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楚看著他們再一次點點頭,卻沒再說什麼。

胡楊兩個人得了他同意,心裡一陣高興,能入了霖王的眼,今後他們的前途自然是無量。於是兩個人開始賣力地幹活起來。

王太醫幾個聽到隔壁的院子裡熱火朝天的喧鬧聲,心裡一陣煩悶。

"一個黃毛丫頭帶著十幾個毛都沒有長齊的小子,能做什麼?王爺呀,怎麼就被她給迷惑了?"黃太醫嘀咕。

"不想活了。"馬太醫阻止他。霖王也是什麼人能隨便評論的嗎?

"不累?早點兒休息,明日一大清早就要起床過去了,可憐我這把老骨頭喲。"王太醫最狡猾,心裡再不滿,他也不會說出來。

聽了黃、馬兩位同事的話,摸著腰第一個進屋子裡睡覺去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還沒有大亮,果然就有人喊人起來吃飯了。

王太醫幾個不滿卻也按時起床了。

大家匆忙吃了簡單的飯食,然後又坐著馬車進了城。

到了病區一看,城中原來的郎中們已經在忙碌了。

蘇青青幾個人有些汗顏,他們好像有些懶惰了些。

一行人也不敢耽擱,立刻坐下來開始看診。

"謝謝姑娘,謝謝郎中,我兒子一夜好多了。"昨日的婦人過來見到他們跪地就磕頭。

"我再看一下。"蘇青青走過去。

年輕人吐血已經止住了,臉上的潮紅也退了很多。

在仔細把脈和聞診過後,蘇青青又下了醫囑。

學堂的學子立即接住了單子,然後到後面抓藥去了,還有一個拿了吊瓶過來給年輕人掛上了針,接著用鑷子抓住藥棉蘸了軟膏給他塗了藥。

一系列動作下來,兩個人配合得非常流暢。"看住藥瓶,發現藥水要結束立刻喊人。"

"哎哎,我看著了。"婦人瞪大眼睛看著藥水瓶子。

兩個時辰,許多的重症病人都掛上了藥瓶,抹上了藥膏。

帶來的人熬藥跟不上,就有百姓主動過去幫忙的。

上百個爐子上冒著熱氣,連空氣中的瀰漫著草藥的味道。

穿戴防護服的侍衛每隔一個時辰就會進來收集病人的排洩物或者是嘔吐的物體,然後到指定地點去處理。接著還有侍衛揹著噴壺四處消毒。

總的來說,接受了鼠疫知識培訓的家屬和病人也知道了,講究衛生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了。

到了下午的時候,又有重症病人在逐漸好轉,這下子所有的病人也看出了門道。

小姑娘這邊的郎中醫術要比太醫那邊好得太多,兩邊看病的隊伍就悄悄的發生了變化。

"王太醫?"黃太醫看到自己這邊寥寥無幾的人數和蘇青青那邊老長的隊伍有些難堪。

太醫院的太醫竟然被幾個野郎中比下去了,他們的臉在渭城算是丟盡了。

"我們過去看看,也跟著學學。"渭城的郎中們卻沒有他們那麼多的糾結。

一個個面前沒有了病人幾個郎中相繼到蘇青青那邊詢問去了。

蘇青青也不藏私,關鍵時刻多一份力量還是多一份把握的。

"病人分為寒症和熱證,每一個症狀當中又分為上焦、中焦和下焦的症狀,其中,接著還要分為輕重虛之症,只要對症下藥,就能將病人治癒了。"蘇青青一邊給病人治療,一邊嚴肅地給大家講解。

渭城也有名醫,只是他們根據藥書診斷,對所有的病人都用了同一種湯藥,所以治療的結果並不是很好。

此刻聽了蘇青青的講解,簡直是如夢初醒。

"剛染上病症和後期的病人也是有所區別的,你們可以先看一下藥單。"蘇青青忙裡偷閒指點他們。

其實無論哪一種病症,基礎的藥單還是有的,但是要根據病情加減藥量,嚴重的還要加上白虎堂元參等。幾個郎中逐一看過方子,又觀察了蘇青青診斷的過程,頓時大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就是有經驗的好處了。

幾個人也不閒著,在這邊坐下來幫著照料病人。

有人分憂,工作量也就小了一些。

而渭城幾個郎中也上道,雖然對蘇家帶過來的藥水作用不是很清楚,可是他們都很虛心,和胡陳兩個太醫一樣,基本上不懂就問,遇上重症的還會主動請教蘇青青。很快的,他們也能判斷出什麼樣的病人需要吊針,什麼人需要軟膏了。

最後的結果是王太醫、黃太醫和馬太醫面前一個病人也沒有了。

三個人孤單單地坐在那裡,氣的鬍子都要翹起來了。

知府是個好官,昨天聽了蘇青青的說辭,今天立刻帶著全城的百姓找了乾淨的地方消毒,然後開始挖井。

因為關係到所有的生命,百姓們也很積極,大家玩著命地挖。

到了下午,就出來好幾口井,想一想,也勉強夠城裡的百姓暫時使用的了。

又想到城裡豪紳和富商囤積糧食的事情,他愁眉苦臉回來準備找李元楚商量此事。

可是到了禁區這遍一看,小姑娘那邊忙的不可開交,而王太醫三個卻坐在那兒一點兒事情都沒有,閒的都要發黴了。

他心裡對幾個太醫的表現就搖了搖頭,反過來對神秘的小姑娘倒是敬佩萬分。

"姑娘。"知府走到蘇青青面前呼喚一聲,還有一絲羞澀。可憐到了現在,他還不知道小姑娘姓什麼呢?

"知府大人。"自古清官難尋,蘇青青對這位愛民如子的知府大人倒是另眼相看了幾分。

"本官帶著百姓已經在東西南北各打了四口井,也按照姑娘說的,將藥粉派給了專人,準備每天消毒用。"他帶著疲倦說。

"大人辛苦了。"蘇青青帶著敬意說。

"姑娘才是辛苦,本官想請問一下,姑娘可知道王爺到哪兒去呢?"這是他過來的主要目的。

"王爺可能是想辦法找糧食去了。"李元楚在各州的莊子並不是以他的而名義辦的。

"姑娘可知道具體的位置,本官也有要事和王爺商量。"知府為難地問。(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