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什麼?他們……”

“是的,你沒有聽錯,法國用秘密渠道想要與我們達成協議,造成不停戰但是保持和平的局面。為此,他們願意每月提供80萬噸的麥和其它的物資,前提是我們需要與他們簽署一份保密協議。”

李奇聽得已經有些懵了,他難以理解法國到底是出於什麼樣的思維才選擇幹出這樣的事情。

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私下進行協商的並不是來自法國的官方人員……至少表面上不是。他們是打著援助北方同袍的旗號,來進行一些被稱呼為“人道主義”的救助。

私人能夠拿出每月80萬噸或者更多的麥嗎?

私人能夠一次性拿出000萬法郎嗎?

私人能夠提供一些稀有金屬嗎?

估計不止是李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大多數知情者應該也是一副犯懵的姿態,因為他們無法理解法國到底是什麼意思。

法國目前的狀況很不好,是非常的不好,他們已經敗退到南方,並且正在遭受盟友英國人的出賣。

從未有一個國家會像是現階段的法國那般丟臉,戰場上一再失利,軍隊正在被盟友繳械,民眾也在被盟友的飛機和戰艦雙重攻擊。

“他們咬定不會投降,哪怕是在歐洲大陸上被趕下海,也會選擇在殖民地選擇繼續抗爭。”漢斯.馮.塞特克幾乎是咬牙切齒:“是的,是的,作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的美國參戰了,中國也已經在集結兩百萬的士兵準備開到歐洲參戰,他們清楚我們不可能獲得戰爭最後的勝利。哪怕是羅曼諾夫王朝已經崩潰,哪怕是法國已經失去戰爭潛力,他們依然認為我們不可能獲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李奇沉默著,他也認為德意志第二帝國難以獲得戰爭的最後勝利,不是德軍不能打,是德意志會輸在物資匱乏上面,也是輸在統治階層沒有獲得普通民眾的支援。

起來可能很奇怪,但絕對會是真實情況,霍亨索倫家族統治的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從國家徵召到兵源,那是一種國家動員體制帶來的優勢,不代表霍亨索倫家族多麼受到愛戴。

“皇帝不打算接受這種荒謬的條件。”漢斯.馮.塞克特看上去有憂心忡忡:“皇帝要求法國承認戰敗,不然不會達成任何的協議。”

李奇繼續沉默著。他當然知道“嘴炮”威廉二世是多麼的神經病,不然哪怕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會加入到戰爭,也絕對不會是以那樣的方式加入。

“其實我們都知道一,戰爭進入到消耗戰之後,被封鎖和空前孤立的德意志很難贏得戰爭。”漢斯.馮.塞克特似乎是在抒發某種心情:“那個時候我們一再嘗試扭轉不利,可是到現在為止,東線和西線在軍事上已經不再構成威脅,國內的種種卻將成為這一場戰爭失敗的誘因。”

似乎還真的是那麼一回事,歷史上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東線威脅解除,西線在法國戰場也是佔據戰場優勢,然而就是這樣的局面都戰敗了。

“遊你的那些人,他們只是其中很的一部分。”漢斯.馮.塞克特看向了略略有些拘束的李奇,:“一股大潮流正在醞釀,能夠制止他們的人不準備採取任何的措施。我們正在進行自己的準備,亦是無法去進行制止。”

的還是《綠色方案》,他們都在進行必要的戰敗準備,怎麼去制止那些人?

“你身處的位置會很尷尬。”漢斯.馮.塞克特彷彿是在下令:“你可以適當的配合他們,前提是將那些資源牢牢掌控在手中。”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有那麼一瞬間,李奇不得不懷疑自己是不是要被丟出去當“背鍋俠”,但他實在看不出自己會有那樣的份量。

“是的,你要掌控那些資源!”漢斯.馮.塞克特非常嚴肅地問:“你願意為了未來必要的復興,去承擔起足夠的責任嗎?”

李奇能什麼?他只有沉默著敬禮。

“很好!”漢斯.馮.塞克特很難得露出微笑,道:“戰爭不會只有這一次,我們進行了一場沒有準備妥當的戰爭,因此無法避免遭遇失敗。為了在下一次戰爭洗刷恥辱,一些人總是需要進行一定的犧牲。你現在做的是,用你覺得適合的方法,掌握儘可能多的資源,這也是我們這些人正在進行的計劃,你需要負責起其中的一環。”

李奇保持著敬禮的姿勢。他不知道漢斯.馮.塞克特等在部署《綠色方案》的人為什麼那麼肯定一,即德意志第二帝國會戰敗。

李奇只知道一,他們這幫人往好聽了,是在為德意志的再次崛起儲存元氣。往難聽的講,他們與那些正在撤出資金、工廠等等任何資源的人,實際上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等於是一樣在挖霍亨索倫家族的牆根。詭異的是,威廉皇儲也參與了挖牆根的行動,似乎只有德皇是被瞞著?

時間在一一滴的過去,走到1917年5月的時候,德軍發動了針對法國西北部英國控制區的進攻。

發生在法國西北部的戰役規模不算大,德軍投入了8個師,作為防禦的英軍投入了6個師,後面又有11個英國師、個美國師以及1個中國師加入戰場。

是的,是叫英軍控制區,因為那些地方雖然是法國人的領土,可是法國的大部分官員已經被驅離職位,當地的法軍也基本被繳械,除了生活在那裡的依然是法國人,法國人無法做任何的主。

李奇是在1917年7月份的時候才知道導致英國幹出那種事的人是丘吉爾,他一度還愣神,然後釋然。既然是丘吉爾幹的,那就沒有什麼好意外了,也就只有丘吉爾能夠那麼的不擇手段。只是,他原以為丘吉爾應該是到二戰的時候才上臺的。

到了1917年7月,德軍僅僅是攻下了伊勒—維萊納省,卻是在北濱海省被攔了下來。

英軍在北濱海省構築的防線可不是伊勒—維萊納省那種倉促情況下的工事,是動用了鋼筋水泥的一種永固工事,負責攻堅的威廉皇儲一次回到柏林,他沒有掩飾地:“美國的參戰部隊已經出現,有1個美國師已經登陸英倫,遠東的中國也已經有7個師出現在戰場上。在這一場依靠士兵數量多寡來進行消耗,然後決出勝負的戰爭,我們已經實際上站到了徹底不利的一方。”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