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原本是楚國的歌辭。

後來在屈原的吸收繼承與改良之下,推出了一種新的詩歌體裁。

這種體裁經過屈原的推出,在漢代已經形成了一種固有的格式,叫做楚辭體。

不過雖然有不少楚辭體的作品問世。

但很多人都認為,只有屈原的楚辭,才是真正的楚辭。

此前在新聞聯播節目當中,一首《天問》,眾人對於屈原的楚辭再也沒有懷疑。

而這首詩,正是屈原的代表作《離騷》。

當陳凡飾演的屈原念出這一首《離騷》時……與之天問一樣,眾人都是內心一凜。

聽著這一首詩歌,眾人只感覺到屈原是在述說自己的生平:

“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我的父親叫做伯庸。

歲星在寅年的孟春月,我在庚寅日出生。

孟是老大的意思,也是第一的意思。

春季的第一月,也就是寅月。

這裡說的是,我是在寅年寅月寅日出生的。

正因為這個時間很好,所以他的父親就拿去算命。

一算之下,也覺得非常好。

後來他的父親就給屈原取了一個很好的名字。

名叫做正則,字叫做靈均。

正就是中正的意思,則就是法的意思。

靈均裡面的靈,是神的意思,均是調的意思。

這個名字非常崇高,也有著遠大的理想。”

舞臺上的屈原,再次念了起來: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闢止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相對於此前陳凡小小透露出來的《天問》。

如果《天問》是那種奇之又奇,是那種宏大不可描述,是那種哲學。

那麼。

這一篇《離騷》則是唯美讓人尖叫。

正如這一首詩歌裡面一樣。

其中使用的“兮”字……雖然他沒有什麼意思,但卻給詩歌帶來了別樣的韻味。

而在《離騷》裡面,他絕對不僅僅只是兮字。

正如這裡面寫的一樣:【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這一句明明說的是,我恐怕會漸漸老去,但透過一句,你便會發現,《離騷》裡面所有字詞的精美。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將美人比作自己,太美了……我一點都沒有感到有什麼違和。”

“不,不只是沒有感到違和,實在是太美太美了。”

“嗯,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詩歌。”

閉上眼睛,眾人只感覺這樣的詩已經不是詩了,這是世界上最為美麗的一幅畫面。

畫面當中。

一位高潔的男子自出生以來,一直都重視自己的修養。

他把自己的高貴品質比喻成秋蘭,並一直將這一些蘭花掛在自己身上。

可哪怕如此。

時光還是不斷的流逝,草木也不斷的會凋零。

哪怕這位有著無比修養的男子,也終有老去的一天。

那怎麼辦呢?

當想到自己越來越會的年老,於是屈原便更加想引導帝王,讓自己的國家強盛。

所以就有了: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惠茝!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昌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

但可惜。

哪怕屈原一路奔走,為國操碎了心,但換來的卻是不理解。

不但不理解。

反而還聽信讒言對屈原發怒。

這就是“荃不查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的意思。

但這又怎麼樣呢?

哪怕君王不聽信自己,哪怕君王還怪罪自己,但屈原仍是按著自己的德行操守,一直為國家獻計獻策。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餘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掔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芯。

矯菌桂以紉惠兮,索胡繩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餘以惠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為什麼我會這樣?

因為我自小的時候就與平民生活在一起。

我知道他們的生活,知道他們的苦難。

他與他們是一樣的。

他們的苦難就是我的苦難。

他們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

可君王你卻不聽我的建議,我只能掩面痛哭,除了嘆氣好像也沒有別的。

可哭沒有用。

不但沒用。

反而,我還因此被貶到了江北。

可是呢。

這就是我心中追求的東西,哪怕就是百死,我也不會後悔。

……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屈原……”

“不,他不是屈原,他是屈子。”

“子”是對品德無比之高,做出無比貢獻人的尊稱。

甚至可以說。

能稱之為子的,那就是聖人。

當聽到這裡的時候,無數觀眾,粉絲他們已經雙眼有一些紅通通的。

他們終於明白。

為什麼會稱屈原為屈子。

不是他寫的詩厲害,而是他的內心與整個國家的百姓一致。

甚至。

為了百姓的利益,屈原發出了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誓言。

這便是聖人。

這便是屈原。

你能達到嗎?

不能……

所以有的時候,這樣的思想並不被人接受。

哪怕是屈原的姐姐。

【女嬃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

姐姐說。

上古時候一位叫“鯀”的人就是因為性情太過於剛烈,最後就被殺死在了荒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你如果再這樣的話,恐怕也會有這般的下場。

沒得辦法。

連自己的姐姐都無法理解屈原。

屈原便只好將自己的心思上表給最為賢名的“舜帝”,屈原對他說夏商周以來的興亡。

然後再述說自己的“美政”理念。

述說完後,屈原的思想已然熬遊於太空,他周遊天地。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知己,以及實現理想的辦法。

結果,換來的卻是【世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

天上人間,都是一樣“混濁”,蔽美稱惡,嫉賢妒能。

……

“我想滅了楚懷王。”

“我也想,一個修養品德這麼高,又有非常強的施政才能的人,竟然被排擠到了江北。”

“你不用滅楚懷王,這傢伙自己都去秦國送死。”

《離騷》雖然是一首詩歌。

但其實,也相當於屈原的自傳。

只不過。

這個自傳是用詩歌的方式寫出來的。

而且。

寫出來之後,名垂千古……

面對著君王的不相信,而屈原又沒有太多的辦法時。

於是。

他就選擇了求神問卜:

【靈氛既告餘以吉佔兮,歷吉日乎吾將行。

折瓊枝以為羞兮,精瓊爢以為粻。

為餘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

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崑崙兮,路修遠以周流。

揚雲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

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乎西極。

鳳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神靈告訴他什麼呢?

告訴他,既然現實這樣,你應該離開這個地方啊。

並且還告訴他,要早做行動,擇明君行事。

於是屈原便按照神靈的辦法,他找了一個好日子準備離開。

只是。

就在屈原高興的離開之時,他突然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家鄉。

這一看……

……

【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

僕伕悲餘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

亂曰:已矣哉!

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鹹之所居!】

當看到自己故鄉那一刻。

屈原的淚水流了下來。

面對著自己的祖國,面對著自己的故鄉,他知道,他再也走不開了。

他不想離開自己的國家,也不想離開自己的故鄉。

那怎麼辦呢?

此時。

舞臺上面只剩下陳凡。

不。

只剩下屈原。

“我靠,是我,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誰想離開自己的國家,誰想離開自己的家鄉,更不用說屈原這樣的一位愛國愛家之人。”

“那怎麼辦呢,國家都被滅了,不走能怎麼辦?”

不少人看著舞臺上的屈原。

他們也一下子陷入了一個巨大的人生思考。

雖然。

其實《離騷》最後一句給出了答桉。

【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鹹之所居!】

既然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那我就追隨“彭咸”去吧。

但這裡有個問題:

“彭鹹是誰?”

“我不知道。”

“有誰知道的?”

“我查查……”

“查到了,好像這是商朝有名的一位賢大夫。”

“那彭咸做了什麼事,屈原要效防他?”

“年代太過於久遠,不太清楚。不過,傳說好像……”

“好像什麼?”

“好像彭咸跳江而亡了。”

當有一位查到“彭咸”是誰的網友說後,整個直播間……一下子炸了。

“啥,啥,啥……你說啥?”

“彭咸跳江了?”

“那,屈原站在江邊做什麼?”

這會兒。

所有人都不澹定了。

之前他們只以為屈原這是對著大江感嘆。

因為很多的一些詩人在鬱悶,在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他們便會到一處地方傾訴。

比如對著一座高山傾述。

對著大海傾訴。

對著大江,述說自己的苦悶。

原來的大家,都以為屈原也是。

事實上。

從這一篇《離騷》來看,也是如此。

屈原就是在大江之上,述說著自己的一生。

可……

當來到詩歌的最後。

當知道彭鹹身死的傳說時……所有都震驚的站了起來。

“啊,不要……”

“屈原,不要。”

“不要……”

央視直播現場已經有人大聲的喊了起來。

甚至。

聽到聲音的屈原,還回頭看了一看眾人。

鏡頭裡面。

屈原滿臉的悲傷。

在他眼睛裡面,他又一次看到了楚國的百姓。

屈原苦笑一聲。

他轉回了頭。

接著閉上了眼睛,

面對著滾滾汨羅江,屈原縱身一躍……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