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是你的夫君,自然會為你撐起一片天下。"

停頓了片刻,"本王的王妃當然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任何人敢議論你。至於皇上,也不用考慮,你的家人你的工人,本王確保他們不會有事情。"

"事事無絕對。"蘇青青嘆息。

說到底她是對自己對霖王沒有信心。

李元楚聽了不再在這個問題上繼續商討下去。

等到她及笄的那一天,他有的是辦法讓她答應。

車內又恢復了沉默,李元楚甚至還閉上了眼睛假寐。

蘇青青手裡捧著書卻沒有讀進去,她在猜測李元楚是不是在惱了自己。

或許骨子裡,她低估了李元楚對她的影響。

因為渭城的事情緊急,車隊根本就不敢休息,就連晚上都是走到哪兒睡到哪兒。

在這個時候,蘇家生產的帳篷睡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將這件大麾給你們小姐。"李元楚將自己的東西遞給紫蘇,並輕聲吩咐。

紫蘇向他的手裡看了看,對他的意見少了一些。她接過大麾上了馬車,裡面蘇青青正在休息了。

在細節方面,李元楚做得真的不錯,他一個王爺都睡到了地上,卻把舒適的馬車讓給了蘇青青。

初秋的晚上早就帶著涼意,他躺在簡易的帳篷中卻一點兒也沒有抱怨。

沿途的州縣,他們經過的時候發現地裡的稻子早就結束了,地裡已經種上了小麥或者是其他的農作物。

一茬收兩季的方法並沒有傳播開來,因為蘇青青也說過了,這種種田方式並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是實用的。

越往南邊走,城市越是繁華。

蘇家店鋪遍布全國大大小小的城鎮,所以車隊只要到了一個地方,就早早就有備好了乾糧等著,基本上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沿途,蘇青青還收集了不少的藥材帶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元楚終於明白了蘇青青自己開店的好處了。他看重的女人真的不是一般聰明,如果說發生了戰爭的話,他們根本就不用專門從京城調集糧草,只要沿途從糧店裡取了就是。

第一時間,李元楚已經想到了戰事上去。

到了渭城的地盤,城市的繁華一下子不見了。

從鄉鎮開始就有人盤查和守著,不許進更不許出。

當然在這非常時期,除去他們這些人,也沒有傻子願意過來。

"王爺,城裡已經被控制得十分嚴格,請王爺到驛站裡休息。那兒每天都安排人去打掃了,並無老鼠跳蚤。"一個穿著盔甲的將士過來恭敬地稟報。

"城裡的疫情怎麼樣?"李元楚皺著眉頭問。

"疫情依然很嚴重,每天都有死亡的百姓。"將士遲疑了一下回答,"不過屬下已經讓人將屍體焚燒了。"

"還有別的動亂沒有?"李元楚直擊最中心的問題。

城鎮每天都有人死亡,四處能出去的地方又被封鎖住了,要是沒有動亂才怪了。

"有。"將士回答的聲音明顯小了起來。"有企圖連夜逃跑到外地的全部當場斬首。還有一部分家裡死了人的,他們鬧著不許焚燒屍體,家裡被褥之類也捨不得交上來,不過都被屬下帶人鎮壓了。"

蘇青青在這兒見識到了什麼叫鐵血管理。

想想臨近的城鎮,蘇青青有些嘆息。

那些州的知府如臨大敵,對於南邊過去的人全是拒絕入城,百姓就是跑又能跑到哪兒去呢?

"繼續盯著,知府在哪兒?"李元楚問。

"知府大人每天都在城裡巡查。"將士提到知府,臉上露出了敬佩的神色。

李元楚點點頭,對這個訊息還是比較滿意的。

"先到驛站去。"他轉過身子對蘇青青說。

"好。"蘇青青沒有反對,初來乍到,什麼情況都不瞭解,貿然出去也沒有用。

大隊人馬立刻到了城外的驛館處。

"下官郭宇見過王爺。"負責驛館的小官得了訊息立刻過來請安。

"將最好的房間整理出來給這位姑娘。"李元楚吩咐。

"是。"郭宇不敢看蘇青青,也不知道她是哪尊大佛能讓王爺如此在乎,更不敢向任何人打聽。

他只是按照李元楚吩咐的去做。

蘇青青打量了驛館四周,發現連角落裡都放置了生石灰,暗自點點頭,衛生工作做得還不錯。

"我寫個藥方熬一些湯藥給大家服下去,做一下預防。"蘇青青吩咐身邊的丫頭。

"是小姐。"半夏答應一聲。

她身邊的丫頭都是懂醫術的人,抓藥熬藥,她自然不用發愁。

帶來的預防之藥數量並不是太多,不是她自私。她首先得保證自己人不會感染上鼠疫,同來的除去自己帶來的人,她還給了李元楚以及他身邊自己比較熟悉的幾個下屬。

剩下的人她只能用湯藥預防了。

一同過來的都是太醫院裡的,這些人平時養尊處優,只是偶然給後宮裡的人請個平安脈,這一次過來說實話大多數都在私下裡抱怨,畢竟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沒有人不怕死。

當然之中也有幾個是懷著悲憫之心過來的。

這些人在一路上見識到霖王對蘇青青不同的照料,肚子裡早就有了火氣,只是沒有一個人敢去挑釁罷了。

他們也明白,真的有人敢去質疑霖王決定的話。李元楚當場就能宰了他。

打擊不了蘇青青,他們就想著方法去折磨蘇青青身邊的人。

"你給本太醫燒一些湯藥泡泡腳。"一個白胡子太醫指揮蘇青青帶來的人。

有人帶頭,就有人跟風。

"本太醫也要。"

"太疲乏了,你過來給我捶捶背。"

只要是蘇家出來的人,就沒有懶惰之人。

太醫們如此折磨醫學院的學子們,他們也沒有生氣。

一是因為太醫們的歲數比較大,在他們心中這些人的醫術也比較高,值得他們尊重。二來,太醫們吩咐的都是舉手之勞的事情,累不著,做就做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