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14年戰爭爆發之後,德軍的東線和西線就是兩個世界。

東線的德軍在面對灰色牲口沙俄軍隊時,他們總是能夠使用少於沙俄軍隊幾倍在交戰中輕易獲得勝利,屢次不是殲滅多少就是俘獲多少,承受的傷亡也並不大。

西線的德軍從戰爭爆發之後就是一直面對艱難的局面,英國和法國的軍隊相較於沙俄軍隊在訓練和裝備上強太多了,導致西線的德軍很難取得什麼輕易的勝利,哪怕是某場戰役獲勝也要付出慘重的傷亡。

雖然沙俄在1904年到1905年發生的日俄戰爭中敗給了新興列強日本,但是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那是日本人佔到了地利的因素,沙俄之所以戰敗只是因為在遠東實力過弱,要是沙俄能夠將在歐洲部分的軍隊調到遠東,日本根本就沒有戰勝沙俄的可能性。

沙俄長久以來就是以能夠組建數百萬軍隊而號稱“歐洲壓路機”,對於沙俄的強大沒有人會進行懷疑,他們在面對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時,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也不是太無能。沙俄軍隊之所以會一直以軍隊多數的一方敗於德軍,的確是因為德軍能打。

正是因為德軍在東線和西線所取得的戰果不同,乃至於是戰場傷亡上的區別,德軍內部其實已經自行分為兩個派系,如在東線作戰的將領一派和在西線作戰的將領一派,他們經常會互相嘲諷。

按照德軍參謀本部的預定方案,凡爾登戰役本不能取得勝利,展開凡爾登戰役僅僅是為了讓法國大量流血,內部已經做好了預案,即埃裡希.馮.法金漢在凡爾登戰役末期自行辭去德軍總參謀長的職位,總參謀一職將由東線的頭號戰將保羅.馮.興登堡接任。

事與願違……,至少是“東線派”的將領們沒想到的是,一直沒能有什麼好成績的“西線派”將領竟然將原本註定會輸的戰役答應了,並且一贏就是兩場戰役,是兩場合了起來消滅超過160萬協約國聯軍的戰役!

凡爾登戰役從1916年月1日開打,打到1916年10月19日,協約國投入的兵力為法國8個師1,46,400人,英國14個師1,800人。直至戰役結束之前,總數1,459,00的軍人總共撤出574,540人。

索姆河戰役是從1916年6月7日開打,打到1916年10月1日,協約國投入兵力為英聯邦軍5個師790,400人,法軍7個師410,400人。確定戰役已經無法取得成功時,總數1,00,800人中只有476,100人成功撤出戰場。

兩場戰役,凡爾登戰役協約國損失兵力884,60,索姆河戰役協約國損失兵力74,700,合起來為1,609,0。

德軍在凡爾登戰役先後投入的有76個師,既是1,900,000人,索姆河戰役先後投入的師有41個,人數為1,05,000。

在凡爾登投入的1,900,000軍人,戰役結束之後還能作為參戰力量的為871,019人;索姆河戰役結束之後,1,05,000軍人還有641.009人保有戰鬥力。等於是德軍在凡爾登付出的傷亡為1,08,981,索姆河付出的傷亡是8,991。

兩場戰役付出1,41,97的傷亡代價,直接導致的現象是讓德軍從原本一個滿編師從5,000人下降到與英法編制一致的1.5萬左右。

當然,傷是可以重複,亡卻不能。實際上德軍在兩場戰役的陣亡軍人數量是97,810,失蹤人數61,010。失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等於死亡,或是被炮彈爆炸氣化得屍骨無存,或是當了逃兵不再迴歸建制,逃兵被抓到也是直接槍斃。等於是德軍為了獲得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的勝利消失了558,80人。

對於很多人來,付出55萬多條性命的代價與取得的勝利相比起來顯然很值得。不但是因為協約國的陣亡人數比德軍多,還是因為巴黎將成為德軍的囊中之物!

在付出了那麼多之後,勝利顯得是那麼的彌足珍貴,任何一個“西線派”的將領都不會允許慘重代價得來的勝利存在被嘲諷的可能。

是人就會有立場,通常是派系,軍隊也會有派系,要是在李奇沒有改變歷史的階段,等待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結束,就該是德軍的“西線派”走向沒落,然後“東線派”得以抬頭。比如興登堡成為德軍總參謀長,魯登道夫則是成了第一軍需總監。然後,包括威廉皇儲、巴伐利亞王~儲、符騰堡公爵、法金漢、……等等很多元帥或將軍就該緩緩地被排擠到軍中不重要的位置。

魯登道夫不應該在威廉皇儲出言之後還緊抓不放,特別是對著一個年輕的少校……這個對西線戰事有傑出貢獻的少校,像是訓斥孫子一樣的冷嘲熱諷。

本來好好的一次茶會,最後是以互相之間的不愉快而結束,李奇根本就不知道那是“西線派”和“東線派”爭鬥的延續,他是覺得自己好像同時得罪興登堡和魯登道夫而感到有些臉色發青。

【歐尼瑪……品牌不錯!我竟然同時得罪了他倆?日後在魏瑪政府怎麼混啊!!!】

李奇始終不認為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夠獲得戰爭最後的勝利,不是因為德軍不強大!

一是因為美國和中國已經參戰了,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和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他們站在協約國那邊和同盟國宣戰了!

二是因為“那把火”已經被威廉二世自己放了出去,然後那把名為“布爾什維克”的火焰會先把沙皇俄國燒個精光,再蔓延到德意志第二帝國來!

或許這一次德意志第二帝國仍然會是“在被背後捅了一刀”因而戰敗。

或許這一次德意志第二帝國會因為迫使法國投降,在戰場上不敵協約國而戰敗。

但是!李奇比較傾向於是“在被背後捅了一刀”的結果,一切只因為革命在歐洲是會傳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同時,法國要是真的屈服也不會改變戰爭結局,因為德海軍公海艦隊已經完蛋,德意志沒有能夠出戰的海軍了!

巴黎閱兵儀式進行前,李奇被得到通知,巴黎閱兵儀式之後他將需要回到柏林,然後去陸軍部報告,他將成為一名空軍總監。

李奇怎麼就成了空軍總監了?那是因為威廉二世的愛將,也就是興登堡進行強力的推薦,沒等“西線派”的將領們反應過來,威廉二世就頭同意,還了一句話。

“哦,那個慕尼黑夥子?他的確一直在強調空軍的重要性,那麼作為空軍總監應該會有所作為。”

………………

黨國的弟兄們,拉兄弟一把,投推薦票吧?

另:文中傷亡資料以本書內容為準,與歷史真實傷亡資料非一致。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