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個國家,怎麼說呢?一些地方真的是有值得尊敬的地方,例如他們竟然能夠只用一二十年的時間完成從農業到工業的轉變,隨後很快就能吃透從他國學習的工業技術,消化之後融合進自己體系的工業。〔網

“那是一個很有活力的國家,他們也有著估計是全世界最好統治的民眾。”保羅.約瑟夫.戈培爾很是感慨:“那是一個全民縮緊褲腰帶,萬眾一心捐錢捐物展工業的國家。這樣的國家用極短的時間完成崛起,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那是因為日本周邊沒有強國,他們從清國那裡賺到了第一桶金。”凱恩斯.瓦倫一臉的認真:“他們的運氣太好了,遇到了一個老牌而又腐朽的國家。換作是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因為戰爭的勝利,擁有一筆難以想象的戰爭賠款……”

好像……德意志也是這樣崛起的嘛!普法戰爭,德意志從法國那裡獲得了天文數字一般的戰爭賠款,直接讓德意志展成為世界第二工業強國。

要說起來,法國還真的是很了不起的,數十年賠完了戰敗賠款,國家的實力竟然還能增漲,經濟上也是一點不會輸給列強,令無數人懷疑舉國放貸是不是真的很暴利。然後……沙俄崩潰,蘇俄上臺拒絕承認貸款,法國懵了,全世界都笑了。

“舉國吃苦耐勞嗎?”李奇一臉的沉悶:“的確是一個舉國吃苦耐勞的國家啊!”

李奇對日本有敵意,他卻是無法隨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這就是為什麼要研究德意志與日本的合作項目。

日本與英國的蜜月期已經結束,他們想要靠攏向美國,似乎美國卻有些不樂意與他們愉快玩耍。

一個新興的列強底蘊上肯定會比較差,日本目前也不是那個自大到認為可以挑戰全世界的內閣當權,還是一個比較能夠看清楚世界局勢,也明白自身不足的內閣在治理國家。

加藤高明內閣在英國與之保持界線之後,他們深深知道日本需要有另外的渠道獲取技術,將橄欖枝遞向了美國,可是美國認為未來在太平洋上只能有一個絕對霸主,顯然並不想在技術上扶持日本,倒是一些生意可以做一做。

日本內閣幾乎是與全世界都在接觸,他們需要從國外獲取日本缺失的技術,用以補全工業化的整個體系,在當世幾個列強那裡碰了壁,眼光盯向了曾經的列強……也就是德意志。

德意志怎麼也曾經是世界第二工業強國,特別是在一些金屬冶煉和化學上屬於全世界的領先地位。戰敗後的德意志受到非常多的限制,因為經濟原因在一些科研領域上停滯不前,但相當多的技術依然是其它國家沒有。

“他們希望獲得裝甲鋼以及諸多的化學元素表。”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深皺眉頭:“真是不可思議的一次會談,他們沒有拐彎子,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請求。”

裝甲鋼有非常多的種類,各種不同配方生產出來的裝甲鋼在硬度、密度、重量、耐熱度……等等非常多的方面都不同。這可是一個大專案,沒有足夠的累積絕對不是某個國家可以用三五年就能夠摸索出來,是什麼玩意給了日本代表那麼強的信心,竟然提出這等非分的交易?

再說化學,牽扯到的方方面面更多,甚至可以說比裝甲鋼複雜不知道多少倍。化學是任何科學的基礎,元素表更不是爛大街的東西。任何知道化學的人都明白一點,化學無處不在,不管是研究還是製造任何東西離開了化學就等於失去基礎。

“他們說可以出錢,現金,英鎊或是美元。”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忍住怒火:“或許那一幫東洋猴子不明白一點,有些技術並不是拿錢能夠買得到的。”

該是憤怒到什麼程度才會讓一國的外交部長在正式的場合爆粗口?

日本真的不明白想要購買那兩樣東西需要什麼代價嗎?也許日本人是真的不明白,要不也不會像是十足的傻~逼一樣,還英鎊或是美元,他們拿得出數億乃至於是數十億的英鎊來購買整套資料嗎?然後知不知道資料該是多少紙張構成,要用多少輪船來裝那些資料?

說一句天大的實話,如果是用紙張來儲存資料,需要完備的鋼配方和元素組成,再加上化學的元素表,是用在組成自己的鋼產業體系和化學體系,幾十萬噸的紙張可能還不夠去承載那些文字和圖案構成的資料。然後,想要整理出那些資料,絕對不是一年兩年能夠辦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以說啊,提出要購買整套資料,那是逗人玩,還是腦子有病啊!?

“這是一個訊號。”保羅.約瑟夫.戈培爾說道:“長久合作的訊號。”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很明顯地愣了,他沉默了很久,只說了“也許”兩個字。

李奇也理解日本是在釋放訊號,一個想要互相靠攏,取得一系列合作的敲門磚。他在義大利的情報組織獲取了一些資訊,日本也向義大利進行了攻關,似乎動靜比在德意志大得多了,那是因為義大利好歹是戰爭國,不像要與德意志合作點什麼都要偷偷摸摸。

話說回來,義大利這個半農半工……工業實力在歐洲比一些小國強不了多少的國家,他們與日本到底能不能勾搭上?

李奇所知的情報中,法西斯黨魁貝尼託.墨索里尼與到訪的近衛文麿相處非常愉快,兩人多次在公開場合交談甚歡,貝尼託.墨索里尼對於能夠接過英國佬當“接盤俠”與日本建立友好關係很是賣力。

問題是,義大利能夠給日本什麼技術上的支援?教日本怎麼在多山地開農業?還是在航空領域上與日本展開合作?

“可以和日本慢慢談,至少取得一些善意的合作關係。”李奇還是知道日本的一些科研有自己獨特的展,像是航空和航海上就很值得德意志借鑑。他說:“也許……幫國內的造船公司找一些業務會很不錯。”

日本在搞自己的“八八艦隊”,搞了有些年頭似乎還沒有成型。李奇對日本展海軍那是十分看好,對於日本以後會有優秀的航戰也是持關注態度。

【與日本展開船業合作,哪怕是吃點虧,只要能夠累積經驗,對德國以後艦隊展還是有難以想象的作用。】

李奇還是真心佩服日本的喪心病狂,6軍展,海軍展,然後把自己玩死了。

當然,除了是把自己玩死了之外,日本海軍的展方向真的可以借鑑,學學怎麼用有限的資源搞出自己的大艦隊,海航戰上面也絕對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遠端航行和水平精確轟炸,再有就是魚雷研究方面。

按照目前的世界展趨勢,老牌列強維持著表面上的強大,一些國家必定是會不滿舊有次序的利益分配,還要加上德意志的復仇之心,再次爆戰爭的可能性不是機率的問題,是百分百。

李奇實際上真心不想按照原有歷史那樣幹,比如與義大利和日本靠攏,可是他很多夜深人靜的時候深思,德意志不與義大利、日本靠攏,那該向誰靠攏?

想一想吧,很多時候真的是有種深深的無力感,德國肯定是會再次動戰爭,不管是誰作為領導者都只能順從民眾的意願,而德意志的國家意志就是復仇。李奇時時刻刻都還做戰爭的相關準備,可是他又時時刻刻恐懼戰爭的爆,一切只因為德意志沒朋友……

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與英國相處得異常不愉快,可要是再次爆戰爭,法國分分鐘又和英國成為生死與共的好哥們,那與什麼情感完全就是沒有一毛錢的關係,一切就是因為局勢需要。

目前法國已經開始在點歪自己的“展線”,他們在商量要建造一條不可逾越的防線,是一條不可能被攻破的防線。有相關的輿論是那麼說的,只要防線建成,法國會永遠將敵人……也就是德軍擋在6地的國境外。

也就是說,法國人沒有任何意外地走進了“防禦至上”的深坑,他們在上次戰爭中用防禦戰打贏了戰爭,理所當然地認為戰爭爆之後是防禦的一方處於有利地位。

李奇非常關注法國修建防線的事情,關注的是這一次防線的修建會不會算上比利時的邊境。

要知道一點,沒有被改變的歷史中,儘管法國和英國依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齷齪,但齷蹉真沒有多大。這一個被改變的歷史中,法國和英國的齷齪無比大,雙方一度甚至是勢同水火,連帶一直緊跟英國腳步的比利時也受到了影響。

李奇從一點就能看出法國與比利時的外交關係起到變化,沒有被改變的歷史中,法國幹什麼都會拉上比利時。可是,隨著歷史被改變,法國看英國不爽,連帶英國忠實小弟比利時也有了變化,法國與比利時儘管是在戰後有一些合作,步調上卻不是那麼一致,從進軍魯爾區就能看得出來。

要是因為歷史的改變,法國在修建防線的時候不再考慮比利時的感受,修建防線將比利時邊境也給修上,那不止是李奇要哭,再次爆戰爭之後的歷史也必將改變。

讓德國與法國走到一起,合適嗎?要是看二十一世紀,也許真的是合適的。可……現在離二十一世紀還很久遠,法國沒有被英國和美國深深地傷透了心,兩國不論是從民族感情還是從實際利益,壓根就沒有站到一起的可能性。

“義大利和日本……”李奇語氣依然沉悶:“他們要搞什麼動機聯合研製?”

義大利有雄起的跡象,法西斯黨動不動就搞什麼遊行,古羅馬的形式一套一套,只差沒光明正大要恢復羅馬時代的地中海是內海。不過,貝尼託.墨索里尼不止一次對自己的黨徒說過類似的話,他就是奔著恢復羅馬榮光而去的。

要說起來,義大利在航空工業上的確是有一段黃金期,至少是在193o年左右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可是後面為了展開對巴爾幹和非洲的入侵,大部分科研資金是被挪用到了軍備展上面,導致本來領先的航空工業研究開始緩慢,甚至是隨著成功入侵阿爾及利亞、埃塞爾比亞,對入侵區投入資金過多,導致形成完全的停滯。

“總理,事實上日本也邀請我們加入。”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看上去無比的心動:“也許……我們是應該加入的。不止是恢復我們與各國的聯絡,也是……為了將來做準備。”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當然不知道李奇一直都在做戰爭準備,事實上除了一些核心人物就沒有多少人知道,證明李奇在保密工作上做得還算不錯。

“詳談,確認適合的話,可以派出代表團。”李奇沒有拒絕的理由。

那該是多麼操蛋的一件事情?明明知道是個坑,捏著鼻子也只能往下跳,因為至少是還有坑可以跳,不跳只能是孤家寡人。

李奇太清楚“未來的兩個盟友”是什麼操行了!一個是在美夢中不斷夢遊,簡直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另一個更誇張,一開始就是向著作死的道路前進,專業作死三十年。

【那該死的玩意,因為戰爭成了暴戶,結果是渴望更多的戰爭,偏偏像極了腦癱一樣,國策一變再變!】

德意志不與日本結盟的話,不會在珍珠港事件之後招惹美國?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德國與日本是不是盟友,只要美國一旦進入戰爭狀態,下一步向德國宣戰根本就是必然。甚至可以說,哪怕是沒有英國佬低聲下氣毫無骨氣地跪求,美國佬也絕對不會允許德國成為歐洲霸主,那違背美國佬近百年的國策佈置。

只能是和兩個不靠譜的夥伴湊堆了啊!李奇在思考的是,能不能趁時間還早,好好地玩一把小夥伴養成計劃?(未完待續。)8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