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粗口徑的坦克炮和更厚的裝甲?相對於一開始只有十來毫米厚裝甲和只裝備機槍的“水箱”坦克,的確是要增加坦克炮的口徑和裝甲,但絕對不是一開始就玩45毫米以上的口徑,近百毫米厚的裝甲也不應該玩。

坦克能夠有多厚的裝甲其實是取決於動機的馬力問題,畢竟是需要足夠的動力和馬力才能載得動更沉重的車身,沒有足夠的馬力去造厚度誇張的裝甲,是想當固定炮臺還是咋地?

現在已經有公司在研究23o匹馬力的動機,但是……一些技術攻關上存在問題,只有19o匹馬力的動機算是研究有成效。

歷史上的四號坦克前期是使用23o匹馬力的梅巴赫12汽缸hL1o8TR動機,要是根據年限的話,其實是一款非常合適的動機。

李奇視察的奧格斯堡-紐倫堡機械製造廠本身就有研究動機的小組,但是並不顯得專業。

德意志目前動機領域上是輸給了國際列強,那是因為德意志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壓制,想研究缺乏太多的東西。

“是的,是採用汽油的動機。”特德.馮.格裡芬指著一個三缸的汽油動機:“我們目前動機領域上很多技術已經落後,所以……”

李奇在蹙眉,他已經下達過相關的命令,希望德意志的動機領域上的專家往柴油方向研究,可是很明顯各個公司好像沒有聽進去?

“我們是考慮到汽油動機的領域比較成熟,可以使結構變得更加緊湊,同時經濟性亦是最佳……”特德.馮.格裡芬好像沒有看到李奇蹙眉,繼續說:“事實上,汽油動機的噪音比較少,要知道因為動機是裝置在車體內部……”

是了,汽油動機現在的確是主流,當世的列強在坦克方面還真的基本是使用汽油動機。柴油動機是一項新興的領域,現在有著噪音其大的缺點,另外……在吃油和安全性方面柴油動機暫時沒有辦法和汽油動機抗衡。

“博士。”李奇看著特德.馮.格裡芬,說道:“我並不反對貴公司繼續在汽油動機上面的領域,但是我好像早就說得非常清楚,我需要的是柴油動機?”

特德.馮.格裡芬在點頭,這些方面沒有什麼好說的,下訂單的是總理府,希望獲得先進柴油動機的也是總理,他們想賺錢就需要滿足客戶的要求,帶著客戶來參觀汽油動機的車間確實是有些膩歪。

李奇接下來是到了柴油動機的車間,聽特德.馮.格裡芬的介紹就明白為什麼奧格斯堡-紐倫堡機械製造廠為什麼那麼幹了。

奧格斯堡.紐倫堡機械製造廠是有在研究柴油動機,但是……取得的進展非常有限。他們接到訂單針對一號坦克進行樣車生產,一通的設計下來,沒有任何一款柴油動機合適,只能是期望用汽油動機的實用性來讓總理明白什麼叫作事實。

“我們沒有大規模生產一號坦克的計劃。”李奇很明白地說:“作為這個專案的負責人之一,想必博士在事先就已經有相關的心理準備?”

目前接到相關研究指令的公司並不算少數,甚至有些公司是被特別加料,從李奇這裡聽取了相關的要求,又從相關的公司獲得了先期的實驗資料,開始了更為先進的坦克研究。

像是克虜伯和萊茵金屬兩家公司,他們就已經分別對原歷史上的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展開理念構思,只不過因為李奇的干涉,底盤和一些相關設計理念上……怎麼說呢?被揉了一個綜合體。

想象一下,李奇認為什麼樣的方式是自己想要的,可能不是那麼專業,但描述了出來,需要的坦克炮口徑和炮徑,裝甲上有什麼要求,然後達到的時該是多少,底盤應該更加合適什麼樣的地形。

林林總總的要求李奇沒有少提,他甚至是講了不少蘇聯裝甲兵器上的設計理念,特別是在後勤維護上的理念。這樣一來涉及到的方面該有多少?

對!德意志的裝甲兵器需要精品,但需要的是效能方面,可不是在零件使用上。李奇可不想本來可以簡略化的東西,偏偏為了所謂的精密增加上了複雜的零件,那對維修和後勤供應根本就是噩夢。

其實,前期的坦克也真的不需要多大口徑的坦克炮,更不需要多麼厚的裝甲,因為同一時期的坦克也就是那個樣子。

戰爭兵器應該是隨著需要而在變動,一開始拿出最強悍的坦克,且不問到底是不是能夠研究和生產出來,千萬不要小看任何工業強國的模仿能力。

打個比方,李奇可以設計出四號坦克,德意志的兵工廠也能生產出來,信不信只要四號坦克出現,不用去在戰場上溜達,英國、法國、美國等等工業強國就該研究一款針對性的坦克出來?

“我需要柴油動機,就是需要它!”李奇看上去嚴肅到可怕:“如果沒有合適的款式,那就繼續研究,不要告訴我什麼型別的汽油動機適合安置在坦克上!”

柴油動機絕對會成為坦克心臟,這是主流,亦是需要。

汽油運輸和儲存非常麻煩,它的蒸度實在是太快太快了,並且易燃!

柴油在運輸、儲存和使用過程中較汽油安全得多,再加上柴油機的燃油消耗率較相同功率的汽油機要低2o%~3o%,更重要的是裝置汽油動機的坦克中彈後,往往比柴油動機會引起坦克更加迅著火甚至爆炸,裝置汽油動機使得坦克簡直成了“鐵棺材”

特德.馮.格裡芬前面還有些不以為然,他壓根就不信一個非專業人士會有什麼好的見解,只以為是一個政客的無理取鬧。後面,他聽李奇講了一些區別,更講到了作戰兵器的理念和需求,輕視的心態才收斂。

“是的,總理閣下,我們已經明白您的意思。”特德.馮.格裡芬對於柴油動機會成為坦克主流心臟的預言還是有些不以為然,但是他聽懂了區別,細想了一下似乎也非常有道理。他比較誠懇地說:“我們會********的研究力度。”

搞科研的人,他們在一些自己的專屬領域基本是屬於死硬和頑固的一群人,特別是沒有辦法在專業的理論上進行詳解,真是很難以讓他們接受觀念。李奇心裡在嘆息,他看到的是誠懇的保證,可是很懷疑這一幫子傢伙是不是真的會當回事。

李奇絕無可能為了去說服一幫子科研人員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某個專業,他只需要讓事實證明就足夠了。

柴油動機被應用在裝甲兵器需要到193o年左右,最先應用柴油動機的國家是蘇俄、日本、波蘭。這三個國家率先應用之後,其餘的國家經過研究6續跟上,似乎也就德意志死硬沒有跟隨潮流。

德意志為什麼沒有跟隨潮流?那就不得不說一點,起先德意志根本就沒有多大地涉及柴油動機的領域,等於是其他國家有技術積累德意志沒有。其他國家可以從友好國家獲取技術,且不管是不是最先進的技術,與德意志交好的那些國家……不提也罷。

李奇認為最合適的是什麼?到開戰前的一年,德意志的6軍坦克最次也要到四號的水準,說的不是原型坦克,是後面的衍生型號,然後4號坦克必須做出一些必要的更改,先就在裝甲上面。

德三在坦克的研製上其實存在彎路,總是認為越厚越重的坦克就是威猛,明明已經現了傾斜裝甲的秘密卻不屑一顧,那該是多麼的腦抽?

李奇認為四號坦克必須使用傾斜裝甲,那樣的話可以在有限的裝甲厚度上存在更強的防禦力,同時也能給坦克進行瘦身。

懂得玩車的人都會明白一個道理,車身的重量越大,耗油量就會越恐怖,轎車什麼的為了省油一般是採取減輕車身重量,但一般被認為不可取,也就是安全上存在巨大的隱患,比如日系車和歐美系車上的區別,日系車稍微一碰絕對是要出大問題,歐美系的車確實是重但安全有保證。

裝甲兵器自然是更需要講究防護力,可並不是越重代表防禦力越強,畢竟不是要碰碰車,摧毀它們的是來自炮彈。

“放!”

一聲“轟隆”響起,炮彈****出去,它集中了目標,可是並沒有造成穿透效果,是因為落彈點有傾斜而被彈飛。

就是一塊被固定的裝甲板而已,攻擊它的是一門45毫米的步炮。

現在其實也沒有什麼反坦克炮,只能是用步炮來進行攻擊。另外,在彈藥方面種類亦是真的不多,普通炮彈和穿甲彈絕對是有了,但是特種彈……不是毒氣彈,是脫殼彈、破甲彈、碎甲彈、榴彈等等,材料上也沒有多麼講究,如碳化鎢、鎢合金等等上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45毫米的步炮打了之後,新上場的是75毫米步炮,這一次炮彈擊中那塊3o毫米的裝甲亦是出現跳彈的狀況。

“將裝甲的傾斜板正。”李奇下了指示。

又是一輪新的測試,相同的鋼板,因為擺放角度的不同,炮彈射過去凹痕明顯增加,大口徑炮更是直接擊穿。

“領袖!”斯迪爾.加西亞一臉的佩服:“果然,角度是一種新型的裝甲科學!”

完全就是廢話了啊,要不窺探到傾斜裝甲之後,世界各國為什麼全部躋身進去,然後蘇聯的坦克裝甲厚度明明比德三要薄了不少,可蘇聯的坦克在倖存率方面就是比德三的坦克高?

其實李奇比較鬱悶的是,他不是什麼軍工出身,要不什麼陶瓷、散熱、聚合等等裝甲全給搞出來,那可就真的是有得玩了。

在裝甲上面,目前依然是體現在海軍上面,對於6軍的裝甲兵器雖說有些國家非常重視,但真的就沒有考慮為6軍的坦克研製合適的裝甲。

因為研究能力的關係,李奇在坦克裝甲上的選擇不多,只能是隨大流地選擇鑄造裝甲,然後再加上必要的裝甲硬化。他其實懂的真的不多,是詢問了工序和製造時間,再來看價效比和工時。

現在已經有德意志的科學家現改變錳、鉻、鉬、鎳、釩等各種不同的合金成分,或減少鋼鐵中磷、硫等易導致脆裂的雜質,也可獲得硬度高且韌性佳的優質鋼材,這是一個幾乎接近完美的開局,再加上對坦克的外形佈局上儘可能地最佳化,一款過防護力強勁的坦克就出現了。

“在負重輪方面?”很明顯,斯迪爾.加西亞就是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黨員,不然不會稱呼李奇領袖。他是一臉的期盼:“領袖有什麼要求嗎?”

李奇很想脫口而出,來個五對負重輪,畢竟一直在魔改的59坦克著實是太令人印象深刻了。但是他記得59坦克的五對負重輪一直被吐槽,然後他也真的對這個不是那麼熟悉,只是依稀記得德軍坦克好像都是8個負重輪和4個託帶輪?

“詳細進行研究。”李奇沒有在負重輪上面提過多的意見,轉而說到了自行火炮和坦克殲擊車的方面,講了一些之後,他又說:“可以有多樣化的研究,但一定要選擇最佳的方案!”

哇,好像很前沿的模樣!自行火炮?坦克殲擊車?從名字就能聽出到底是什麼用途。

沒錯,李奇可不光專注坦克,想要進行閃擊戰,那麼自行火炮就不能缺少,至於坦克殲擊車倒是可以相對降低研究度。

未來西線的戰場,英軍和法軍極為可能像是原歷史那樣的廢柴,李奇有些懵的是在東線。

德意志可以不打東線嗎?李奇到現在都還有些不確定,可不管會不會打,總是要有預備的計劃,不然到時候怎麼辦?

戰爭前期,德軍的裝甲師不會過4個,那是受於資源的拮据。

【其實……4個可能不夠,但……沒辦法了啊!】

是的,沒有辦法了,畢竟總是需要劃出資源給海軍和空軍,海軍是一開始就要做好破交戰的準備,空軍肯定也是一開始要有絕對的優勢!(未完待續。)8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