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陳信帶著各參謀和直屬部隊軍官站在稜堡內部新建好的一座塔樓上,觀察著下方的演習。

此次演習,對決雙方分為紅藍兩個陣營,防守方為“紅軍”,進攻方為“藍軍”。

一個連的“紅軍”依託著稜堡,防禦“藍軍”的重兵進攻。

在軍堡內部的守軍忙得熱火朝天。

“射擊。”在軍官的命令下,一個火器班躲在胸牆後面,只裝了火藥,沒有裝鉛彈的火槍在整齊的爆響聲中,發射了出一股股濃烈的煙霧。

高處炮臺上,一門同樣沒有裝填鐵彈步兵炮,也對準了遠處進入射程的“藍軍”。

近處一隊藍軍躲避著黑洞洞的槍口,慢慢移動到了一處安全地帶,突然,一名火箭筒手出現在了拐角。

火箭筒抗在肩膀上,瞄準敵人後大喝一聲“好”,身後負責點後的戰士用火摺子點燃了引線,然後把手搭在前方人員左肩,表示點火成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沒有裝填箭頭並且在前段包上了破布的火箭筒,一根根連續不斷的射出。

頃刻之間,不遠處的那隊“藍軍”全部中箭,無一漏網,按照規定他們已經“陣亡”,只好各自捂著被射的有些青紫的部位,罵罵咧咧的退出了演習。

一個多月以來,無數挨了軍棍的戰士深深的記住了陳信所部的紀律。

十幾只鷹隼在天空中分散開來,不斷的盤旋著,一聲高亢的鷹啼,引起了下面一些新兵的注意。

這些神鷹是將軍馴養的,簡直聰明到不可思議。他們望了一眼天空,然後把崇敬的目光投向了遠處塔樓。

其中一隻鷹隼緊緊的盯住“紅軍”一個火器班,記錄下每一次火槍齊射的方向和槍口直線上敵人的距離。

然後飛到塔樓上,在地勤人員面前停下,在地圖上用爪子劃拉出簡單的線條。

地勤立刻根據劃痕重新作圖,並送到下層的指揮部內。

指揮部內,站在視窗的陳信緊了緊身上的大氅,回過頭看了看身後的眾人忙碌的身影,滿意的笑了,自從年初開始培訓的學生們終於成長了起來。

陳信轉身來到堪束身邊,堪束只是點了一下頭,然後接過一個衛兵從樓頂送下來的圖紙開始工作起來。

按照規矩,在工作的時候,是不需要站起來行禮的。

堪束先是根據圖紙上標註的情況,按照演習規定的各種火器在各種距離上的殺傷率圖表,換算出敵人的傷亡,再命令身後等待的傳令兵前去外面的戰場傳達命令,要求“已經陣亡”的隊伍或人員退出演習。

戰場上不斷有騎兵拿著令旗來去,一隊隊的士兵被命令退出演習。

戰士們全部遵守規定,不敢有絲毫的猶豫。

很多時候都不是全員退出,在傳令兵宣佈“陣亡”士兵人數後,“藍軍”隊伍也也沒有絲毫的猶豫,從左至右的報數,排在前面的逢單或者逢雙人員自覺根據通報人數下場。

一個多月的新兵訓練,無數次的軍棍已經養成了大家聽從命令的好習慣。

有問題可以申訴,但是必須等到戰鬥結束,戰場上,無論任何人,只有服從命令這一條路走。

戰鬥進行的很快,畢竟是演習,無法模擬出真正戰場那種血腥慘烈,進攻部隊只要按照軍官的命令不斷的想辦法,一邊尋找稜堡的火力薄弱點,一邊衝鋒。

就在戰鬥開始不到個小時,稜堡外圍就被一個排的“藍軍”突破了。

雖然按照真實的戰鬥場景,此時稜堡內部還能夠居高臨下繼續反擊,把敵人趕出去,但是,今天不是來爭勝負的。

陳信下令“我宣佈演習結束,各中隊帶回,下午休息,總結今天演習的經驗教訓,晚上加餐。”

然後轉身對眾參謀說道“下面就是你們的工作了,把今天演習時各班排連射擊的各項資料統計出來,明確標註在地圖上,我要知道敵人是從哪裡靠近稜堡的,哪裡有死角漏洞。”

“是”眾人一起敬禮。

陳信轉身出了塔樓,臨出門前瞥了一眼參謀們桌角已經堆積如山的圖紙,心中再次哀嘆“軍隊真的是吞金獸啊。”

這個時代的好紙實在是太貴了,指揮部內幾十個參謀今天一天用掉的中等紙,已經夠00戶三口之家吃穿一年了。

雖然指揮部內的這些紙沒花什麼錢,全是懲戒營從朝鮮各處搶劫而來,但是庫存已經不多,隨著朝鮮北方地區逐漸的穩定下來,以後也沒地方可搶了。

民政部想要開設紙張工坊,因為工人不夠而產量嚴重不足,勞動力缺乏的弊端已經開始顯現了。

無奈之下,陳信只能選擇花大價錢去買,朝鮮和後金都因為戰亂而無法購買到物資,只能千里迢迢去大明購買,這將又是一筆大支出。

幸好從這月開始,陳信又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收集物資,改善民生。

五月起,隨著袁崇煥在遼西地區重建防線的舉措,剛剛完成春耕的黃臺吉,已經被吸引到了錦州一帶。

後金兵臨錦州,趙率教固守堅城,滿貴駐守前屯,袁崇煥駐守寧遠,山海關附近還有幾萬人馬策應防守,關內還有幾萬明軍在向著山海關集結。

此時,雙方正要爆發大戰,不拔除了遼西地區的釘子,黃臺吉是沒有能力來討伐陳信的,畢竟那裡在後金看來是他們的家門口,怎麼能夠允許袁崇煥在自己門口修建堡壘呢。

上月末,阿敏攻陷了朝鮮王京,朝鮮王李倧帶著群臣逃亡江華島,遣派使臣求和,表示願意投降。

但是阿敏還沒高興多久,連軍隊都還沒清理完成,就不得不再次踏上了征程。

遊擊支隊在陳信的命令下,以忠州為基地,在那裡擁立了今年才14歲的李倧長子,昭顯世子李溰為監國,並不斷派兵反攻王京。

雙方在漢江北岸大戰了十幾場,遊擊支隊每次都被打的大敗而逃,可是遊擊支隊那種明末流寇的打法極其殘忍狡猾。

只要遊擊支隊的精銳力量只要沒有一次性全軍覆沒,很快就能再次拉起一支大軍。

而且在一級一級的督戰和淘汰之下,隨著大批朝鮮饑民的越來越多的死去,遊擊支隊帶領的朝鮮老兵也積攢的越來越多。

終於,在瘋狂的淘汰殺戮中存活下來的5萬朝鮮老營人馬,憑藉著漢江的地理優勢,牢牢的把阿敏大軍堵在了南岸。

代價就是10座州縣被掃空,無法計數的朝鮮百姓把屍骨留在了漢江北岸。

就在這種黃臺吉和阿敏都對自己鞭長莫及的情形下。

陳信決定親自帶領船隊出去來一次大採購。(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