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家都表了態,張文英也就不再客氣,直截了當的問了一句:“諸位認為咱們民國最緊迫的是什麼事?”

“臨時政府成立也許久了,列強的公使卻還滯留在北京,一點兒沒有要南下的意思,這獲得列強承認只怕便是最緊迫的事情了。”在座的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誰也不好開口,最後還是盛宣懷應了一句。

“這麼說乍聽起來也未嘗不可,只是過於抬舉洋人了。只要我們自己不先亂起來,洋人的承認那是早晚的事,到時候這公使就要升格為大使了,再著說了,政府已經成立,洋人承認與否都已是既成事實,他們承認不過是錦上添花,不承認也無足輕重。”張文英輕描淡寫的說著,其實事情並不像他說的那麼輕鬆,畢竟關稅等還把持在洋人手中,而這個時候與洋人鬧翻也是不智的,當然,他現在說得信心十足也不全是給這些人打氣,也是因為他有把握順利解決這些事。

“那便該是政府的財政危機了。”這次答話的是虞恰清,他在上海也與洋人打了不少交道,洋人對於民國政府自然是缺乏好感的,但是也就到此為止了,若是臨時政府對他們完全不加理睬,他們也沒什麼可怕的,相對來說,錢才真的是一個大問題。

“財政危機當然是讓人頭疼的,不過我想有了那筆公債,還是可以暫解燃眉之急吧,其實說到根本,還是我們的政府太過混亂。又有人渾水摸魚,中央對地方也缺乏約束,所謂財政危機根本還是制度造成的,並不是當真就那麼缺錢。我想孫大總統這個時侯應該也看出些其中的端倪了,多少事從來知難行易,怕就怕在不知其所以然,病根已經找到,以後類似這樣地財政危機該是不會再有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張文英這麼說自然是有道理的。度過了最初的混亂後,至少在張文英能控制的地區,地方政權已經被牢牢把握,那些敢於跳出來地被一個個剷除。

海關目前還沒什麼指望,對於張文英來講,政府最重要的收入莫過於鹽稅。身為實業部總長的張謇對此也看的分外清楚,心中也是早有計劃,他猛烈抨擊引岸專商制。認為“中國舊時政治之毒最為滅絕人道者,無過鹽法”,引岸專商制“弊有不可勝數者乎。”他透過對舊鹽務弊端的剖析,透過對食鹽成本、價格與供求關系的分析,總結出改良鹽法的唯一途徑就是自由貿易。他根據自由貿易宗旨,對鹽的產稅等進行了詳細規劃計劃以兩淮鹽區為試點,推行鹽務改革。然而改革必然要損害封建專商及鹽務官吏胥役們的既得利益。正如張謇所說的,“引岸之弊已千餘年,食其弊者不僅數十萬鹽商,上自鹽政院、下迄緝私營隊以及官吏、幕僚、吏胥、牙役、……。無一不恃鹽為活。”鹽商們雖然失去清朝廷這一靠山,但他們多顯貴之人,短時間內便成立鹽業公所,鹺商公會等組織,操縱權勢和金錢。極力反對改革。浙江地改革計劃剛提出,便被引商以金錢運動都督幕府下令暫緩執行。對於張謇的兩淮改革試驗,“鹽商全力抵制,百方運動;鹽官群起反對,阻力橫生。”當時又缺乏改革所需要的穩定地經濟和社會環境。臨時政府對於各省無法進行實際控制。淮鹽銷區各省為了保持地方鹽稅徵收權。紛紛藉口財政困難,請求不參加張謇的改革。更有不法私鹽泛濫成災。諸如徐寶山之流成立私人武裝,公然武裝販運,氣焰何其囂張。孫中山自然也認為封建專商壟斷之敝政必須要革除,但在這樣的政局下不得不向鹽商妥協,說張謇的方案不是目前立即實行的辦法。

張文英對此自有他的看法,在他看來,張謇的改革看上去不錯,其實卻是等於政府向私鹽販子低頭,不說那些既得利益的地方政府和壟斷官商不會答應,就是對於改善現在的財政狀況也沒什麼大的好處,孫中山地選擇自然是逼於無奈,想來也是有這方面的考慮吧。目前的政局還很不穩,即便張謇的改革計劃是沒有問題的,現在就進行這樣大刀闊斧地改革本身就是不智之舉,這樣一來就等於把人都得罪光了。張文英自己的方案非常簡單,原有的鹽稅根基不去觸動,但要鹽商們在鹽價方面作出讓步,張謇在南通的民團擴編為專門的稅警總隊,嚴厲打擊那些日漸囂張地私鹽販子,對那些敢於武裝販運地不惜動用最精銳的漢軍主力加以清剿,絕不姑息。這樣做看上去只是保護了鹽商們地利益,其實在稅率不變的情況下大大擴大了稅基,同時受到打擊的還有那些打著官鹽旗號販賣私鹽的不法商人。

臨時政府也沒有閒著,以辦事認真、大公無私聞名的胡漢民被從約法起草委員會調到了最高法院,胡漢民不是法學權威,之前在這個方面也沒有任何經驗,但他勝在不怕得罪人,能做到翻臉無情,六親不認,有素有清廉美名,財政部與交通部的弊案交給他來審理真是再適合不過了。這也表現了臨時政府的決心。

這些商幫的代表們都沒想到張文英身在海外居然也能做了這麼多事,自然也就不會有他那份自信。

“咱們民國眼下最迫切的事便是國家如何能儘快富強起來,只有國家富強起來人民的生活才能幸福,只有國家富強起來我們才不會被列強欺負。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有三個,一是銀行,二是鐵路,三是農業。”張文英淡淡說著。

在座的都是一時之選,聽了張文英的話卻都不由一驚,這前兩個還好理解,這第三嘛在他們看來該是重工業才對,怎麼也想不到居然會是農業,其實他們更想不到的是便是這前兩條張文英與他們所想也大不一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