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從1919年到194年其實除了革命、煽動和醞釀仇恨之外,其餘的一切都是處於停滯的狀態。

工業不用了,生產機械幾乎是被英國、法國、比利時不斷拆,那是一個戰勝國看上了什麼就能直接開口要的年代,因為德意志身上還背負著欠他們的賠款。

經濟?從失去貨幣自主權之後,德意志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經濟,更加別德意志身上背負著超鉅額的債務。來來來,這種情況經濟怎麼發展?

“我們要那麼多的法國法郎和英鎊做什麼?”曼弗雷德.馮.裡希特霍芬是黨內的三號人物,但是他除了開飛機打仗,似乎懂的東西不多?他:“我們現在有44億的法國法郎和1.億的英鎊。”

法國法郎現在其實也不值錢,戰後法國法郎的貶值率有大,甚至是英鎊也少有貶值。當然的是非金法郎和非金英鎊。

那些錢哪來的?毫無疑問就是李奇賣掉了從法國搶的機械和藝術品,買方有複雜,北歐和南歐,只要是想買的就沒有李奇不賣的。許多物資是賣了現金,不少是以礦產和農作物交換,他們也才能在巴伐利亞州將配給制度繼續搞下去。

44億法郎和1.億英鎊看上去很多,對於一個家庭當然是這樣,但是對一個政黨來只能還算不錯,哪怕是還要加上1億的金馬克也是如此。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戰前,1英鎊等於0帝國馬克。現在,1英鎊等於50馬克依然沒有熱願意換。”李奇其實有許多憂愁的事情,家大業大花銷也就大,看著挺有錢,實際上根本是入不敷出的拮据狀態。他蹙眉道:“未來的數年,德意志經濟崩塌已經無法避免。我們的經濟也會逐漸被美國佬所控制。”

曼弗雷德.馮.裡希特霍芬知道英國和美國正在爭奪對德意志的經濟控制權,似乎是美國人稍微佔了一些上風?

玩經濟侵略遊戲的話,美國人從18就開始在玩了,他們總是會拿出看似對對方比較有利的方案,實際上是暗藏著一處處的陷阱…………,m.□.c↘om,像是歸還“庚子賠款”就是那麼一回事。知道的人無法聲張,不知道的人就該感恩戴德,就好像發生在二戰的“租借法案”一樣,後續的效應就是讓丘吉爾領導的英國打贏了戰爭卻失去了帝國。然後,是誰接任英國佬成為霸主,毫無疑問就是美國佬了。

“暫時沒有可能推動工業復甦,魏瑪政府辦不到,我們更加辦不到。”李奇環視了一下在場的所有人,悶聲悶氣地:“戰後的世界各國,或許會呈現出一副市場繁榮的景象,但與德意志絕對無關。他們不會允許我們的商品入境,另外可以進口德意志商品的國家卻是會設立高額的關稅,不是他們刻意那樣,是國際聯盟需要壓制德意志的工業。”

《凡爾賽和約》被簽訂,魏瑪政府的名聲已經臭得和****一樣,甚至比****都還要臭上那麼一些。所有人都在指責弗里德里希.艾伯特是一個賣國的總統,然後他的那一屆領導層是賣國的政府,但是沒人能夠提出有效的方案出來。

德意志現在就是一個支離破碎的國家,中央政府只能向極少數的城市發布命令,各地社會黨人因為《凡爾賽和約》的簽訂,可以更加理直氣壯地反對魏瑪政府,甚至是本來持中立態度的民眾亦是開始反對政府,但誰又能體會魏瑪政府的苦?

其實體會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等人的苦楚就不必了,就是他們將原本可能獲得戰爭勝利的國家給搞成現在這樣。目前這麼一幫人,他們遭遇到了難以收拾的爛攤子,開始祭出“民族”這杆大旗,希望用民族大義來呼籲那些調皮搗蛋的政黨和民眾能夠消停一些,然而根本就不被買賬。

現在不是光用口號和民族大義就能夠讓動盪停止下來了,因為正在出賣民族和國家的就是本來應該領導那些人民的政府。政府自己在出賣民族和國家,又去喊著為了民族和國家啥啥啥的,怎麼看都沒有什麼服力啊!

“巴伐利亞州可以擁有萬的陸軍名額!”赫爾曼.米勒看上去有些胖乎乎的,他現在是一副嚴肅到眼角皺紋可以夾死蒼蠅的地步。他看著李奇,道:“是有正規編制的部隊,他們可以聽從州政府的領導。作為交換,巴伐利亞州需要每月固定數量向柏林支援糧食。同時,巴伐利亞州應該幫助周邊的州鎮壓那些暴徒。”

赫爾曼.米勒是目前的魏瑪政府總理,先前的古斯塔夫.阿道夫.鮑爾降職成為副總理和財政部長。

“鎮壓周邊的暴徒武裝沒有問題,但是糧食……一粒都沒有!”李奇將魏瑪中央政府的行看作是在敲詐,實際上也的的確確像是敲詐。他阻止了赫爾曼.米勒將要話,開口道:“事實上應該是柏林政府支援巴伐利亞州!我們受你們領導,會繳納應該給予中央的一切,但不應該繳納的,不可能付出!”

給巴伐利亞州萬陸軍名額?還交給州政府指揮?那就是私軍咯!

《魏瑪憲章》裡面有這樣的條文嗎?沒有!

巴伐利亞州會有國防軍的駐軍,根據《魏瑪憲章》地方駐軍在不違反一定基礎的前提下,需要配合州長。這樣一來,李奇只要是州長,國防軍在巴伐利亞的駐軍就需要聽從他的命令。

魏瑪政府是不是病急亂投醫,李奇不想知道,他倒是覺得那分明就是一個陷阱!或者是近一步的試探?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一直在壓制選舉,不願意進行一次新的選舉,因為他萬分清楚一旦展開選舉自己必定是會下臺。

要魏瑪政府的政體,奇怪就奇怪在總統可以暫停選舉,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選舉。所導致的是,德意志國(就是魏瑪共和國)時期的選舉年很混亂,有時候可以1年選舉一次,有時候又是年或4年。

《魏瑪憲章》之下的德意志國簡直就是獨裁者的天堂!千萬不要忘記魏瑪憲法裡面有那麼一條,既是總統有權利任何時間任何地解散國會,除非是使用暴力手段,不然不管是民眾或者是國會都無法罷免總統。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當然不會展開選舉,他的理由是各地正在動盪,無法形成有效的選舉。但是他無法阻止一,那就是關於國會的選舉。

德意志剛剛戰敗,各地的混亂還在持續,國會選舉選的是議員。在這種現狀下的選舉,又根據《魏瑪憲章》給予的民主,大概就是那些控制城市的政黨都會擁有席位,並且是進入國會的政黨絕對會比想象中數量來得多。

不出意外的話,赫爾曼.米勒很快就會倒黴,是他代表德意志在《凡爾賽和約》上面進行簽字。

若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名聲非常臭,執筆在《凡爾賽和約》上面簽字的赫爾曼.米勒絕對更臭,將導致古斯塔夫.阿道夫.鮑爾起碼還能在卸任總理之後當副總理和財政部長,赫爾曼.米勒一旦卸任就只能是消聲滅跡,除非是總統再次需要一個人背黑鍋才想到他,不然就是從此與政界無緣的命運。

“既然制定了一套規則,那麼就需要去遵守。再則,我並不需要什麼正規軍的部隊名額。”李奇沒有表現出任何尊重赫爾曼.米勒的模樣,他甚至都不掩飾自己的厭惡,道:“我有一支受到總統和協約各國認同的軍隊,他們不在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框架內反而更好。”

“那麼……”赫爾曼.米勒沒有因為李奇表現出來的厭惡有什麼火氣,他知道自己現在是個什麼名聲。他了頭:“我們需要付出什麼才能得到巴伐利亞的糧食?”

李奇一再重複的一件事情是對的!亂世裡面,誰掌握了糧食誰就是老大,是掌握了糧食等於受到民眾的支援。

看看巴伐利亞,儘管失業率和其它地方沒有什麼不同,可是沒有出現什麼亂象。沒有亂子只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他們不會餓死。

再看看另外一些地方,包括柏林要是三天兩頭沒有一陣槍響都屬於不正常,一切只因為許多人不搏一把會被餓死。

赫爾曼.米勒艱難地:“他們也是你們的同胞……”

“別介,咱們都是玩政治的,那個就沒有意思了。萬能的民族抹布,拿出來忽悠民眾都沒有效果,來對我那些?”李奇看上去有些冷酷,他:“我是巴伐利亞州的州長,需要負責的是巴伐利亞民眾的肚子,其它地方並不歸我管。等哪天他們歸我管了,我會負起應該擔當的責任。”

赫爾曼.米勒那一刻覺得自己是有傻,都是玩政治的,那些虛話幹麼呢!他深呼吸一口氣,:“國會選舉,按照貴黨目前在巴伐利亞獲得支援,能夠在國會裡獲得至少8%的席位,那麼……李奇先生有沒有想過就任政府的總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