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的厚此薄彼,方陽表現出了強烈的不滿和抗議,可在我的鎮壓下,方陽最終還是沒能說出什麼。

畢竟,自媒體平臺面對的困境,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既然徐家已經動手了,我們這點小手段,充其量也只能暫時穩定局面而已,想要徹底解決這個麻煩,卻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而app這則不一樣,這是我們新開展的專案,既然已經可以看到成品了,自然要趕過去驗收一下。

不說事情分個輕重緩急,就算是我在自媒體這沒辦法的情況下,先去忙其他事,把這邊暫時擱置下來,也不算多麼強詞奪理的事。還能說得上是另闢蹊徑。

我跟莫寒趕到軟體製作公司時,很快就看到了app的製作成果,因為伺服器什麼的早就搭建好了,現在看到的版本,已經是我們這個app的最終版本了。

即便如此,現在這個版本,也顯得枯燥了點,充其量也只是個空架子,具體內容,都是東拼西湊上去裝樣子的,完全沒有任何內容可言。

但不得不說的是,我對這個版本的app還是很滿意的,很多細節上的設定,都跟我跟莫寒想的一模一樣,幾乎已經是我跟莫寒理想中的狀態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驗收沒問題後,莫寒當即就用公司賬面上的錢,給對方結算了尾款。

說起來,這個app造假問題,還真不是對方有多黑,關鍵是我們後臺的伺服器不是虛擬伺服器,而是現實構建出來的,光那些裝置就花了一大筆,真正落到軟體製作上的錢,實際卻並沒有多少,而且他們還要負責後面的日常維護工作。

離開軟體製作公司後,我跟莫寒的心情雖然說不上好,可也有種意氣風發的樣子。

可能這就是新專案的魅力吧,雖然一切對現在來說都是未知狀態,可就是這種未知,卻也代表著無限的可能和未來,因此我還小小興奮了一下。

要知道,現在的公司跟以往相比,已經有太多改變了,最難能可貴的是,這種改變還一直都在往好的方向在發展,哪怕有徐家在一邊使壞,但公司的發展我卻都一直看在眼裡,能發展到現在這種程度,已經是我意料之外的結果了。

確定app的事後,我跟莫寒當即就打車回到公司,把方陽叫出來,演示了一遍這個投入十幾萬的成果。

對此,方陽表現的依舊很冷淡,第一是他不懂這些,第二則是他壓根就不關心這些了。

此時的方陽,滿腦子都是自媒體平臺的事,那可是個能持續創造穩定收入的贏利點,方陽這貨雖然說不上是個財迷,但公司好不容易發展到如今這種地步,依靠的完全就是自媒體平臺這塊的收益,若失去這個贏利點的話,對我們公司的打擊也著實不想。

方陽的想法也算可以理解,就算我自己,也是本著穩定自媒體平臺收入的前提下,才去開展起來業務的。

說起來,自媒體平臺這,已經被我們做成了一個成熟市場,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是不可能捨棄這塊大蛋糕的。

不過,我雖然不想捨棄這塊,可現在想要解決這個麻煩,一時還真沒什麼好辦法,也就只能按著莫寒的思路,暫時專注內容,以此來應對徐家製造的謠言,來穩定已有的關注粉絲了。

這麼一來的話,方陽也同時閒置了下來。怎麼說他都不是個做it的人,內容和排版方面上的事,我或許還能給張棟出點主意,方陽就徹底歇菜了。

如此一來,方陽的新工作,也就在我和莫寒的一致表決下,決定了下來。本著公司不能有閒人的前提條件,順利把他歸入到app的方案上,讓他融入了進來。

有了方陽的加入,無疑會提升很多工作效率,但卻讓我不得不給他重新講述了一遍自己對這個app平臺的構想和推廣方案。

我的方案中,現在app平臺很多,想要做起來,並且從中獲利,就必定要有自己的特色產業。

就好似我們這座城市來說,很多app已經開始融入生活了,網購已經代替了原本的傳統購物習慣。

我要做的,就是最貼近民生的一項業務,那就是直銷水果蔬菜的菜籃子計劃。

這方面的市場,我跟莫寒前段時間還專門調查過,以傳統購物方式來說,水果蔬菜這種家家每天都需要的必需品,幾乎都是就近去那些菜市場購買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用菜農手裡的新鮮蔬菜,去代替那些在菜市場停留了一天,甚至更久早就不新鮮的蔬菜。

app的宣傳上,僅僅是一個新鮮的概念,就足以給我們拉來不少客戶。

畢竟,水谷蔬菜這種必需品,新鮮是它必要條件,只要把這個招牌亮出去,我就不信有人能拒絕這個賣點,而選擇去家附近那些採摘下來一倆天,早就已經不再新鮮的蔬菜。

有了客戶,那接下來要操心的,也就是供貨渠道的事了,這也是我們前期階段首先要搞定的大事。

我的設想中,城市周圍很很是農田,甚至還有很多早就建好的蔬菜大棚,這些可能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運營的地方,就是我們最好的供貨商。

我們要做的,就是去跟這些地方的負責人洽談,爭取拿下他們的獨家供貨權,讓我們成為他們唯一的銷售商,逐漸掌握這塊的市場。

雖然這些東西遠遠達不到壟斷的地步,可如果掌握了一些產品源頭,很多東西就變得可操作了起來。

畢竟,這些東西並不是什麼珍稀物種,只要我們願意付出一定代價,談下代理或獨家銷售的兜底政策,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

我曾經就聽說過很多菜農因為菜賣不出去,從而只能把這才菜放在地裡漚肥,若他們跟我們合作後,這些事也就不會出現了,銷售問題完全由我們解決,他們只需要好好種菜,逐漸增加產量就足夠了。

跟方陽解釋清楚後,接下來我們三個也都忙碌了起來。

因為莫寒離開家時,車已經被她母親收了回去,我們公司唯一的司機,也就只有方陽一個,他也順勢成了專職司機,每天拉著我跟方陽在城市周邊到處轉,只要看到有大棚或菜園子,就會停下來跟對方商量代理權的事。

起初,那些菜農看到我們後,都會顯得很驚訝,聽說我們要代理他們種出來的蔬菜水果後,更是一臉的難以置信,大嘆我們是在跟他們開玩笑。

按著他們的想法,這些東西都是最普通爛大街的存在,誰會沒事閒的去代理他們,就連他們自己想要賣菜,那都是要開車拉到城裡,主動給那些蔬菜商,或一些飯店之類的地方送過去的。

而且這種交易下,對方還會拖欠他們的貨款,有些乾脆就要不回來了,就算最好的時候,也要等上一個月,才能拿回錢。

這也就讓我們鑽了空子,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大批量的貨源,只要把攤子撐起來了,以後推廣出去,就不愁留不住人。

在我們強大而有效的條件下,幾乎只要聽我們說到這些的菜農,就沒一個不同意的,都籤了獨家代理權。

事實上,我們的代理合約對菜農確實是有利無弊的存在,為了快點開拓市場。

我開出的條件,都是代理他們所有產出水果蔬菜的同時,還有一個兜底政策,那就是如果我們沒把他們的水果蔬菜賣出去的話,最後剩餘的部分,我們也都會按著市場價八折的價格收購下來。

最關鍵的是,合約中,我特別標註了在收購農產品時,我們不會拖欠貨款,在收到產品後,最晚三天之內,就必定會給他們結款,不然就算違約,要雙倍賠償的。

如此優厚的條件,菜農們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在我的一頓忽悠下,甚至都沒人懷疑我們是真是假,就直接簽訂了合約。

一連幾天下來,我和莫寒、方陽三人把城市周圍都跑了個遍,幾乎所有能去的地方,都去了一趟,簽訂了打量代理合同的同時,也把這些訊息,都傳播到了app平臺上,真正開始了我們的業務工作。

有了貨源,接下裡則就是推廣的問題了,在面對這些時,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幾個自媒體平臺,希望以此來進行一波實驗性質的推廣,而後在進行實體廣告的推廣。

畢竟,app雖然是線上的服務平臺,和我們的客戶和渠道,卻都是線下的交易方式,想要在一個城市把業務做開做活,適當的實體廣告,是一定要花錢購買的。

這方面的事,莫寒才是我們當中最專業的人才,人家好歹也是做過大公司總裁的女強人,若真跟我相比的話,能力甩我幾十條街都是正常的,這些也就自然而然的交給莫寒來執行了。

如此一來,我們公司雖然同樣面臨著危機,可隨著莫寒的加入,跟這段時間的磨合後,竟然也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不說能力方面的事,就是我們這夫妻檔的組合,也足夠詮釋那句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的真諦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我跟莫寒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形成了一種互補,我腦袋靈活,奇思妙想比較多,容易衝動,而莫寒卻相對冷靜,能抑制住我的衝動行為,同時還能給我的奇思妙想上澆一盆涼水,只做哪些她也認同的方陽,就好似現在這個app一樣,只有我們雙方都認可的情況下,才會真的付出行動去努力完善,把事業做好做大。(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