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軍方提出的要求越來越多,林鴻飛的眉頭也跟著皺了起來:按照這些要求,大運的要求已經超出了伊爾62m的極限,將伊爾62m的機身擴大到伊爾76的程度沒有問題,但現在,竟然到了比安124小一號的程度了這實在是有些誇張。

如此一來,風險變得極其巨大

但是雖然如此,風險變得更大的同時,也意味著若是能夠成功,這意味著一軍一民兩種大型運輸機成為了可能,中航工業第二集團將形成更加完成的航空器產品線,但若是失敗

林鴻飛同志,困難很大嗎看著緊皺著眉頭的林鴻飛,丁科學有些擔心。

問題不算少林鴻飛點點頭,這個時候可不是謙虛的時候,按照現在的要求來看,機身的尺寸已經接近縮短了機身的美軍c17運輸機,只是機身長度短了點兒,但機艙的寬度和高度都相仿我需要好好想想。

接近美國人的c17運輸機了大家被林鴻飛的這番話給嚇了一大跳:這怎麼可能

可當大家再次將修改過的這些要求回想了一遍,不由得全都沉默了:確實就機身來講,的確和c17運輸機差不多,就是機身長度短了點,最大載重和最大起飛重量小了點

c17啊,這可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型運輸機,比伊爾76先進的多了,我們真的可以研究出這麼一款飛機來嗎

林鴻飛不說還沒有人在意到這一點,但林鴻飛這一句話點醒了大家,瞬間,剛才還有些熱烈的會議室裡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寧靜:c17運輸機的先進之處大家都幾乎聽美國人吹噓爛了。卻也透過各方面的資訊瞭解到了這款飛機的強悍,以咱們國家的工業實力,真的可以研製一款效能接近c17運輸機的大型運輸機嗎

其實我們也是有參考物件的會議室裡響起了一個聲音。

唰~~

彷彿聽到了一聲無聲的命令,所有的目光齊刷刷的聚集到了說話的那個人身上,連林鴻飛也不例外,愕然的看著說話的那個傢伙:怎麼會是他這個中航工業第二集團被特別批准列席會議的人,從會議的一開始就緊閉著嘴,沒有說話,現在竟然開口了

慄先生,你說你們有可以參考的物件丁大川的眼睛瞬間亮了

林鴻飛的目光更是熱切無比。慄總師,咱們有這麼一個參考物件嗎

有的,慄再簡,共和國現今唯一最大的軍用運輸機:運8運輸機的總設計師,此刻異常恭敬的向在場的領導們點點頭。林總,我覺得。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安218。我聽了咱們軍隊對新的大型運輸機的要求,安218在機身結構方面都比較符合要求,我們已經得到了安218的全部設計資料,如果以安218為原型發展出這個軍用運輸機來,我們的設計工作就等於已經完成了50。

安218安218腦中彷彿有一團火光炸開,林鴻飛恨不得抽自己兩個耳光:對啊我怎麼把這個給忘記了

這個其實倒是怨不得林鴻飛。實在是安218的資料剛剛弄回來沒有多長時間,莫斯科航展期間將安218的相關資料弄回來之後,現在還處於資料的整理期呢,滿腦子裡都是自己手裡能夠打出的牌的林鴻飛。忘記了自己手裡還有這麼一張好牌倒是完全有可能的。

說起安218,這其中還有個小插曲,在一開始林鴻飛以為安218是和波音767空客a330a340一個級別的飛機,可在將資料做了初步分析之後才知道,自己將這飛機的定位降低了:這貨哪裡是波音737空客a330a340級別的飛機,這貨根本就是一典型的波音777斯基

這貨機身直徑甚至比波音777還要大,結構也不是波音777的純原型,而是類似於樹直放立的雞蛋的橢圓形,機身的左右寬度為6.2米,但上下高度則達到了驚人的6.8米

因為現在正處於資料的整理期,所有的資料整理和驗證完畢大約需要一年半到2年左右的時間,同時現在也缺少一個對這種和波音777同一級別的大飛機進行立項的契機,林鴻飛腦中也就自動的將這個飛機忘到了腦後去,但是現在慄再簡總設計師一提醒,林鴻飛這才恍然意識到:對啊安218不就是最好的原型嗎

儘管這貨只完成了一架1.1的物理模型,但主要設計工作飛控系統的設計工作都是完成了的,後面的工作之後製造原型機和試飛,以檢驗哪些地方還需要調整以及修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安218丁大川的眼睛同樣亮的嚇人

中航工業第二集團正在他們獲得的前蘇聯解體末期研製的用以對抗波音777的安218的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驗證的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但他和林鴻飛一樣,也犯了個同樣的錯誤:下意識的將安218給拋到了腦後去,現在有了慄再簡的提醒,他同樣立刻意識到這一點,對於已經基本完成了設計製造工作進入原型機製造階段的安218來說,確實是最好的參考物件,甚至可以說,新的大運已經完成了50的設計工作也是可以的。

看了林鴻飛一眼,見林總示意自己回答,慄再簡略略組織了一下語言,這才道,是,我是資料整理小組的組長,基於現有的這些資料,我很清楚安218的水平和技術含量,在安218的基礎上發展一型和c17差不多的大型軍用運輸機,在技術上也是可行的,但現在問題還有很多

有什麼問題你儘管說不等慄再簡把話說完,丁大川就對慄再簡道,就差拍胸脯了。

現在最大的問題有三個,一個是發動機的問題,安218在設計之初,準備使用兩臺d18t大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改進型號:d18tm,但這個改進型號的發動機的工程沒有取得多少進展就隨著蘇聯解體而取消了;

發動機丁大川頓時皺起了眉頭:發動機可是大問題,沒有發動機,你就算製造一個能載重10000噸的飛機,也沒有毛用。他皺了半天的眉頭,終於向林鴻飛問道,小林,你們不是從索洛維耶夫設計局弄來了90a發動機的資料

那個發動機不夠穩定,連俄羅斯人現在都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林鴻飛知道他想要說什麼,不等他說完就搖搖頭,不過我更加傾向於使用四臺改進型號的d30k發動機,相信經過這麼一段時間的使用,空軍的首長們已經對d30k這個發動機有了足夠的瞭解,這是一款很成熟的小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效能穩定,執行可靠,唯一的缺點就是推力似乎有些不足。

四臺d30k當今首相以及空軍的首長們彼此對視了一眼,都是點了點頭:這個設想似乎很可行。

針對這個情況,我們正著手準備在d30k的基礎上進行兩個改進計劃,一個是透過技術改進提高壓縮比,效能大致和伊爾76md上使用的那個d30kp差不多,最大推力13噸;另外一個型號的設想是在d30ku的基礎上擴大涵道比,根據我們的計算,這個方案更安全核心機的工作也更穩定,在核心系統不變的情況下,透過將涵道比從現在的2.0擴大到4.5至5,最大推力將能夠提升至16噸左右,新發動機還可以做到80的零部件和d30k通用。

我個人是傾向於透過擴大涵道比的方式來提高推力的,相比於d30ku,新型的發動機油耗沒有明顯的增加,但推力更大,等於節省了很多燃油,可以用在民航機領域,同時也是技術實現難度最低的一個。

這個改進計劃你們是不是已經報上來了丁大川皺著眉頭想了好一會,才不確定的向林鴻飛問道。

嗯,也沒多長時間

丁大川頓時老臉發紅:林鴻飛說沒多長時間,那是給自己面子,如果自己沒記錯,似乎遞上來快大半年了,鴻飛同志,你們覺得這個改進型號的發動機可以用在我們的大型運輸機上是不是有些冒險

d30k是一款很成熟的發動機,主要技術都已經被我們掌握,如果採用這個發動機方案,兩年內我們有把握拿出第一臺原型機出來,因為核心機和d30k完全一樣,所以我覺得可靠性和安全性還是值得信任的,當然,如果軍方不放心,我們依舊可以使用涵道比為2.0的d30k

他說著,同時看了一眼自己面前的筆記本上自己剛剛計算出的結果,我的計算結果是,如果使用d30k,如果能夠做到對外形的足夠最佳化,可以實現55噸至60噸的最大載重,但航程我不很敢保證,若是使用涵道比為4.5至4.8的改進型號,飛機的最大載重可以提升至75噸至80噸。

:4月1日,本月的第一天,千年努力三更,兩更保底,一更還帳,兄弟們,求保底月票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