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星期二,9:4

胡新月被害當天曾經跟蹤過一個身穿紫色羽絨服的男人,陸小棠派兩名縣民警,根據胡新月當天的行蹤一路打聽,居然獲得了一條意外的線索一個常年在街邊擺地攤的人,在案發當天看見過胡新月,也看見過穿羽絨服的男人,碰巧的是他認識那個男人。這就是在幾萬人的小城鎮辦案的好處。

穿紫色羽絨服的男人叫董樹強,在黃土崗下的太平街開一家影印社。

陸小棠得到訊息立刻帶人趕去。可惜,影印社大門上鎖,人已經不在。

經過調查,陸小棠發現此人平平無奇。9歲。中專畢業。離異。獨居。有吸毒史,曾經被兩次強制戒毒。沒有複雜的社會背景。唯一的興趣愛好是喜愛鋼筆書法,多次在縣市級比賽中獲得過證書。

陸小棠一時間還真看不出這個人與撕臉殺人案有什麼直接聯絡。他跟葉倩穎、蔣浩天他們完全是生活在兩種階層的人。他作為兇手同樣缺少犯罪動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陸小棠胡難以理解胡新月為什麼要跟蹤他?

但是有兩個事實不容忽視

1.胡新月因此被害。

.胡新月找到了陳曉松的日記。

假如董樹強的確儲存過陳曉松的日記,那麼,當天的案發經過應當是胡新月跟蹤他找到了影印社,發現了四本日記,後被董樹強殺害。

等等,這個推理存在一個矛盾的地方。

董樹強首先來到葉倩穎家,引起了葉倩穎的懷疑。葉倩穎隨後開始跟蹤他,直到發現日記。假如董樹強這樣做是故意引誘葉倩穎上鉤,那未免風險太大,容易暴露自己(事實上他已經暴露自己了)。況且,他又為什麼要讓葉倩穎看到那幾本日記呢?

反過來說,假如董樹強不是為了引誘葉倩穎上鉤,那他去葉倩穎家又是為了什麼?

而且,即便陳曉松的日記儲存在董樹強家裡,又怎麼會轉移到陳曉松的藥店裡呢?他兩個人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把這幾本日記調來調去?

陸小棠一凜。抓住了一個奇怪的疑點日記。

郭淮最早在陳曉松家發現了三本日記。接著日記失蹤。後胡新月在董樹強家中發現了四本日記。胡新月被害。後在陳曉松藥店後門口發現了四本日記。

為什麼日記本會離奇的出現在不同地方?

兇手為什麼要把日記本來回轉移?

為什麼郭淮看到的是三本日記,後來出卻現了四本?

還有日記本上胡新月臨死前留下的奇怪撓痕又暗示著什麼?(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