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炎麟收到了陸小棠發來的資訊,透過qq影片對陸小棠和慕容雨川說:“從你們告訴我的情況來看,屍體身上有多種傷痕,而且都呈現無規律的狀態,正如你們猜測的那樣,這是典型的虐待傷。我還想問問慕容雨川,這些傷是死前留下的還是死後留下的?”

“都是死前留下的傷,而且不是一種兇器留下的,遺憾的是這邊的警方還沒有找到任何兇器。這不是第一作案現場。”慕容雨川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被害人的致命傷在哪裡?”

“沒有單一的致命傷,綜合來分析,就是由於肝部等重要組織器官在機械損傷下出現功能衰竭。”

“那就是說兇手並沒有明確的殺人目的,他對被害人田小夏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一種發ie似的摧/殘。這是一種虐待狂的行為,兇手純粹以虐待取樂,被害人的死活本不放在心上,至於殺人,只不過是虐待行為所導致的後果,或者只是兇手單純的想要滅口而已。”

“哦,那你覺得兇手有沒有可能是孩子?”

“孩子?!”影片裡羅炎麟的表情微微一震,“你怎麼這麼問,難道已經抓住兇手了,是孩子?”

“現在警方已經扣押四名高中生,都是跟被害人同一學校的。因為有目擊者曾經看到過他們把被害人帶上車。”

“原來是這樣啊……一般來說,十幾歲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衝動,他們有可能製造一些突發性的案件,可以很暴力,但是像你們描述的這種純粹以虐待為目的倒是很罕見。通常虐待狂犯罪都發生在成年人裡,自閉症患者,有神經官能問題的人,或者性yu倒錯的人在青春期或者更早的幼年時期會表現出來暴力的傾向,縱火,折/磨小動物等等,但這些行暫時處於發展階段,不會馬上對他人造成實質性危害。直到這些心理異常的人進入成年時期,步入社會之後,通常成年需要面對的壓力往往會成為激發他們犯罪yu望的誘因。像你剛剛對我描述的作案手段,以我通常的經驗來看,兇手的年齡應該是相對偏大,0歲到50歲之間的男性。”

“那就是說,十幾歲的孩子可以排除在外是嗎?”

“也不能這麼說,凡事都有意外,我只是根據以往的情況來說的,不能百分百確定。既然南城分局那邊認定兇手是孩子,肯定會有他們的原因。你不妨好好調查一下再做結論。”

陸小棠遲疑了一下,問羅炎麟,“那你現在能不能給嫌疑人畫像?”

“我現在的畫像不可能準確,你給我提供的資料實在太簡單了。但我可以給你幾個調查的方向,幫助你們確定嫌疑人特徵。首先,你得確定‘兇手與被害人之間的關係’,是陌生人還是熟人。這就需要瞭解被害人的住址,日常安排,習慣,愛好,以及被害人失蹤前後有沒有特殊的表現等等,由此確定兇手對被害人的瞭解程度,究竟是陌生人作案,還是熟人作案。如果是熟人作案,還要進一步深入瞭解彼此的關係……”

“其次就是‘兇手對犯罪現場的熟悉程度’如何,包括附近有沒有住宅、建築,公司。還有犯罪工具和犯罪手段。這可以幫助你確定罪犯到底是計劃作案還是隨機作案,甚至更多有用線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