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毫不開玩笑的講,比起6軍裝備,李奇重視空軍裝備真的會比較大,他不是帶著什麼歧視,更不是因為自己是空軍出身,實施情況是沒有足夠能夠牢牢佔據制空權優勢的空軍,地面部隊再強大也是挨炸的貨色。[ 〈〈

至少第二次世界大戰擊毀坦克最大的是什麼嗎?不是火炮,或者是殲擊車、坦克本身,是來自天空的精確轟炸!

是的,沒有看錯,坦克最大的對手不是來自於同樣的坦克或什麼其它地面武器,是擁有精確俯衝轟炸能力的飛機。

是哪個國家現空中的攻擊最容易擊毀看似強大的坦克?是德三自己的空軍,他們在入侵蘇聯的時候,依然是以二號、三號、四號坦克居多,甚至是四號坦克的數量都嚴重不足,而當時蘇聯已經有成建制的T34。

德三的地面部隊難以與蘇聯裝甲力量抗衡,是佔據了制空權,能夠讓飛起來慢悠悠的斯圖卡進行愉快的精確轟炸。

後面,盟軍正是從蘇俄戰場窺探到這個秘密,導致盟軍在後面壓根不重視展什麼犀利的坦克,只要掌握住主控權,分分鐘呼叫空中支援,就能夠將德三的裝甲部隊擊潰或是轟炸不敢冒頭。

李奇既然已經知道歷史的必然性,真的是無法忽視空軍的重要性。當然,也不是說他不展地面裝甲部隊,畢竟真正能夠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依然是地面部隊,空軍強大了也是在服務地面部隊。

受制於油料的關係,李奇哪怕是想也絕對無法大規模展裝甲部隊,他還得捏著鼻子繼續向第二帝國那樣扶持牧畜業,比如對那些牧養戰馬的農場主們進行投資。

對,李奇的設想是,展一些必要的裝甲部隊,但規模不會太大,後勤上面更加沒有可能準備太多的汽車,除開利用達的鐵路系統,戰場的輜重補給會投入龐大的騾馬。

比較幸虧的是,到戰爭爆之前,德意志的鐵路貫通必然是會完成,這個關乎到的是振興經濟的一部分,亦是解決就業難題的最佳解決方式,既是修路。

用四五年的時間來專注修路,搞一個大規模的修路大軍,這一套其實就是小鬍子的策略,既能夠解決就業困難,還能依靠這樣的方式偷偷練兵。李奇要的事情稍微有差別的就是,他搞的就是建設兵團,直接就是以半軍事化的組織公開化,這個也是他跟小鬍子處境不同。

在裝甲兵器上,李奇大概不會浪費過多的資源大肆生產一號、二號。

從1926年開始,一號坦克就會上馬,進行實際上的研究,順利的話年尾樣車就該出來,進行必要的經驗累積之後,該上馬的就是二號坦克。

實際上李奇並不是那麼樂意在原有的道路上走下去,無論是對空軍還是6軍,一些關鍵性的兵器研製上,他已經是鐵了心外行領導內行。

明明知道什麼路走不通,眼睜睜看著就牛角尖鑽下去?李奇真心不想某天在地堡舉槍自盡。

明明知道歷史潮流的展是什麼有利,哪怕是再沒有專業的知識,有邏輯思維沒有,有想象空間沒有,能說不,有權柄嗎?李奇似乎該有的都有,他不需要自己去專研,需要的就是向專業的人描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該怎麼辦到就是相關科研人員的事情了。

“液冷?風冷?”胡戈.容克斯深皺眉頭,說道:“閣下是出於什麼考慮?”

李奇知道胡戈.容克斯就是一個對戰爭持反感態度的人,他沒說是要為以後的戰備做技術積累,說道:“我們都知道不同的動機在某些空限的度不一致,甚至並非任何一種動機都能適應所有的空域。”

胡戈.容克斯很認真的點頭:“的確,哪怕是相同的外形,動機不同,在同樣的高度揮出來的效能也不會一樣。那是受到燃油機內部構造,乃至於是輸油系統的區別。”

李奇比較清楚的是,高空幾乎是沒有什麼風冷動機能夠維持正常的工作,那是因為高度越高,不管是空氣、空壓、乃至於是冷度都不同,因此液冷才是高空的適用性。

“我們現在有航程遠的飛機,但是它的飛行度太慢了,並且載重力方面也根本不行。”胡戈.容克斯做出了思索的表情,說道:“它還是一款四型別的飛機,就是因為受制於動機的效能。”

容克斯飛機生產公司有自己專門的研究實話並不顯得多麼專業,他們專業的是對飛機的架構,關於什麼樣的外形和構造上面,對於動機只能說是少有涉及。在這種前提下,容克斯雖然能夠自主研製動機,但是在效能上真心也就中等水平,與之國際一些頂尖的公司比,那是絕對比不了。

所以咯,別看現在容克斯在世界民用市場佔取的份額不錯,那只是因為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在技術上也就只有飛機構造上領先,其它方面則幾乎是全面處於落後。

現在德意志的飛機生產公司並不多,除了容克斯也就是亨克爾,其中亨克爾飛機生產公司是一家1922年才剛成立的公司。

亨克爾飛機生產公司的出現必然是有李奇的影子,不但是亨克爾本人,李奇連韋恩赫爾.馮.布勞恩都給拉了進去。

德意志在噴氣飛機的展上,亨克爾飛機制造公司先有這樣的概念,比較可惜的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取得應有的重視。

李奇並不清楚噴氣飛機不被重視是因為什麼,大概能猜出是因為技術不成熟的原因,可亨克爾是在1935年就展開對噴氣式飛機的研究。

一樣新鮮事物很多時候就是缺個“點子”,李奇再怎麼也是穿越者,不說對什麼知識專不專業,但他至少知道佈局是個什麼樣子,大概的機型又是什麼樣吧!他最近很希望與亨克爾好好聊聊,不用談太深入的問題,知識試探一下有沒有相關的想法。

“我們正在與美國和英國的幾家公司交流,可能會購買他們的一些動機專利。”胡戈.容克斯說這話的時候一點尷尬都沒有,他說:“要是福克沒有受到制裁,也許找福克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福克飛機制造公司現在是荷蘭人的產業,但是安東尼.福克自身陷入非常大的麻煩,導致一些科研上是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目前在飛機產業鏈上展最快的是美國和英國,一個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另一個是世界霸主。

美國的飛機產業鏈展之迅遠想象,可是……他們在尖端的科研上邁的步子說實話並不怎麼樣,沒有太過高階的東西,但產量真心是驚人。

英國在科研實力上現在還處於世界霸主的高峰期,目前的飛機展產業中,英國人研製的飛機飛行度最快,其次是一個令人比較意外的國家,來自義大利。

得說一句天大的實話,義大利在歐洲並不是什麼強國,甚至可以說義大利在工業展上也真心是不怎麼樣,但偏偏義大利在航空工業上的展很搶眼。

上一次的飛機競比賽中,獲得第三名的是瑞典。瑞典參賽的公司叫賽德斯飛機研究製造公司,他們是以微弱的成績輸給了義大利。

賽德斯飛機研究製造公司的席研究官叫威利.梅塞施密特,他是一名瑞典籍的日耳曼人。

好吧,那分明就是李奇在瑞典的一家“借殼”公司,威利.梅塞施密特也是那個“威利.梅塞施密特”。

威利.梅塞施密特為李奇服務的時間是從1919年開始,有了第一次合作之後,他就被李奇聘請,考慮到戰後德意志既是混亂又經濟困難,他對李奇開出的一些條件根本就無法拒絕,結果就上賊船了。

現在德意志的飛機公司其實不少,但是出名又能經營下去的飛機公司卻是不多,比如巴伐利亞(王國)曾經也有自己的飛機制造公司,可後面被奧地利人收購去了。現在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公司的名字沒變,甚至廠房也沒有挪動,可是……不管是生產還是研製都屬於停頓狀態,不是投資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公司的奧地利金融家卡米羅.卡斯提李奧尼沒錢,是這家公司已經完全落後,研製出來的東西也著實趕不上潮流,只能是半死不活撐著。

李奇現在的資金很有限,想做的事情卻太多,他需要一個凱子……

凱子很快就會送上門來,搭橋牽線的人是羅斯柴爾德家族,親自跑到柏林的人依然是內森.羅斯柴爾德,因為這一次合作其實是上次的延續。

“是的,白衛軍知道自己的處境,他們已經覺那些國家並不會真心幫助他們,需要尋求真正能夠幫助的勢力。”內森.羅斯柴爾德一臉的矜持:“實際上我們就是,但領袖閣下也明白,再強大的家族也無法與國家力量相比,所以我來了。”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高爾察克現在是總統了,他是俄羅斯民主聯邦的總統。又是民主,又是聯邦,聽著真的怪怪的,但就真的是這樣的名字。他們本來還想叫遠東共和國來著,但有人比他們更早下手。(這點不能寫,會被封)

國家的名字是什麼無所謂,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高爾察克目前最迫切的是,趁著蘇俄最虛弱,最難以打破平衡,也是最佳的時機,開始屬於俄羅斯民主聯邦自己的工業基礎建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西伯利亞很大,資源肯定也多,要不後世“俄羅斯天然氣、石油公司”怎麼吃老本?在這麼一片土地上建設工業,那可是一個大蛋糕啊!

“領袖應該知曉一點,我們之前的理解可能是錯誤的,白衛軍並不窮,至少在貴重金屬的持有上我們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內森.羅斯柴爾德臉上帶著十足的笑意:“我們獲得了12o噸的黃金,是的,就是硬通貨黃金,那位總統先生,他在第一個階段會拿出這筆黃金,打算從日本那裡採購一批包括軍火在內的生產線,但大部分是輕工業機械。”

“日本?”李奇很明顯地愣了一下,後面用著恍然的語氣:“是了,一開始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高爾察克就是打算從日本那裡購買軍火。”

那並不是什麼秘密,甚至可以說這樣的事情在尼古拉二世健在的時候就已經敲定,可惜的是來不及執行,沙俄帝國就崩潰了。

“先生,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一點,那就是沙皇給予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高爾察克的黃金其實沒有失蹤?”李奇無比重視這一點。

內森.羅斯柴爾德搖了搖頭:“這一點我們怎麼可能知道呢?”,他表情逐漸轉為嚴肅:“相信領袖知道一點,在上個世紀的時候,日本與清國生過戰爭,我們家族在那場戰爭中做了一些什麼?”

李奇當然知道,他只是點頭,等待下文。

“日本能夠擁有足夠的軍費,是我的家族為他們操作。所有人都認為我們的家族在那一次戰爭中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實際上那是假象,我們並沒有獲得應該得到的回報。應該說,與之預期的回報相比,獲得的回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內森.羅斯柴爾德雲裡霧裡的說了一些,像是話題中有什麼禁忌一般,稍微一提就點到為止,他停頓了一道:“因為後面的一系列原因,我的家族與日本的關係從親密變成了敵視,所以……我們打算讓本來屬於日本的生意轉到幾個國家,不知道領袖閣下有沒有興趣?”

羅斯柴爾德家族投資日本的戰爭並不純粹,他們想要獲得利潤,但利潤只是一方面,他們要的是控制日本的經濟,不過後面遭到了日本國家力量的反抗。李奇大概是知道一些,但靠不靠譜一直沒有一個定數。

對於在12o噸黃金上插一腳,李奇那個是大大的有興趣,但……事情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未完待續。)8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