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海的談判落下帷幕,雙方代表終於在和平條約上簽字,歷時三個半月雙方共計動員兵力過百萬人的一場爭奪內蒙的戰爭終於結束了。而就在同一天,大清國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載也在奉天的皇宮裡孤獨的嚥下了最後一口氣,陪在他身邊的只有那個從小便和他在一起卻並不得他寵愛的表姐皇后,儘管如此,他仍然是應該慶幸的,至少他還比原本的歷史多活了一年多。

日本人和俄國人已經分別提這位光緒皇帝安排了後事。

俄國人等這個機會已經很久了,哲布尊丹巴活佛使他們理想中的傀儡最佳人選,不過人家躲在廟裡不肯出來,他又在蒙古人心目中有著崇高地位,總不能拿強硬逼著他出面,好在俄國人還有個備用的,就是當年的大阿哥溥,光緒才剛一死,俄國人迫不及待的宣佈蒙古國獨立,溥終於當上了皇帝,卻不是大清國的皇帝,年號還是當年的那個保慶。俄國人似乎還不滿足於此,立刻又與這個蒙古國的皇帝簽下條約,名正言順的佔領了唐努烏梁海。

日本人選擇的當然還是溥儀,既然大清國的架子已經到了,他們也不想再撐這個檯面,索性把國名改成了滿洲國,都也遷到了長春,改名新京,至於溥儀,也只是個執政,而不是皇帝了。aa日本人對自己的這些侷促還是滿意的,但卻沒想到犯了眾怒,那些原本還抱著大清帝國幻想的人們這時候也看清了日本人的本來面目,東北的局勢一下子混亂了起來,尤其是那些原本還作為統治支柱地滿人和蒙古人。轉載自我看眼看著這個國家也不再是他們地大清帝國了。也紛紛加入了反抗的武裝力量,不過他們的力量畢竟太薄弱了,關東軍雖然剛剛打了敗仗,元氣大傷,但要收拾他們還是很容易的。在之後的幾個月裡,各地地義勇軍被逐步鎮壓了下去,那些死裡逃生的。有的退入茫茫山林,更多地則選擇逃離東北,漢軍在這場戰爭中打出了威風,不少人心嚮往之,在他們看來,自己早晚還是有打回老家去的一天。

條約簽署之後,駐綏遠的四個日本師團放下武器,沿著指定路線成建制的退回東北團已經不成樣子。第二和第六師團要好得多。但也傷亡過半,只有第四師團看上去還很完整,甚至許多士兵還神采奕奕,完全不像是打了敗仗的樣子,東京來的記者看到這番情形也不勝唏噓,在介紹個師團的情況時,特意加了一句“我無傷之第四師團”,言辭之中頗有諷刺的意味。

作為交換的條件,日本人自然不會再理會蒙疆自治軍。馮玉祥自知末日來臨。還想帶著人馬北逃外蒙,去尋求俄國人地庇護。雖然此時地蒙疆自治軍還有近兩萬人,卻已經軍無鬥志,出了他的那些鐵桿,根本指揮不動任何人。他又想化裝混在日本人中一起走,日本人雖然曾經庇護過他,可人家也不傻,這個時候也不想惹麻煩,很直接的變回絕了。惶恐之中,馮玉祥只得帶著嫡系人馬倉惶北逃,剛跑到陰山腳下便被追上來的第五師堵個正著,一場激戰,這支漢奸部隊當然不是矢志要為師長報仇的第三師的對手,很快便被打垮了,混戰之中,馮玉祥居然奇蹟般的連傷都沒有受,不過他終究也還是沒跑出去,幾個身材魁梧的士兵撲上來,便把他死死的按在了地上……

在談判中最難地一塊大約就是有關租界地問題了,日本代表遲遲不肯鬆口,但中國代表最終還是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五個租界中最大也最繁榮地天津租界日本人是保留了下來,但其他四個就不得不吐出來了,比起天津租界,這四處似乎也算不得什麼,但畢竟也是中國人第一次從洋人手裡奪回租界,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

張文英是說話算數的,對於蒙疆自治軍中的其他人,他還是網開一面了的,但卻絕不放過一個原第二師的人,綏遠和察哈爾頓時一片腥風血雨,無數人頭落地,人們無不拍手稱快,也都在等著最後時刻的到來。

根據憲法,大總統有權赦免某人或是法外施刑,當然,張文英是不會赦免一個漢奸的。處決馮玉祥的地點選在了北平,民國元年的時候,那裡曾經被馮玉祥的大兵糟蹋的不成樣子,多少人家破人亡,有人甚至說就是當年的八國聯軍也不過如此。處決的命令是張文英親自下達的,而且是法外施刑,專門請了前清時代的劊子手來實行凌遲。馮玉祥絕想不到自己竟然如此的不得好死,當初他帶著大軍進北平時,何等的不可一世,而如今來看他行刑的,不少便是當初被他害的家破人亡之人,讓張文英沒想到的是,那些前北洋的將領們這一次倒是都去觀刑了,就連一直在河南養病的袁世凱也親自前往,他們還帶著徐樹錚的牌位,雖然他們之中許多人原本與徐樹錚關係並不好,甚至根本便不熟悉。當然,張文英也用不著擔心他們還會趁機作亂,他們這些人已經無知無權,在家鄉也只是富裕的鄉紳罷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張文英凱旋回到汴京,舉行了之、盛大的閱兵式,一直熱鬧了好幾天。吳佩孚的民團和宋哲元的29連合併,擴充為一個師,吳佩孚擔任師長,宋哲元擔任副師長,張文英親自命名為趙子龍師,風頭一時無兩,對了,還有那個給宋哲元報信的韓復榘,他被保送了黃浦軍校。對於這樣的大英雄,民眾自然是打心眼裡崇敬的,也有一些女學生打聽到這些大英雄們都還沒成家,如今的風氣與以往不同了,一封封飽含深情的信箋讓這些大英雄家的郵筒裡總是滿滿的。

還有一位大英雄也回來了,就是刺殺良弼的汪精衛,就連孫中山對他也是讚譽有加,稱他為“本黨傑出青年之第二人”,這第一人是誰沒有說,不過誰都知道只的便是身為大總統的張文英,不過這些溢美之詞對於他來說就不那麼重要了。

出席完了汪精衛的慶功酒會,侍從官們注意到張文英顯得並不那麼高興,在整理大總統的辦公桌時,他們留意到了一唐詩: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不過很可惜,並沒有什麼人太把這個當回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