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

那時的天,那時的地,

那是祖國一定更美,

但願到那時,我們再相會,

那時的你,那時的我,

那時成就令人欣慰。

又是一年中的六月,也是南洋公學又一批學生畢業的日子,對了,現在不該再叫南洋公學了,該改叫汴京大學了,去年便已經遷回國內,原本是要去南京的,不過南京城毀於兵變的戰火中,暫時先在上海落了腳,後來隨政府一起遷來了新都。與歷屆的前輩們不同,他們不只有了新的校名,更重要的他們還是第一批在國內畢業的學生。一曲《二十年後再相會》唱出了師長對他們的期許,也唱出了他們的自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至少在外人看來這些天之驕子實在是令人羨慕,他們又太充裕的理由可以自信滿滿。他們幾年前還只是貧苦的華僑子弟,可能連飯都吃不飽,而現在他們的錦繡前程卻是毋庸置疑的,他們的學長都是民國新貴,大都位高權重,聲威赫赫,總統的四位夫人中有三位是他們的學姐,而他們的校長正是當今的大總統本人,甚至他們還有四百多個早早嫁人據說在國內日子過得很苦的學姐,如今依然一下子成了地方上紅人,至少也都成了縣議員之類的人物。不過至少有一個人是不會這麼想的,那就是來參加畢業典禮的張文英,當然,他並不懷疑這些學生們的錦繡前程,但他與其他人想的不一樣。靠這種裙帶關係上位固然能風光一時,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好在學生們都爭氣,都是國家可用的棟梁之才,不會讓他這個校長丟臉的。但是中國的教育不可能完全依靠汴京大學一所學校。然而曾經的文明古國此時地教育卻是相當落後的。

中國的近代教育開始於清末。洋務運動時期,各類專門學堂的建立缺乏整體規劃,彼此間互不相關,也沒有學制系統可言。到了維新變法時期,維新派開始嘗試西方的三級制,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互相銜接。以期達到義務教育、普及教育和專門教育的完美結合,當時所創辦地一些學堂已經具備了近代學制的一些雛形,但近代學制的真正確立卻還要更晚一些。

在中國還有一個相當奇怪的現象,由於近代高等教育起步較初、中等教育早,以致初、中等教育竟相對滯後。而教育資源的分佈也極不合理,為數本就不多的新式學堂集中於少數幾個城市,在一些基督教勢力能夠達到的地方也建了少量的教會學校,而在廣大內地則幾乎完全找不到新式學校,這種狀況導致的必然地結果是。教育在沿海沿江省份愈展,廣大內6地區則愈落後,文化的落後及人才的缺乏又進一步制約經濟的展,經濟落後,則教育也就更難展。

專業結構與課程設定是保證教育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內容。但目前的情形是文實比例嚴重失調,課程設定也極不科學。文實比例失調當追溯至的戊戌變法運動。出於變法的需要,一大批法政學堂應運而生,以培養精通政治、懂得法律並善於執法的人才。加之知識分子在科舉制度廢除後的官本位思想依然如故,對於理化等知識也表現地漠然和不屑一顧。課程設定的不科學主要體現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成為制約高等教育展的一大障礙。學校課程設定凌亂、忽視基礎課、缺乏系統性、不合中國國情則是課程設定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設定統一的課程制度固然不利於高校“獨立精神由個性”的揮。但在高等教育展很不成熟,各校自定課程毫無經驗地情況下,放手讓各校自行制定,必然導致課程設定日趨凌亂、弊病叢生。

當然,教育經費的緊張也是一個嚴重地現實困難。

張文英所提出的新的教育宗旨為“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由於得到了美國退賠的大筆庚子賠款。教育經費暫時不成問題,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錢以外的困難了。

先就是興辦師範院校。甚至直接從汴京大學中分出部分師資力量組建國立河南師範大學,透過大力展師範教育,增強初、中等師資力量,同時加大對於初、中等教育的投資力度,使適齡兒童能夠得到相應地教育,同時也為高等教育培養合格地生源。而事實上即便是教育比較達的沿海沿江地區地情況也並不容樂觀,而且這些地區人口稠密。也的確需要更多的學校。所以在建設中小學的時候張文英並沒有特意的偏頗,而是提出了相對均衡展的計劃。

對於課程設定方面的問題。張文英採取的是統一管理的辦法,這對於大學的長遠展當然是不利的,但是也顧不得了,畢竟兩害相權取其輕,眼下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不過張文英也不是完全沒有考慮高校的長遠展,統一管理只維持五年時間,今後還將放開,這段時間重點還是為各高校儲備各方面的技術人才,制定正常的教育與科研計劃,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高校的管理人才。

至於教育的專業結構問題,張文英倒是有他自己的殺手鐧,那就是科舉。有時候中國人的官本位思想倒也不一定就是什麼壞事,只要國家的政策向哪個方面稍有傾斜,就能一下子吸引大批的知識分子投身其中,張文英所做的也正是如此,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公務員的分科考試,要從是司法的自然要去學習法律,不過對於更多的技術性公務員來說,學習理化自然更加有利,與那些企業裡的技術員工程師相比,這對於中國的知識分子才是真正有吸引力的。

經過一番改革與整頓,加上有相對較充裕的資金做後盾,中國的教育終於在艱難的前進著,不過張文英相信,就像汴京大學的校歌一樣,那時成就令人欣慰……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