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到張起靈選定的位置,張大寶只瞄了一眼,立刻感覺:有戲!

假如不確定目標的方位,光靠張大寶的望氣術或者水視野,要找到潛藏的寶藏並不容易。

主要是聚靈洞這種形式的寶藏有些特殊。它相當於一個結構復雜的陣法,本身就具備遮蔽法術追蹤的作用。

加上洞能聚靈,也就是說能自行用某種法陣將靈氣匯聚起來,奪天地造化,成一身靈性。時間越長,洞中所聚的能量越足,相應的聚靈洞本身的靈性也就越發的強大。

到了一定程度,整個聚靈洞都有可能“法寶化”,甚至凝聚出有獨立意識的“器靈”來。這樣的話,對於自身的偽裝和隱蔽就更為高明。

假如明知此洞就在某處還好辦。否則的話用大範圍搜尋的法術,十有八九是難以成功的。

但現在既然張起靈肯定的認為藏寶洞就在此處,張大寶鎖定目標來搜尋,全力施展之下,立刻就感覺到不同尋常了!

張大寶先用立體掃描型的“水視野”,對山腹深處的情況探查了一下。

一用探測術,張大寶立刻就發覺某種詭異之處。似乎龍珠的力量被某種特殊能量小心的引導,以致於探測的結果中出現了一些隱隱的不對勁。

這種情況,就好像空氣受熱膨脹,看到的景物就會出現扭曲變形。

更嚴重一點的話,還會出現海市蜃樓似的幻景。也就是明明你探測的是此地的構造,得到的結果卻是旁邊另一處的。

就象黑夜之中你摸索著要開啟自家的門,結果暗中有人移動了路標,讓你摸到了鄰居家的門口。

假如警惕性不夠強,可能會不經意忽略這種並不明顯的異常。

但現在張大寶是確定了目標之後進行的針對性掃描。對於自身的法術被干擾的細微情況,他第一時間就察覺到了!

張大寶大皺眉頭。他又連續試了幾次。結果都發現了法術被一種怪異力量干擾的情況。

這股力量極巧妙,就好像一個練習太極拳的高手,輕輕巧巧就能化解掉他人的勁力。而彼此都毫無損傷。

即使張大寶已經明知有某種力量在作祟,但由於這種力量極柔和、極友好,甚至讓他提不起“暴力懟之”的念頭。

但是不用強力破開這股力量的話,張大寶的探測術始終沒法正常使用。

這就好比你發現了某個蒙著面紗的女子,你想揭開紗巾看看此人究竟是男是女,長得漂亮與否。但她始終糾纏著不讓揭開。

強力推開對方的阻擋吧,一來你會不好意思,二來怕傷著對方。

畢竟彼此又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不過是想飽一飽眼神而已,至於對人家姑娘家下辣手嗎?

張大寶連續試了幾次都沒能成功。他又好笑,又有些駭然。

事實上到這個地步,聚靈洞的自我掩飾已經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然而要是不能看清洞口的構造,張大寶總不能直接搬來炸藥將此山炸開吧?

張大寶想了想,乾脆先往後退。等拉開足夠的距離後,他開始運起望氣術來觀察。

與借用龍珠之力施展的“水視野”不同,望氣術探測的是萬物之“氣”。

華語詞彙中,關於“氣”的詞彙非常豐富。這代表華夏對於氣這種特殊事物有深刻的認知。

象是病氣、朝氣、怒氣、死氣乃至“居移體,養移氣”之類習語,核心都不離一個氣字。

某種程度上,氣可以認為是代表了事物的某種特質。可以視之為各種事物本質的表徵。

因此望氣與西方人用儀器掃描物質結構不同。望氣看的不是事物的具體結構,而是其整體性的一種“氣質”、“特徵”。

張大寶的水視野,功能上比較接近於西方人的儀器掃描。對於觀察各種物體的細微結構,功能十分強大。但正因如此,這種法術也容易受到干擾。

但望氣術則不同。望氣術看的不是物體結構,而是各種各樣的氣。要是聚靈洞仍然用法術來干擾,其靈氣的軌跡能夠被望氣術看得一清二楚。

從其靈氣的來龍去脈,可以大致的推知此洞的位置所在。

果然,張大寶的望氣術一展開,立刻就看到一股極其濃郁的青蔥之氣,構成了一道無形屏障。在阻礙他的探測法術正常運用。

循著這股氣反向搜尋,張大寶很快勾勒出了聚靈洞的大致走向。

聚靈洞裡的靈氣,應該是被某種法陣封住了,以致於望氣術無法直接觀察到。

但好在張大寶兼具多種探測法術。要是聚靈洞不使法來干擾,他可以直接用水視野,掃描山體內部結構。

要是聚靈洞施術干擾,他又可以轉換成望氣術,直接從施法的靈氣來源去反推洞的位置。

儘管靠這樣推斷出來的聚靈洞位置,仍然給不出太多構造資訊。要弄開洞口,還是要費一番工夫的。

但至少從張大寶自己的驗證,已經完全證實了張起靈的判斷十分正確!

反正山洞總不會自己飛掉。確定了位置後,如何精找準洞口所在,以及如何破壞最小的將之開啟,這些都可以等回家以後慢慢研究。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大寶走上前去,摸摸兒子的頭道:“兒子啊,你究竟是用什麼辦法找到藏寶洞的?說來給老爸我聽聽!”

“這個又不難!”張起靈對找到藏寶洞這種事有些不太在意。他簡單的答道,

“我不是會金瞳術嘛。因此我就想了,既然是聚靈洞,洞中靈氣豐富,肯定會對洞口附近的植物造成影響。我就一路仔細的觀察植物的特徵。結果就發現這一片植物有些異常!”

“這一片的植物……有些異常?”

張大寶對這個答案稍稍有些意外。他仔細的觀察了一下,果然發現這一片的植物都長得……有些稀疏!從整體來看,都是瘦不拉嘰的,有點肥料不足的觀感。

但要是沒有特別去注意,這種情況也不會多奇怪。畢竟山中各處,光照條件、土壤肥力以及是否經常被人砍伐,都會造成植物密度的差異。

某塊地方的植被長勢稍差,這是司空見慣,根本不會讓人產生特別想法的。

更何況假如聚靈洞靈氣洩露,植物應該長得極度茂盛才對。小家夥難道沒考慮過這種情況?

聽到老爸的質疑,張起靈搔搔頭皮道:“爸爸你不是告訴過我,事物的變化之道是陰極反陽,陽極反陰。老陰能生少陽,老陽可生少陰。總之不必管草盛草稀,與旁邊不同肯定就對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