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在江蘇的勝利讓孫中山興奮不已,但他也很快冷與江蘇比起來,這裡的形勢實在是太糟糕了,和自己一起到香港來的不足百人,敗走的路上丟棄了相當的軍火,現在連一人一條步槍都湊不齊,還有些人去了廣西,現在也是前途未卜。他自然是想在南邊能有所作為,不過平眼下的力量似乎還很不夠。

與孫中山不同,孫科已經開始摩拳擦掌了,畢竟還是小孩子,對那些大事還懂得不多,有的只是革命的熱情。

秋瑾並沒注意到孫中山為難的表情,還在顧自說著她自己也並不是很瞭解的革命形勢。

“要是能再多些人手就好了,當然,軍火也是個大問題。”說道這裡,孫中山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他是同盟會的總理,這種時候說這種喪氣話真是不應該,不過他也沒有辦法,事實畢竟是事實。

“我聽說不是有一批軍火運到香港來了嗎?”早在廣州起義前,孫中山便從法國訂購了一批軍火,主要是步槍和子彈,運輸船原本應該是走蘇伊士運河的,可不知為什麼卻偏偏繞道好望角,結果這批軍火運到香港時廣州起義已經失敗了。

“的確是有這批軍火,不過被港英政府扣下了,說什麼要保持局外中立。”說道這裡,連一向對英國人相當崇敬的孫中山也不由得憤憤不平。

秋瑾先是一驚,很快便明白了——英國人對於中國革命是否成功並不關心,他們只關心他們自己的利益。當然。一向聽話的清政府地面子也不能一點兒不給。不過她很快就有了主意,張文英不是已經和英國人談判了嗎?

“總理不妨先去聯絡同志,這裡怎麼說也是香港。量滿清政府地走狗也不會再這邊太放肆,軍火的事情我在去想辦法。”

秋瑾說完,便起身告辭了……

北洋三傑之一的王士珍也到香港來了。

北洋三傑中尤以王士珍地排程才幹最高,現在把他調到廣東來做提督,他自己也知道,這是老佛爺要分化北洋。段瑞與馮國璋兩人素來不和,他在中間一直當和事佬。現在段瑞去了兩江,馮國璋去了湖廣,自己來了兩廣,袁大帥也被調到了中央,李中堂還在的時候朝廷就信不過北洋,現在依舊是如此。

說起來自己這個提督不過是光桿司令,廣東的軍政大權都被岑春煊牢牢的抓在手裡。自己完全插不上話。當然,王士珍沒打算讓自己就這麼閒著,他來了香港。在他看來,那些逃往廣西的國革命黨不過是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了,岑春願意去剿就讓他去剿好了。革命黨地頭目據說去了香港,斬草除根這才是關鍵。儘管王士珍自己也知道他去了也未必就能抓到孫中山,不過盡一份心也是好的,更重要的是眼下的局勢遠在北京的袁世凱已經看的很清楚了,日本人和俄國人都不大靠得住,英國人的態度也很曖昧,最後恐怕還是要靠北洋自己,既然如此,糧餉軍火之類就要儘早未雨綢繆。

在廣州原本聯絡法國人才是最合適的,事實上王士珍起初也就是這麼做地,不過法國人的態度非常冷淡,甚至好幾次讓他吃了閉門羹,繼續這麼耗下去終究也不是辦法,北京的袁世凱同樣沒有在英國人那取得什麼值得一提的成果,王士珍還是準備到香港碰碰運氣。

王士珍並不感到意外,英國人在北京沒有答應袁世凱,在香港也同樣沒有理會他。讓王士珍感到非常地意外,日本人主動的找上門來了。

袁世凱在北京正與日本人談判,這一點王士珍當然知道,他還知道袁世凱地難處,不答應日本人的條件談判就算是吹了,答應了自己就註定要遺臭萬年,朝廷也會自然的把他當替罪羊拋出去,當年的李中堂就是最好的教訓。

日本人找上他王士珍也是有道理的,南邊的督撫們還沒有他那種危機感,今朝有酒今朝醉說的就是他們,在他們看來,孫中山和黃興的革命軍已經跨了,自己大可以高枕無憂了,張文英正忙著北伐,還顧及不到他們,他們完全沒有考慮到,張文英的大軍也同樣是革命軍,等張文英收拾了北洋軍,難道會放過這些南方督撫嗎?

日本人開出的條件相當誘人,王士珍幾乎就要答應了,有日本政府提供貸款,直接由日本產的軍火支付,前後一共三批,僅第一批貸款就足夠再武裝四到六個鎮,還可以為北洋六鎮更換一批更先進的武器,至於接下來的甚至還包括有日本現役的軍艦,當然,那已經是甲午戰爭時的舊東西了。如果不看那些苛刻的條件,當真還有不少大清王朝的孝子賢孫感激涕零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什麼叫飲鴆止渴,什麼叫病急亂投醫,王士珍覺得大清帝國現在就很有這個意思。袁世凱的電報已經來了,囑咐他再等等看,不要操之過急,前線的段瑞和馮國璋的電報也來了,在他們看來,情況還沒有那麼糟,自己先亂了陣腳,最後得便宜的只有日本人,其中尤以段瑞的言辭最尖銳,大清國忘了也就亡了,天塌不下來,用不著為了一點點外援出賣祖宗家業。朝廷那邊也來了電報,大約那些滿洲權貴們也看出袁世凱在消極怠工,不住的催促王士珍儘快把差事辦完。

王士珍還在猶豫,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日本人倒是很有耐心,似乎一切以盡在掌握之中。他們甚至沒有再向王士珍施加壓力,他們知道滿清政府會提他們這麼做的。

……

這幾天孫中山也在不停的忙碌著,失散的同志一個個的聯絡到了,還有些人是從海外趕過來的。他們這麼大張旗鼓的的幹,港英政府自然不會不知道,不過那些洋鬼子還是選擇了假裝沒看見。

去廣州聯絡的人也會來了,新軍中可以拉出一部分人,其中有些還是軍官。

儘管人數還不多,拉起一支隊伍勉強還是可以的,現在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