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是以艦載作戰飛機為主要武器,並整合通訊、情報、作戰資訊、反潛反導裝置及後勤保障為一體的大型海上戰鬥機移動基地平臺.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賴當地的機場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行動。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是1918年5月完工,同年9月正式編入英國皇家海軍的“百眼巨人”號。該艦排水量為14459噸,可載機0架。它的誕生標誌著世界海上力量發生了從制海到制空、制海相結合的一次革命ing變化。

現代航空母艦的主要任務是以其艦載機編隊,奪取海戰區及近海陸緣的制空權和制海權。現代航空母艦及艦載機已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軍事系統工程。航空母艦是一支航空母艦戰鬥群中的核心艦船,通常還作為航母戰鬥群的旗艦。

第一艘為飛機同時進行起降作業提供跑道的船隻是英國“暴怒”號巡洋艦,它的改造1918年4月完成。在艦體中部上層建築前半部鋪設70米長的飛行甲板用於飛機起飛。後部加裝了87米長的飛行甲板,安裝簡單的降落攔阻裝置用於飛機降落。第一艘安裝全通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是由一艘客輪改建的英國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好怪的名字),它的改造1918年9月完成。飛行甲板長168米。甲板下是機庫,有多部升降機可將飛機升至甲板上。1918年7月19日七架飛機從暴怒號航空母艦上起飛,攻擊德國停泊在同德恩的飛艇基地,這是第一次從母艦上起飛進行的攻擊。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又譯作“赫爾姆斯”號),第一次使用了艦橋、桅杆、煙囪等在飛行甲板右舷的島狀上層建築。第一艘服役的從一開始就作為航空母艦設計的船隻是日本的鳳翔號航空母艦,它19年1月開始服役。從此,全通式飛行甲板、上層建築島式結構的航空母艦,成為各國航空母艦的樣版。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美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是19年月日正式啟用的蘭利號(USSLangleyCV-1)。蘭利號航空母艦並不是一開始就以航空母艦為用途所建造的艦艇,其前身是191年下水的木星號補給艦(USSJupite1917年,英國按照航空母艦標準全新設計建造了AC-),美國海軍看上它載運煤炭用的腹艙容量充足,因此將其改裝為航空母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年各海軍強國簽署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嚴格控制了戰列艦建造,但條約准許各締約國利用部分停建的戰艦改建航空母艦。例如:美國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日本的赤城號航空母艦和加賀號航空母艦。在航空母艦上裝備重型火炮是這一階段航空母艦發展的特色。但是,當時各國海軍中有許多大人墨守舊觀念,把重炮鉅艦視為海戰制勝的主要力量,而航母只是艦隊的輔助力量,主要任務是偵察。

190年代英國建造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採用了全封閉式機庫、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築、強力飛行甲板、液壓式彈射器,被譽為“現代航母的原型”。196年《華盛頓海軍條約》期滿失效,海軍列強又展開了新一輪軍備競賽。美國的約克城級航空母艦、日本的翔鶴級航空母艦、英國光輝級航空母艦,是這一時期的傑作。

航空母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首度被廣泛的運用。它是一座浮動式的小航空站,攜帶著戰鬥機以及轟炸機遠離國土,來執行攻擊敵人目標的任務。這使得航空母艦可以由空中來攻擊陸地以及海上的目標,尤其是那些遠遠超過一般射程之外的目標。由航空母艦上起飛飛機的戰鬥半徑一直不斷地在改變海軍的戰鬥理論,敵對的艦隊現在必須在看不到對方艦船的情況下,互相進行遠距離的戰鬥。這徹底終結了戰列艦為海上最強軍艦的優勢地位。

航空母艦在戰爭中初建功勳是在1940年11月11日,英國海軍的“光輝”號航空母艦出動魚雷轟炸機編隊攻擊了塔蘭託港內的義大利海軍並且擊沉一艘、擊傷三艘戰列艦。此舉使美國等海上強國意識到航母時代的來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在太平洋戰爭戰場上起了決定ing作用,從日本海軍航空母艦偷襲珍珠港,到雙方艦隊自始至終沒有見面的珊瑚海海戰,再到運用航空母艦編隊進行海上決戰的中途島海戰,從此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現代遠洋艦隊的主幹。美國建造了大批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組成龐大的航空母艦編隊,成為海戰的主角。戰爭期間廉價的小型護航航空母艦被大量建造,投入到反潛護航作戰中。

秦國的起步比較晚,現在連一艘巡洋艦都沒有成功建造過,而現在要同時開工建造兩艘航母,而且是主力航母,不是護航航母,大概兩年內完工,他的各方面外形特徵都跟現在的航母差不多。

另外他也擁有很多後世航母的功能:運作、維護和支援作戰飛機,在使用壽命內允許機種更新,今後噴氣式飛機肯定會發展的;提供基本指揮和控制功能;擁有足夠的機動速度和一定的自我防護能力;擁有有效的起降作戰飛機的能力;擁有同時起飛和接收降落戰機的能力;擁有快速空中警戒出擊能力;允許長週期連續執行空中任務;允許在動力輸出下降的情況下執行空中任務。

這次航母建造的同時,還需要建造大量的輔助艦隻,可以說壓力是非常大的,不過秦國的艦隊主要還是用於內海和離岸的近海作戰,遠洋作戰的機會是有但是估計要5、6年之後,到時候拿下大洋洲,攻擊南美洲,就需要艦隊的支援了,不過相信那個時候艦隊已經已經有了一定的作戰經驗,而且只要日本攻擊美國,南美的那些艦隊就不足為慮了,不過一切還是設想,就像王九齡希望現在就造出核彈,可是不可能,沒有成功的例子,沒有經驗可以借鑑,王九齡都不能確定什麼時候早出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