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前,尼泊爾是亞洲的古國之一.古代尼泊爾境內有很多國家,在前6世紀,尼泊爾人就已在加德滿都河谷一帶定居。1世紀前,印度的迦納克國王的兄弟庫夏的瓦吉來到尼泊爾並成為統治者,而後建立過戈帕爾、阿希爾、吉拉迪、李查維等王朝。

約為公元前566年,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出生於今天尼泊爾的藍毗尼古迦毗羅衛國境內。藏緬語族的尼瓦爾人(Neari)被認為是加德滿都谷地的原住民,但他們卻並不全都是來自於亞洲東部地區的蒙古人種,還有許多是雅利安人。17世紀是尼瓦爾人的“黃金時代”,馬拉王朝統治下的尼泊爾是西藏和北印度平原之間極為重要的貿易樞紐。當時,加德滿都、帕坦和芭克塔普各自為政,三個城市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在尼泊爾的特權地位也隨著尼泊爾人民的不懈鬥爭而喪失。1951年,尼泊爾的大會黨聯合國王勢力,迫使拉臘首相交出政權,結束了拉臘家族105年的世襲統治。尼泊爾國王狄里布凡頒佈臨時憲法,實行二元制君主立憲制(二元君主制)。

17世紀中葉廓爾喀人興起,在西部甘達基河沿岸建立了一個小王國(沙阿王朝的前身),1768年,巴里斯威·那拉揚·沙阿統一了尼泊爾地區,結束了加德滿都谷地三城分地割據的狀態。尼泊爾語(Nepali)——西部地區的一種印歐語系語言,代替了尼瓦爾語成為官方語言。

國力強盛的廓爾喀於1788年和1791年兩次入侵清國西藏,最終被清軍擊退,史稱“平定廓爾喀”。戰後廓爾喀成為清國的屬國,向清國皇帝稱臣進貢。而英屬東印度公司在佔領印度後,漸漸向北進發,經常侵略哲孟雄、不丹等小國。所以,廓爾喀和清朝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宗藩關係,以遏制英國的侵略。但自清朝中葉以後國勢衰弱,清廷被內憂外患困擾,無暇理會外藩。中華民國建立後,袁世凱曾想邀請尼泊爾(即廓爾喀)加入所謂的“五族共和”,但當時的尼泊爾已經受英國控制。

1791年英國與尼泊爾簽訂了一項掠奪性的“通商條約”。1815年英國與尼泊爾簽訂了“塞格里條約”,強迫尼泊爾把南部大片土地割給東印度公司,並要求尼泊爾在內政和對外貿易方面接受英國的監督。1846年,親英的廓爾喀軍人拉臘發動政變,奪得尼泊爾軍政要職,國王的大權旁落,拉臘家族世襲首相。19年英國承認尼泊爾的獨立,並與尼泊爾簽訂了“永久和平條約”。

目前尼泊爾的掌控權在拉臘家族手裡,而且已經非常穩定,他們已經掌權近百年,在尼泊爾的勢力根深蒂固,又有英國人支援,他們的政策也是親英的,這次於漢的第三集團軍要做的是將拉臘家族的親英勢力從尼泊爾徹底根除,扶持國王特里布萬·比爾·比克拉姆·沙阿·德瓦。

特里布萬國王是尼泊爾沙阿王朝的第九任國王,1906年生,1911年繼位,現在餓年紀跟王九齡差不多,也是野心勃勃的主,一直想驅逐拉臘家族,恢復國王的權利。

秦軍自然也是看中了這一點,先拉攏他,打英國人,王九齡現在是拉攏所有反對英國人的人一起打英國人,王九齡相信驅逐拉臘家族,恢復國王的權利,年紀輕輕的特里布萬國王一定會很感興趣的。

尼泊爾自然、礦產資源豐富,有銅、鐵、鋁、鋅、磷、鈷、石英、硫磺、褐煤、雲母、大理石、石灰石、菱鎂礦、木材等,均只得到少量開採。水利資源豐富,水電蘊藏量為800萬千瓦,約佔世界水電蘊藏量的.%。其中700萬千瓦可發展水利發電。

主要農作物有稻穀、玉米、小麥,經濟作物主要是甘蔗、油料、菸草等。

現在從西藏道緬甸只有拉孜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一條路可走,而拉臘家族和英軍也是在路上關隘處佈置了重兵,沒有飛機,155毫米的重炮協助作戰,要想打下他們還得費一番功夫。

4月8日在東線同一時間5點,第三集團軍先前部隊一個師的先遣部隊越過邊境,對英軍和尼軍發動了攻擊。

雖然這一帶不好補給,但是為了減小傷亡,秦軍的75、105毫米口徑的加農炮,60、80、10毫米口徑的迫擊炮對敵軍展開猛烈的轟擊,同時特種兵部隊開始攻擊敵軍的關隘。

進過兩個小時的激戰,終於拿下了這座關隘,看英軍打的那麼頑強,就知道印度對英國有多麼重要了。

第三集團軍經過一天的奮戰,終於拿下了到加德滿都路上所有的關隘。

一個軍直撲在雅魯藏布江西岸的英印聯軍,餘下的部隊則進攻加德滿都,和朝新德里進軍,第三集團軍本次作戰的目標就是消滅他們周圍所有大股的英軍,然後拿下新德里,到時候王九齡就給於漢升元帥,否則打的再好,也就升個大將。

除了一個軍區支援第二、第四集團軍過河,於漢又分出一個軍去掃蕩尼泊爾西部一久姆拉為中心的拉臘家族勢力,於漢自己帥餘下的軍隊進軍加德滿都。

秦軍如此順利的進軍加德滿都,拉臘家族嚇壞了,王九齡不知道英軍有沒有跟他們說緬甸和馬來半島,英國人是這麼丟的,想今天這種速度已經很慢了,而王九齡要是為了不傷亡過大,王九齡不想用人命來換取勝利,至少眼下不需要,如果這些士兵都死光了,那也不是好事,王九齡還需要他們打二戰呢!

0萬秦軍進入尼泊爾,英國人不想知道秦軍是這麼做到保證那麼龐大的後勤的,他們驚慌失措了,恆河以北肯定是守不住了,在雅魯藏布江以西的數萬英軍也岌岌可危,他們將有可能被包圍全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雖然英國在印度有十幾萬英軍,還有0多萬土著的印軍,可是印度畢竟是殖民地,沒喲大量的英軍駐守,那些印軍也不會可靠,所以他們真正能調動起來的軍隊實在有限,如果在雅魯藏布江以西的十多萬英印聯軍覆滅,那整個印度如何抵擋60萬秦軍的進攻呢,英國人慌神了,原來他們看似龐大的帝國竟然如此的脆弱。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