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195年除了德意志之外,世界各地……尤其是以美國為準,經濟都是呈現出異常繁榮的一面。

美國的經濟繁榮到了什麼地步呢?就是各方各面的產能都是狂飆。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得到歐洲各國的太多訂單,美國政府非常鼓勵創業。有了歐洲訂單美國經濟形勢不但大好,並且工廠像是雨後竹筍一般冒了出來。在戰後的6年,美國國內的工廠那麼多,自然是會生產商品,呈現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的實力。

能夠生產產品自然是極好的事情,畢竟那是工業實力的一部分,可要是生產出來的商品過多,導致市場吃不下,那從另外一方面來講則就是悲劇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的數年,歐洲國家依然依賴來自美國的商品,尤其是以一些輕工業民用商品和農產民最為需要,但是到了194年情況起到了一些變化。

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的5年,歐洲大陸上的國家基本已經緩過氣來了。

本土沒有遭遇到什麼攻擊的英國首先回過氣來,他們擁有全世界所有國家中最大最廣袤的殖民地,之前是因為戰爭沒有辦法排程過來,因此才會去依賴美國佬。實際上戰爭結束之後第二年,英國就已經沒怎麼向美國佬下訂單,是取用於殖民地的資源。

到了194年,法國也從戰爭的經濟傷害中走出來。他們清理被打爛了的北部和西部時期向美國佬進口了不少的東西,從美國欠法國錢,到美國欠法國的債務基本清空。後面,法國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美國起初講的是概不賒欠,後面倒是貸款了一些錢給法國,法國反過來是欠了美國佬的債務。到後面緩過氣來,自然是不向美國佬進口商品了。

依然還在向美國購買商品的國家卻是依然不少,不過大多是戰敗國,比如德意志和各自獨立的原奧匈帝國國家。其中德意志向美國的進口額度最大,再來就該是巴爾幹地區的一些新國家,只是這些國家基本上都是窮鬼,只能是依靠借貸過日子。

美國為了掌控多國經濟,向歐洲放出了很多的貸款,每一筆貸款的背後都有政治目的,像是想要獲得德意志的貨幣發行權,然後需要巴爾幹那些國家做一些政治承諾什麼的。

一直給予貸款,然後再賣給窮鬼東西,不管是有什麼政治目標,類似的經濟發展肯定不是良性,到了後面實在是有些撐不住了,只能控制貸款,結果就是美國生產出來的商品越來越滯銷,眾多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

東西賣不動的話,基本走的就是一種促銷的模式,但促銷會有一個底線,要存在一個合理的利潤範圍,一旦是超過底線,寧願是爛掉也不願意賣出去。

“現在基本上是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比如自由之聲報道的薩克斯州事件,農場主們嫌棄牛奶價錢過低不願意販賣,將成噸的牛奶倒進了河流,旁邊卻是一群用渴望眼神看著倒進河流牛奶的民眾。”

“是的,經濟看似繁榮,可那是建立在砂礫上的繁榮。他們的產能已經遠遠大於市場需要,必然是會出現惡果。”

“那麼關於必要的採購清單,這一次前去美國是進行採買合同簽訂?”

“對。我們需要購買的東西不少,基本上石油和有色金屬必須要有,並且是數量越多越好。”

李奇穿得非常正式,應該所有人都穿得非常正式,畢竟他們等一下需要去參加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的葬禮。

他們在的是關於沃瑟豐克領隊,阿道夫.希特勒作為副領隊,要到許多國家出訪的事情。

因為是代表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前往各國,事實上是需要進行知會,讓各國選擇接不接待。電報被發出去之後,第一個回應的是英國,然後是美國、法國。一些國家也是萬分歡迎,比如奧地利、瑞士、西班牙啥的。

白了,李奇派出這麼一個團隊,一方面是為了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掌握德意志權力在進行攻關,另一方面就真的是出去大採購的。

為了進行大採購,李奇幹了一件不知道對錯的事情,他分別將10噸黃金分成了兩個部分,又分別存入了英國和美國的幾個銀行,又有一些是換成了英鎊和美元。

拿德國馬克去採買?拜託!現在德意志的馬克快趕得上廢紙了,面值大得有些誇張,實際價值卻是買一條麵包需要拉上一整車的馬克。用德國馬克去國際市場購買東西?適合嘛!

黃金的來源李奇不用解釋,其實英國和美國也沒有問,他們愉快地接受黃金,然後給出印刷出來的紙幣。在這一件事情上,英國和美國又展現出了不同的一面。

英國佬要求李奇簽訂一項協議,就是要求李奇長久性地將黃金存在英國的銀行,但卻沒有給予什麼回報,不得不真的是盡顯地球霸主的霸道。李奇沒有什麼反抗就在協議上簽字,他知道這麼做或許吃虧,但是卻能爭取英國佬的好感,可以在很多方面獲取支援。

美國佬同樣希望李奇能夠長久性地將黃金留在美國,但他們是拿出了相關的優惠來進行利誘,比如什麼稅收優惠啥玩意的,然後會在一些商業貿易商由政府提供方便。當然,只是提供方便,李奇想要買什麼東西,一切還是需要與生產商自己敲定。

現在從美國買東西還是比較實在,大部分的生產商因為商品賣不出去,只能是減低價格,雖他們沒有利潤寧願不賣,可是比起往常可是優惠了非常多了。

“我們會掌權,在開始的時候,叫囂歸叫囂,但不能真的幹太激進的事情。”李奇猶豫了一下,又:“我們甚至還要一部分滿足那些國家的利益。”

都是玩政治的,基本明白政治怎麼玩,所以輿論的控制是重中之重,賣國歸賣國,但要懂得忽悠民眾。

“領袖,只要獲得沙皇的黃金,我們就能夠重新將貨幣權拿回來了。”阿道夫.希特勒安慰道:“不會太遠了。”

“……”李奇知道不同的環境會造就不同的性格和命運,就是沒有想到阿道夫.希特勒沒有標誌性的鬍子,怎麼也會顯得有些幼稚。他:“不,除非是有大變動,不然哪怕我們是有再多的黃金,非但不是好事,反而會是禍事。”

美國佬已經開始在和英國佬對抗了,是關於世界貨幣權的對抗。

這一場貨幣戰爭的對抗中,美國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連集中英鎊兌換黃金,甚至是要求或忽悠法國一塊拿英鎊兌換黃金的事情都能幹得出來。兌換風波很是讓英國鬱悶,也是搞得灰頭土臉。雖然現在貨幣是和黃金掛鉤,可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會虛增貨幣,比如有價值1英鎊的黃金,就敢印上英鎊的紙幣。其實倍還算是保守了,很多國家是有價值1的黃金就敢印10的紙幣。

英國佬這一次是被美國佬和法國佬聯合一起坑了,美國佬是想要打擊英鎊的國際貨幣地位,法國佬更像是對被轟炸耿耿於懷想要給英國佬找不痛快才那麼幹。

德意志是戰敗國身份,擁有一些黃金和擁有非常多的黃金是兩個概念。少量的黃金雖然會讓各個國家眼饞,但他們不會動手搶。一旦超過一定數量的黃金出現,德意志頭上可還有一個《凡爾賽和約》的緊箍咒,到時候他們才不管那筆黃金是國家的還是私人的,哪怕是再次發動戰爭也絕對會動手搶!

“採購資源的事情就交給沃瑟,他是經濟上的專家。”李奇非常認真地看著阿道夫.希特勒,道:“阿道夫,你在與人交流上有著非凡的魅力,通常能夠真誠地打動他人。應該發揮你的優勢,在應酬的時候獲得更多人對我們的認可,使得他們同情和支援我們。”

阿道夫.希特勒也不知道是該鬱悶還是高興,一臉迷糊地著頭。

赫爾曼.戈林忍很久了,他開口:“那麼我呢?”

李奇看向保持住身材沒變胖的赫爾曼.戈林,笑著:“你是政要,不是嗎?”

什麼是政要呢?就是一種萬金油,哪裡需要抹哪裡,需要幹什麼就扮演什麼角色。

“好吧,我倒是可以試試為咱們的飛機公司拉一些訂單。”沒有變胖的赫爾曼.戈林還是比較風流倜儻的。

的飛機公司就是容克斯,正確的法是一家私人的飛機公司,不屬於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財產。容克斯的股份分佈比較雜,胡戈.容克斯本人持有1%,李奇持有8%,其它是被分配出去,像是赫爾曼.戈林、阿道夫.希特勒……等等很多黨內的人都擁有股份,只是或多或少罷了。

德意志不允許擁有空軍,想要發展飛機只能是選民用,客機的研究上容克斯公司走到了世界前列,但是……訂單上因為受到各國壓制,著實是不怎麼好。

在李奇的計劃表中,容克斯這一家飛機公司可是日後發展轟炸機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發展大型客機有掩護效果,要是弄起國際航空也能提前進行各種勘探。

眾人正在話,敲門聲響起之後,有人通知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的葬禮馬上就要開始了。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並未被舉行國葬,但是應該到場的人基本都是會來,他的葬禮並不隆重,墓地也是在柏林的公共教堂的墓地,應該與之身份真的不是那麼符合。但!那真的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得罪的人太多了,名聲也真的是不佳。

公共教堂的人不少,可是大多是政治人物,只有少數的一些民眾過來參與,現場也沒有見到多少媒體,無論怎麼看葬禮的規格真的是不高。

李奇出來的時候,一陣鎂光燈閃爍,那並不是媒體照相,是葬禮上必要的一次留影。

現場的政治人物真的頗多,可是這麼多政要卻吸引不來媒體,不知道該德意志的媒體事業不發達好,還是誰都不重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的葬禮。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聽起來可能有些奇怪,但弗里德里希.艾伯特是一臉哀傷地站在走廊附近與每一位路過的客人握手。他可不是詐屍還是什麼,實際上他是“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的兒子。

西方社會名字重複很正常,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什麼什麼。

國家領導人去世之後沒有國葬,可以明的問題太多了,對於這德國社會民主黨不是沒有爭取,可是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不但沒有國葬,實際上各國過來的人級別也不高,讓前來參加葬禮的人都有各自的心情,但統一的是悲哀於德意志的國家地位遭受空前的蔑視。

是的,德意志戰敗了,被各種各樣的條約所限制,但德意志依然是歐洲的人口最大國(無視蘇俄),但真的是被蔑視了。這就是戰敗的下場,這就是弱國應該被輕視。

葬禮致辭的人是艾伯特,他沒有太多的事情,只是講了一些自己與父親時候的故事,然後就結束了。

事實上不應該是這樣子的,按照慣例應該講一下大艾伯特一生的事蹟,然後再引述一些成為總統之後幹的事情,畢竟身為一國的領導人怎麼也該是對國家有過一些痕跡。但是,沒有!就是沒有!

前來參加葬禮的漢斯.路德必須進行一些悼念,他倒是有一些大艾伯特在政治上的理念,著重講的是鎮壓國內的布爾什維克黨人。這些話題目前也是歐洲最能談的,因為大多數國家都視布爾什維克黨為洪水猛獸。他也就只講那一些,然後以一句“是個值得尊敬的人”作為結尾。

另外一些政要,願意的就上去講兩句,不願意的也就那樣。

李奇並沒有在葬禮上講話的安排,他就是靜靜地聽和看著,等待著致辭結束的自由時間,那個時候政客們會進行必要的交流。(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