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此言,頗有些春秋筆法,藩王可不是導致國事敗壞的直接原因,反而國事敗壞是導致藩王離開就藩之地的直接原因。

不過大家都是文人,都明白春秋筆法的用途,就是避重就輕,顧左右而言他,所以大家都看破不說破,安心做一個忠實的聽眾,一言也不發。

“是啊,以前怎麼沒有想到呢。”

“朝宗兄說的有道理啊。”

“我說太子怎麼來金陵這麼久了,還沒有傳出來登基的訊息,原來是福王和閹黨那幫混蛋勾結起來了,真是讓人作嘔。”

聽完侯方域的話,在座的復社文人一個個痛罵起來,身為文人,他們別的不擅長,就是罵人厲害,尤其是寫文章罵人。

簡直可以把死的寫活,活的寫死,可惜最大的功用也就這點了,其實於國家、社會並無大用。

本來侯方域聽到眾人嘰嘰呱呱地討論,覺得很是滿意,讓復社文人們都對太子產生好感,這讓他極富有滿足感。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效力於太子,和那些閹黨鬥一斗呢?”一個人忽然站起來提議道。

他的話就像丟入湖水中的石子,一石激起千層浪,頓時許多人都站了起來表示同意。

他們還直接點名道姓地問侯方域“候兄,你說呢?”

他們把決定權交給了侯方域,這樣在這件事情中,侯方域就成為了決策、領導者,雖然他得到的好處肯定比眾人多,但是風險也全壓在了他的身上。

此刻,侯方域的大腦飛速運轉著,他在思考自己究竟該怎麼回答,自己如過明確的回覆,那麼這件事情就沒有周旋的餘地了。

世人都會知道復社將站在太子一方,成為太子黨,再也沒有往日中立的超然地位了。

可是好處也很明顯,侯方域其實沒有什麼功名,不過在老家歸德考取了一個秀才而已,說起來他大半的名頭還是仰仗父親才得來的。

本來他到南直隸是想考科舉,但是恰好又遇到了福王和太子爭奪帝位這一件事情,不要說科舉遲遲不明確什麼時候舉行了,就是未來的天子都沒有人知道會是誰。

侯方域心想,這個時候自己要是想在官場大展身手的話,如果不加入太子,或者福王的話,就不可能有他大展身手的機會了。

因為大明朝向來沒有讓秀才做官的例子,想要入仕,最起碼也得是個舉人,而且還要候補,等現任官走了,空出位子之後,才能去做。

想要不等上兩三年,立刻就做官,除非是進士,再要麼就是有大人物的提攜,而侯方域身邊稱得上大,或者說是足夠大的人物,只有朱慈烺一位。

“好,我也早有這個想法了,我們復社文人想要匡扶正義,挽大廈之將傾卻苦於沒有門路,也只有找太子幫忙,讓我等大明忠臣得以匡扶天下了。”侯方域義正言辭對眾人說。

明明就是一件投身於朱慈烺門下,做他鷹犬走狗的事情,侯方域他們還是能說的這麼文雅,這麼好聽,文人的嘴皮子就是有本事。

“那就多謝朝宗兄,代天下忠臣義士向太子請願了。”一個頭戴方巾的文人聽到侯朝宗答應了,很是高興地說。

說完,他便捧著一杯酒敬向侯方域,說“來,我們用這杯酒敬一敬朝宗兄吧。”

於是宴席中的二十幾個文人士子,此刻都起身端著酒杯,敬向侯方域,他見狀也趕緊站起來回敬,然後一口將杯中黃酒飲盡。

侯方域這次可真是沾了朱慈烺的福氣啊,要不是朱慈烺,他以前雖然說是復社之中的領軍人物,可斷然不會有被所有人敬酒的場合出現。

不過宴席是不會就這麼輕易結束的,這一輪酒喝完以後,又陸續有人來找侯方域單獨敬酒,表示謝意,對此侯方域只能來者不拒。

當天晚上,侯方域喝的酩酊大醉,幸好有吳次尾還有侯方域的小廝扶著,這才回到自己寓居的房屋中。

對侯方域在金陵並沒有產業,他住的地方是租來的,其實不止是他,復社中許許多多的年輕文人都是這樣。

倒不是因為他們家裡面窮,金陵雖然寸土寸金,是天下間除了京師以外最為繁華的地方,但房價還貴不到他們一個個秀才公、舉人老爺都承受不起的地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就算一套小院百十兩銀子,也只是讓他們肉疼一段時間罷了,相當於普通人一年半載白乾了那樣。

主要是如今亂世,置辦產業風險太高,而且他們又都不是金陵本地人,更沒有必要。

向來為官經商的人,要麼是在自己準備長久居住,一住就兩三代,幾十年的地方置辦產業。

要麼就是在自己的家鄉買地買田,而且最多的人還是買田。

第二天一早,侯方域醒來,吐了過來服侍他起身的小廝一身,然後就命人去將吳次尾請來。

事不宜遲,昨天既然已經決定了要效力於太子,那他今天就要去拜見。

之所以帶上吳次尾,是害怕自己在朱慈烺心中的分量不夠,以為自己說話沒有那麼大能量,故此才將吳次尾也給帶上。

等到吳次尾來了,侯方域就僱兩匹騾子,和吳次尾一人一匹,騎著來到了太子府的門前,心情好給了那租驢的一吊錢,那驢夫就千言萬語感謝起來。

“二位是來做什麼的?”朱慈烺放在門口看門的五軍營重步兵看到兩個文人走了過來,便上前問道。

“這位小兄弟,勞煩進去通報一聲,就說:歸德侯朝宗攜好友吳次尾前來拜見太子殿下。”

說完,侯方域又往那武士的手裡塞了一吊錢,一邊輕聲細語地說“一點意思,不成敬意。”

侯方域畢竟是官宦子弟,對於官府門前的門子是什麼樣子,他最清楚不過了,凡事大戶人家的門子,幾乎都要對進府,尤其是拜見的人收錢。

這不是潛規則,發而在大明已經是擺到臺面上的了,尤其是你到高官的府邸上,不拿出點錢賄賂門子,人家反而要笑話你土老帽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