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炎麟瞅著解剖臺上的屍塊。問道:“你說,兇手為什麼要肢解被害人?”

慕容雨川剛想說“變態發洩”,但是瞧著羅炎麟莫測高深的模樣,改了口。“方便運輸。”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個解釋多少出乎王樹立和鍾慶順的想法,但又符合邏輯。

羅炎麟接著問:“那麼被害人身體上那些傷呢。鼻子,嘴唇,乳房,小腹,臀部,還有大腿,統統被剃光了肉。為什麼?”

慕容雨川眼前一亮。“上一具屍體上的傷口跟這一具有許多相似的地方,特別是割掉了乳房和臀部上的肉,剖開小腹,簡直如出一轍。你是說……這就是行為標記。”

鍾慶順補充。“第一具屍體上的受傷部位也與這一具屍體有著相似性。”

羅炎麟微微一笑。“在行兇過程中,兇手沒有必要一定這麼做。然而,他取偏偏耗費精力的這樣做了。這種非邏輯的必須性就是為了滿足他心裡上的需求。”

慕容雨川說:“你之前不是說兇手割肉是為了食用嗎?”

“這是我的一種假設。想想看,他如果吃人肉,為什麼不割其它部位,而單獨選擇這些部位呢?”

“因為好吃。”慕容雨川說。

“你怎麼知道?”

慕容雨川想調侃說我吃過,看見美奈子小嘴窩在一起,馬上要吐了。他說:“我猜的。”

“你說的不錯。”羅炎麟說。“在兇手心目中,這些部位的肉都是可口的美味。我說過,食人癖對心理上的滿足多餘生理。”

涉及到吃,慕容雨川話題馬上就來了。“據說,191年紐約時報的記者威廉·希布魯克曾經以研究的名義,從一個醫院的實習生那兒弄來了一塊死於事故的健康人的肉煮熟吃了,還寫出了一份報告,聲稱人肉的味道和小牛肉的味道無異。在中國的一些古書上也有類似記載,稱呼要被吃掉的人為兩腳羊,還說女子與孩子的肉比羊肉更好吃。”

慕容雨川瞅瞅美奈子,條件反射的咽了口口水。

美奈子往後縮縮。

羅炎麟的目光再次落到解剖臺上。“在這具屍體上特殊部位的切割傷,反映出來的正是兇手獨有的食肉慾望。這就是他的標記。”

“這個標記有什麼用處?”

“讓我想起了一個人。”

“誰?”

“佐川一政。”

慕容雨川一震。(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