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博的傷勢不足以致命,唯一的變數就是能否重回火鳳凰。
唐晚晴肯定了結果!
“徐隊,要加油,小道消息,陸戰隊已經自格羅茲尼集結即將被調返,說明東北之戰在望,東北之戰是大戰,遠東收復的是歷史丟失領土,不參與會遺憾終生。若干年之後我會對後人說本姑娘光榮的參加了丟失百年的領土之戰,你就遺憾把!”胡思影在激將但也掩飾不住重返戰場的眉飛色舞得意之情。
徐文博恨的牙癢:“後人!哪來的後人”
胡思影大窘,一色嫣紅飛快的抹上因為醫院療養期間而凝脂般的面頰;
“總之你就羨慕把,本姑娘去也”一溜煙似的閃出房間。
背影消失在窗戶不見,徐文博就是那種急迫參戰的渴望:“他娘的,絕對要想辦法出院!”
運輸機自合肥軍用機場拔地而起那種熟悉的感覺呼之欲來;
三月的春風吹面不寒,江淮大地生機勃勃,四通八達的公路線、鐵路線一列列軍隊震耳馳騁。
一小後運輸機降落在唐山軍用機場;
運輸機落地一輛造型粗狂又帶著濃郁科幻色彩的坦克極具衝擊力的撲面而來。
胡思影不是裝甲兵但不妨礙對眼前足足超出“挑戰者”中型坦克一圈的鋼鐵巨獸欣賞。
“新型坦克”胡思影脫口而出。
“重型坦克,‘終結者’剛剛被部隊接收”機場一名軍需官開口。
胡思影在醫院能獲知各方向的戰事資訊,但軍隊裝備資料卻列外,出現在胡思影視線中的就是漢華軍千呼萬喚的“終結者”重型坦克。
漢華軍“挑戰者”中型坦克被大面積裝備的時候“終結者”重型坦克已經處於最後的技術攻堅當中,在莫斯科、德國KV-中型坦克、虎式坦克普遍出現在戰場時漢華軍軍工終於向軍隊奉獻了嘔心瀝血之作“終結者”。
和德國“獅式”超級坦克一樣,“終結者”在文建陽、蕭飛羽等人採用蒐集59式資料基礎上吸收德國坦克技術研發而出。
有“挑戰者”打下的堅實技術基礎,“終結者”後來居上,起點不是一般的高。
主要裝甲角度垂直與其他結構相連接,裝甲都是採用點焊,正面防禦裝甲90毫米厚度,兩旁和背面也有70毫米厚度,裝備TFZ9b瞄準器,105毫米坦克炮以及兩挺7.9mm同軸機槍並沿襲了“挑戰者”中型坦克加裝1.7口徑高射機槍的設計。
“終結者”重型坦克車重48噸,最大時速48千米,最大行程60千米。
“終結者”重型坦克最大不同就是集中體現了漢華軍中西合璧的技術優勢以及唐宮高科技爆發帶來的技術革新。
“終結者”重型坦克並沒有德國虎式坦克注重火力和裝甲而犧牲機動的缺點,採用的是扭杆懸掛、橫置發動機和傳動裝置。
這是與德國虎式坦克最大的不同,漢華軍借鑑的是莫斯科T-4M技術。
鄭州之戰特種部隊區域性炸燬黃河大橋,十多輛蘇軍T-4M坦克掉入黃河,完好無損的被漢華軍打撈,漢華軍原本就積累了蘇式坦克技術,消化吸收T-4M的改進技術後車輛研究所放棄德國原有懸掛技術採用了莫斯科創新科技。
此外不同於德國坦克以及根據地‘先行者’、‘挑戰者’,“終結者”重型坦克採用的是柴油發動機。
“終結者”重型坦克定產之時莫斯科KV-、德國虎式重型坦克已經出現在正面戰場,彪悍的裝甲防御能力都是兩者的特色,但“終結者”重型坦克正面防禦裝甲厚度遜色虎式坦克,距離莫斯科KV-重型坦克110毫米的防禦裝甲更有差距。
按道理不應該出現這種意識錯誤,歷史已經在改寫,不管是莫斯科還是日本只要有新型裝甲車輛出現必定是吸取了兩家之所長,漢華軍一款新型重型坦克出現就在火力、防禦效能層面被對手壓制,絕對是設計失誤。
以漢華軍精細化建軍的理念不可能出現這種明顯的錯誤。
真正的原因是唐宮高科技專案爆發,唐宮擁有世界範圍最為先進的化工、原子、材料技術科技。“終結者”重型坦克防禦裝甲不及德國虎式和KV-本質是唐宮以化工為基礎複合材料技術的突飛猛進。
“終結者”重型坦克大量採用了氧化鋁陶瓷材料,也就是後世的陶瓷裝甲前身。
氧化鋁陶瓷材料具有硬度高、質量輕的優點,其對動能彈和彈藥破片的防御能力具有合金材料所不具備削弱能力,以唐宮目前的水準不可能直接生產出後世真正意義的陶瓷裝甲,只是融合了氧化鋁陶瓷材料技術,但這已經是逆天設計。
90毫米厚度的防禦裝甲效能超出蘇軍KV-重型坦克110毫米抗毀能力同樣超出虎式坦克10毫米防御能力。
“終結者”重型坦克是首次採用氧化鋁陶瓷材料技術,技術的成熟也將延伸到漢華軍軍工後期生產的“先行者”、‘挑戰者’坦克,材料技術的革新導致了“終結者”重型坦克有低於虎式、KV-的重量但有超出兩者的機動能力和裝甲防禦效能,主炮效能一直是德國軍工的強項,虎式88口徑主炮擁有比肩莫斯科KV-主炮能力,“終結者”在延續了德國軍工高精技術前提下將主炮設計為105毫米口徑,對KV-重型坦克的摧毀力更超出虎式坦克。
車重降低,機動能力、防御能力、火力全面被提升,“終結者”具備KV-、虎式坦克的火力和裝甲防御能力但有兩者不具備的機動性。
既體現出了唐宮高科技爆發的優勢,“終結者”的定位也符合國內道路承載能力需求,
漢華軍每一項軍工設計都沒有盲目跟風而是符合實際的精細化定位研發生產。
當然氧化鋁陶瓷材料賦予“終結者”重型坦克的生存能力配置105毫米火炮,“終結者”也成為名符其意的“終結者”。
“終結者”坦克不管是造型設計還是複合材料技術以及主炮口徑都已經有後世主戰坦克的身姿。
綜合比較,除了還無法定定性的德國獅式坦克,現有個交戰國重型坦克中“終結者”憑藉技術革新的氧化鋁陶瓷材料技術,絕對可以拔取頭籌。
“終結者”重型坦克生產的同時漢華軍軍工“豹式”坦克也開始進入最後的攻堅階段,伯林提供了全套的“豹式”坦克資料,漢華軍還是沒有全部照搬,柴油發動機替換,融合氧化鋁陶瓷材料同步進行,完全可以讓合成化集團軍暢想一下裝備使用了氧化鋁陶瓷材料的“挑戰者”、“豹式”坦克,合成化集團軍空中突擊師徹底的補充完畢白暨豚武裝直升機、直升運輸機,合成化集團軍會爆發出何等的打擊力。
一團暗雲就在胡思影的嗔目結舌中帶著炸裂空氣的音嘯鋪天蓋地令人窒息的降落向機場。
胡思影再外行憑藉造型都能大致判斷肯定是運輸機,但這也太超出胡思影對於C47、容克-5之類運輸機的認知,向後延伸的全翼展動翼導致飛行的龐然大物就像民間傳說中一隻巨大神鳥,胡思影之所以大致判斷是運輸機而不是肯定,主要原因就在於眼前的飛行物太脫離C47的設計造型,絕對性質的帶有類似B10高速轟炸機那種迷幻色彩。
“猛獁象”巨型運輸機,這是先前生產樣機,但被火鳳凰接收,距離大規模生產裝備還需要時間。
已經足夠讓胡思影震撼;
合肥醫院數個月的理療,胡思影真有點趕不上節奏的意識。
自唐山機場到昌黎前沿就不需要運輸機輸送,隨同4名同樣傷愈歸隊的漢風隊員,5人在“天空騎士”運輸機搭載下直飛向昌黎。
“天空騎士”直升運輸機掠海岸線飛行,如果之前的“終結者”、“猛獁象”讓胡思影有種靈魂出竅的感覺,海平面再一次進入視線的畫面則完全的讓胡思影和4名漢風隊員靈魂出竅。
太顛覆認知!
“終結者”重型坦克真正的科幻在於複合材料產生之後的戰場使用,本身在胡思影觀念中只不過是一款超出“挑戰者”的陸地鋼鐵巨獸,脫離不了坦克的範疇,“猛獁象”泰山壓頂但也是飛機的範疇。
讓胡思影靈魂出竅的則是明明是坦克但卻在海面劈波斬浪。
“‘懲罰者’水路兩棲坦克,也是被部隊剛剛接受,主要裝備向海軍陸戰隊”“天空騎士”運輸機飛行員帶著點得意之情開口,就像“懲罰者”水路兩棲坦克是自己設計製造的一般。
華北之戰結束,包括東南亞戰場在內,越來越多的登陸作戰擺在漢華軍面前,作為後世特種部隊將官穿越者身份出現的文建陽、高傳輝等人而言自然不會臨陣磨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從海軍陸戰隊成立到“珠峰號”為主的火力支援艦出現,漢華軍部隊建設、軍工研發都在為海軍打造和配套裝備未雨綢繆。
不能讓海軍陸戰隊利用“海浪”級攻擊快艇登陸作戰,那是是龍騎士滲透裝備,也不能讓海軍陸戰隊利用“挑戰者”輕型坦克登陸,“挑戰者”是具有一定的涉水能力但是陸地坦克。“挑戰者”輕型坦克挑戰不了江河湖海。
登陸部隊需要水路兩棲坦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