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某歸來君、書友15111181007106、恍晃的魚、沙莽、夜丶淒涼yca、大道之基進行的打賞!

【寫軍文真的太不容易了,收藏增漲緩慢,弟兄們也不樂意多投推薦票,作者君抱頭痛哭中!】

………………

李奇被分配任務之後一直都是在幹一些分內的事情,他之前是在瑞典那邊,以另外的身份進行註冊,成了幾家工廠的主人。

然後,李奇又跑到了丹麥,從那裡接收了一些國內發過來的物資,與幾個資本家進行接洽,以擁有某個公司多少股份的形式,成為該公司的股東。

那是綠色方案中的一部分,像是李奇這樣的人在那份計劃中並不少。

然而,實際上在德意志第二帝國戰敗之後,承擔這一部分的人,只有很少的部分起到作用,相當多數的人是選擇捲款跑路。更為高明的一些人,他們是用律法來捍衛自己是那些財產的真正所有人。更多的資產則是被當地國家所沒收(侵佔),等於是這個方案的實際效率遭受重大的打擊。

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李奇甚至碰見了威利.梅塞施密特,與之一同合作在瑞典那邊安置了一家飛機生產工廠。

這個時候的威利.梅塞施密特只是一個19歲的夥子,他沒有軍隊中的軍銜,是一名國家飛機生產公司的設計師。他告訴李奇,自己也是莫名其妙被找上門,然後認為應該為國家付出一什麼,才會參與到任務之中。他的任務是,監督機械的放置和組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些人正在嶄露頭角,戰爭和政治角鬥也依然在繼續。

美國威爾遜政府成功忽悠俄國臨時政府,導致俄國臨時政府垮臺,然後他們開始忽悠起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美國提出了一個名為“民族自決”的提議,暗示德意志第二帝國哪怕是接受戰敗也不會遭到多大的重創。

德皇已經意識到有什麼不對勁,因為時間到了1918年的月,德意志內部開始分化出了一些明顯的派別,更因為一些處理不當,人民與政府的間隙正在擴大。

“配置制度正在面臨破產。”阿道夫.希特勒精神略略地恍惚,他用著滿滿都是沮喪的表情和語氣,:“我們正在面臨欺騙和背叛。”

在這個時空,阿道夫.希特勒可不是一直窩在前線的塹壕,他是在1916年跟隨李奇返回柏林,此後一直都是待在後方。

因為李奇需要到處走動的關係,阿道夫.希特勒作為李奇的第一秘書自然也是需要跟著到處跑,能夠看到更多的社會現象,自然也就發現國內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阿道夫.希特勒所謂的欺騙是站在軍人的階層來講,國內一直在向前線的士兵釋放一個觀,那就是請士兵們安心作戰,國內人民的生活一直都是幸福安康。他的背叛也是基於宣傳,國內的人民根本就沒有生活得幸福安康,實際上是處在一種水深火熱。

“長官,我不明白……”阿道夫.希特勒無比的困惑:“我們不是一直在獲得戰爭的勝利嗎?並且我們從法國掠奪了那麼多,國內不應該是越好嗎?怎麼會是越來越糟糕?”

李奇無法告知阿道夫.希特勒更多,國家是一直在獲得利益,但是利益並不歸屬於普通大眾,是被少數群體給侵佔,實際上他也是侵佔者之一。

“前線的戰士一直堅信我們會是戰爭的獲勝者,他們飽含熱情地發動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然後成為戰場上一具冰冷的屍體。”阿道夫.希特勒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已經變得熱淚盈眶,他顫抖著再一次:“他們遭到了欺騙和背叛!”

受到多欺騙和背叛的人應該是德皇威廉二世才對,他到目前為止所知道的東西依然很少,只能是困惑和茫然地看著局勢越變越壞。

德皇威廉二世知道的是什麼?是一眾大臣屢次告知他,德意志會取得勝利,因為軍隊確實一再在戰場上獲得勝利。然後一些人告訴他,國內的困境只是暫時的,只要布爾什維克黨能夠遵守《布列斯特合約》,德意志很快就能從俄國那裡獲得國內急缺的食物和其它資源。

列寧的布爾什維克黨確實有在履行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合約,只是進行的速度非常緩慢。不是布爾什維克黨故意拖慢速度,是他們剛剛取得政權,內部的矛盾依然很大,也不能將動作搞得太大讓人民對他們失去信心。

“這樣一來,俄國人比我們更加的可悲。”阿道夫.希特勒是聽李奇講起了俄國的一些訊息,帶著一臉的不可思議,:“這麼,布爾什維克黨看重的不是國家利益,是他們的信仰利益!”

李奇只是實話實,列寧的布爾什維克黨只有信仰而沒有國家,要到大鬍子統治的布爾什維克黨才會將國家利益排在信仰利益的前面。畢竟到底列寧同志和斯大林同志雖然有著共同的信仰,但並不是一樣的人。

名為歷史的輪子還在繼續滾滾向前,李奇比較渴望能夠參與更多的事情,不過顯然那些主事者並不那麼認為,他們的意見是李奇正在做的事情對德意志的未來無比重要,其它的事情參與得越多對李奇並不是好事。

李奇的領域是什麼?是保證第二帝國戰敗之後,德意志也依然要有自己的空軍底子,掌握著隨時可以讓德意志再一次擁有一支強悍空軍的資源。他也正是在為了這一而不斷忙碌著,並且做得非常好。

【第二帝國戰敗之後,不知道這一次協約國會對德意志提出什麼樣的條約?】

李奇會有不確定性比較詭異,因為沒有他的歷史裡,英國和法國雖然也是齷齪不斷,可是英國並沒有狠毒地大規模轟炸法國城市。

但是,這一次英國和法國的矛盾十分尖銳,特別是英國發現法國在暗地裡提供資源給德國,雖然打的是援助法國人的名義,但德國利用資源在增強軍力打擊英軍是事實。

“難道不是英國人先傷害法國人嗎?”庫爾特.蔡茨勒看上去頗為輕鬆,他:“他們的矛盾越大,對我們越有利。”

李奇看上去也比較輕鬆,他們正坐船將要去瑞典的航道上,與之同行的還有將近000人的德意志的各階層人士。不過,那些人已經不再是德意志國籍,是瑞典國籍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