的糧食大概佔到倭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100多名以前征戰天下時德川家的盟友,也就是“譜代”大名,佔據著規模較小,但是出於戰略要地的地區,這些地方佔據倭國的兩成多一點土地。

而在最終決戰之後才歸順臣服的“外樣”大名,互相之間曾經是盟友的,被這些親藩、譜代們隔開,曾經是死敵的,被分到了一起。

然後就是和外國商貿的權利,全部被收回,外國船隻只能在幕府定下的兩個直轄領地內交易,消弱了大名們的財力。

這還不算完,德川家康還創立了一項制度,那就是所有的大名每兩年之中,有一年必須要住到江戶,將軍所在之地,而且還必須有大名的親屬在江戶長久居住,充當人質。而大名們在江戶親屬生活費用、住宅的維護費、路途上的消費,全部需要大名們自己承擔,這些鉅額的費用進一步消弱了大名們的財力。

雖然德川家康已經死了,現在的徵夷大將軍是第三代了,但是陳信可不相信,作為德川家康的子孫,德川家光會什麼都不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現在恐怕已經有大量的間諜在趕往這裡的路上了,說不定還有使者在向著九州南部的大名藩國而去。

現在,首先就是要進行防諜工作。

本來陳信想要讓軍事情報司負責這次的防諜,畢竟他們手下已經有了一批倭國本土人士,而且還有新選組之類強力的行動隊,可以很方便的執行抓捕任務,但是從後世得來的歷史經驗中陳信知道,間諜機構不能一家獨大。

雖然現在的軍事情報司內部重要崗位都被虎賁控制在手中,不用擔心他會出現問題,可是良好的制度會對後繼者有利,所以,思慮再三,佔領區的防諜工作還是交給了從機要司拆分出來的特勤局。

其次,需要攔截江戶幕府的使者,這倒是簡單,倭國在江戶幕府的強制命令下,早就開始限制造船業了,現在除了幕府還有一些自造的大船之外,全部是70噸以內的小船。

江戶幕府已經統治了倭國幾十年時間了,德川家的使者絕對不可能還保持著戰爭時期的淳樸作風,出來宣讀幕府徵夷大將軍的命令,肯定要乘坐著大海船。

這就方便了,鷹隼在高空中的視野非常的廣闊,只要幾隻輪換著來,在空曠的大海上,搜尋幾艘大船,可比在陸地上搜尋一支小規模軍隊要簡單的多,等鷹隼偵查到了可疑目標,命令海軍出動一兩艘快蟹,也就能解決掉這個麻煩了。

最後,就是要趁著幕府還不知道九州島上的具體情況,還沒有動員軍隊的時候,儘量收拾掉九州島南部的幾個藩國。

最近一段時間,新選組已經完成了對肥後、日向、大隅國內11家大名所在城堡的滲透,只要大軍一到,就能夠實行斬首戰術,讓這幾個領地內的武士失去主家,群龍無首。

在這方面隊長已經是經驗豐富,陳信把前敵指揮的職務交給了他,組建了一支由個步兵中隊、一個炮兵連、一個偵察搜尋連、兩個遊騎兵連、15個武士連組成的分遣隊,由隊長全權負責肥後、日向、大隅三國的攻略。

而陳信需要帶著剩下的部隊想辦法儘快解決掉薩摩藩,這是個比較棘手的強藩。

在江戶幕府統一了倭國之後,德川家康下達了“一國一城”命令。

當時大部分大名手下的武士只佔到轄下青壯年人口的百分之1都不到,那些沒有失業還在繼續領俸祿的武士都住到了自家大名所在的城堡附近,其他的俸祿低微到不能養活家人或者乾脆“失業”了的武士,分散在鄉野之間。

而這些大名之中,有一個特例,那就是薩摩藩。

薩摩藩一直屬於強藩之一,到未來“倒幕運動”的時候,就是倒幕的主力。

薩摩很早之前就是70多萬石封地的大名,一直和各路大名對抗,最後戰敗,被減去了10萬石的封地,可是幕府也害怕逼得太緊,會讓薩摩孤注一擲,所以對薩摩的削藩行動沒敢太過分。

薩摩一直採取著區別於其他大名的制度,例如“外城制”,這一制度是的薩摩藩在大名居所之外,還擁有大量的“外城”,在這些“外城”聚集著大量的“鄉士”群體,這些“鄉士”也同樣擁有著“武士”的身份。

加上這些“鄉士”,薩摩藩的“武士”能夠達到青壯年人口的百分之四十。

這是個非常難纏的強藩,陳信也沒有把握能夠收拾的了這個藩國,可是自己在北九州登陸,就是因為跨海征伐,補給線漫長,這是戰爭大忌。

為了先找一塊牢固的根據地,只能先解決離自己領地最近的九州島,薩摩藩這個敵人是必須要解決掉的,否則等到和江戶幕府正式開戰的時候,讓他在後面搗亂,還怎麼打仗。

為了接下來和幕府的戰鬥能夠順利展開,10月初,陳信親自領軍登陸了薩摩藩的領地。(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