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來電報了。身為《泰士報》的金牌記者,受到斥,這還是絕無僅有的第一次。要知道,莫里循已經在北京城構建了結構龐雜的情報網,再加上他本人的冒險精神,在中國他幾乎可以被看作是個無所不知的人,如果有什麼訊息居然連他都不知道,那大約應該是一件捕風捉影的事吧。然而這一次,有關張文英的報道既不及時,內容上也很難讓倫敦方面滿意,大加申斥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一**四年,正在中國南方進行徒步旅行的莫里循第一次聽說張文英這個名字,他不知道張文英再他所經過的地方開辦了工廠,也不知道張文英曾在南京玩過熱氣球,甚至沒聽說張文英與一些朝廷大員相對親密的關係,這些東西大部分的中國人也沒聽說過,何況他一個初來乍到的外國人。他所聽說的是就在這一年,張文英中了狀元,他僱來的其中一個腳伕告訴他,狀元是這個國家最有學問的人。莫里循自然還沒有機會見到張文英,只是憑感覺猜測他大約是一個滿頭白,風燭殘年的老人,因為他所見過的那些某某地最有學問的人大都如此。莫里循只是將這個訊息作為見聞隨意寫在了自己的日記中,並很快忘在了腦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第一次見到張文英時,莫里循已經是《泰晤士報》正式的駐華記者,並在北京有了相當的地位,巴結他的人大有人在,大約就是那個時候開始。“莫里循地一篇報道等於總督大人地三道奏摺”這樣的說法漸漸傳開。第一次的見面是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莫里循驚訝地講手中的茶杯掉在了地上,張文英遠遠要比他想象的年輕,在他看來。這個已經是軍機處的四品章京的年輕人可能僅僅只是與那位赫赫有名的中國最有學問地狀元同名同姓罷了,他甚至懷疑眼前的這個人可能是個西貝貨,他實在是不敢相信在這個事事都要按資排輩的國家裡最有學問的竟會是這個連二十歲都不到的毛頭小夥子,要知道,大部分這個年齡的中國知識分子都還在為了童生試拼命努力。一向辦事認真的莫里循先生回去立刻開始翻看他所能找到的中國典籍,結果還真地讓他找到了。某些比張文英更年輕的人甚至做到了更大的官,最後,這位莫里循先生把這些總結為“具有中國傳統地方特色的神奇地少年得志”。

在此後的一年中,從南方來地康有為將張文英趕下了臺,接著,康有為自己被扣上了叛逆的帽子,不得不亡命海外。在眾多下臺官員去張文英家請他一起去老佛爺那邊求情的時候,莫里循也去湊了個熱鬧。令他驚訝的是這個少年得志的年輕人已經在打點行裝準備離去了。那時事態已漸漸明朗。就連莫里循這樣的外國人也看得出來,慈禧馬上就要重新出山,那些被貶職的官員馬上就可以官復原職,張文英選擇在此時離去。實在是太奇特了。

後來張文英在國外風生水起,莫里循自然也有所耳聞。不過他此時八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了中國方面,對張文英的瞭解也並不比普通的中國官紳更多,也沒有把他獨到的分析眼光向這裡集中。

到了張文英在上海起兵,莫里循第一時間就得到了訊息,不過這並沒有引起他多大的重視,張文英拿下了蘇州,又拿下了南京,莫里循的報道依舊有限得很。倫敦方面大罵莫里循麻木,申斥他立刻加強這方面的研究,莫里循卻仍舊我行我素,報道並沒有增加,而且還是一片樂觀的態度,在他看來這是在堅持他身為一個記者的原則,結果可想而知,倫敦進行了更加嚴厲的申斥,甚至有人罵他是不懂政治的豬。

倫敦的老爺們還是冤枉了莫里循,他在中國太久了,對歐洲的局勢把握已不如當年,不過他對中國的瞭解卻遠比倫敦的老爺們高明的多。張文英這樣有錢的人也會造反他還是覺得很驚奇的,不過有人造反他可一點兒都不會覺得奇怪,內外交困使大清王朝風雨飄搖,滿洲人作為統治者,但同時也是異族人,而且可笑的是滿洲的統治者們似乎也從來沒把自己當中國人看過,統治者與普通民眾互相是極端不信任的,大規模的反叛幾乎每年都會有幾次的,只不過這一次的反叛生在了最繁華的上海,又是英國人的勢力範圍而已,並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蘇州南京相繼失守,號稱精銳的第九鎮也全軍覆沒,對於那些不太瞭解中國的人自然是很了不得的事,可莫里循還是很鎮定的,南洋最強的自然是曾經的自強軍,可現在自強軍已經是北洋軍的一部分了,第九鎮組建不久,戰鬥力有限,統制徐紹禎也不是什麼能點石成金的軍事人才,第九鎮與兩江的其他部隊關係歷來都是很緊張的,相互之間不拆臺就不錯了,打不過革命軍也是意料之中,莫里循先生甚至放出話,只要北洋軍南下,收拾革命黨還是不在話下的。另外,莫里循對於英國聯合日本人也很不以為然,他是去過東北的,日本人在那裡和俄國人打得昏天黑地,卻沒撈到多少立刻就能看得見的好處,現在肯定窮得叮噹響,指望他們倒不如直接對清政府進行財政支援來的有效。

莫里循樂觀的報告墨跡未乾,情況已經進一步的惡化了,被莫里循寄予厚望的北洋軍打了敗仗,第三鎮在對方一個團面前吃了大虧,儘管革命軍的團比北洋軍的標大得多,這也幾乎是不能容忍的。莫里循有些坐不住了,令他尷尬的倒不是倫敦的斥責,而是北京的滿清政府到了這個時候居然還在互相拆臺。

“這事情真是越來越奇妙了,我是不是該去看看南方那個小夥子,他可真是能幹呀。”莫里循與袁世凱是老交情了,有什麼話也都可以就直說了。

“去看看也好。”袁世凱含糊的說道。

袁世凱要南下了,他的大軍要去和張文英拼命。

莫里循也要南下了,他是去採訪張文英的,也是為了要給大英帝國收集更有用的情報……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