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任夏州,武亮首先考察地形。

東南部靠近宋朝邊關,戰亂頻發。

選擇中北部,一來有著較為密集的人口基礎,二來地勢相對平坦,方便假設鐵路。

在未來,北邊呼倫貝爾草原上的礦產需要用鐵路運輸,夏州中北,這片山地與草原的結合部,就會變成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武亮把這裡取名,“燕京”。

知道梁皇后名諱的人,也許會猜到,武亮這是在表達對誰的愛意。

首先依然是釀酒廠,釀酒這個行業的利潤很大,能夠快速積累財富。

西夏地處西北,氣候寒冷,高度白酒的銷量非常大。

同時,優質的高度白酒還可以往東運往遼國、金國。

而且廢棄的酒糟,可以用來加工生產為飼料,促進養殖業。

而北部豐美的草場,為養殖行業帶來了優質的資源。

武亮把工業裝置、技工學院召喚出來,在夏州下達行政招工令。

一時之間,燕京聚集了大量的貧苦百姓。

而原料方面,得到了察爾木的大力支持。

武亮幫助他救回了李秉常,起碼現在,小皇帝的安全是得到保證的,察爾木也官拜丞相,對武亮是十分感激的。

最關鍵的是,他見識到了武亮強大的實力。

這樣的人,做朋友永遠比做敵人要強。

西夏盛產的高粱等原材料大量運往燕京,有了陽穀縣的經驗,武亮的高度白酒廠如火如荼開展起來。

然而他馬不停蹄,又開始了北邊的探索。

在呼倫貝爾大草原,武亮經過系統的探測,開採了四個大型煤礦。

同步開始的還有鐵礦、銅礦。

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武亮在荒無人煙的大草原上,樹立起了一座新城。

也幸虧是山東境內的商業穩步發展,帶來了大量的財富。

燕京這邊目前還做不到自給自足,大量的工人每天開銷巨大。

食品、牛羊的運入,高度白酒的運出,吸引來了各國各地的商隊。

這裡,從未如此熱鬧。

將礦產業佈置好以後,武亮開始鋪設鐵路,一旦礦區通往燕京的鐵路打通,那麼未來的所有運輸成本都將大大降低。

同時,武亮也用思想學院培養宣傳人才。

在這片土地上宣傳鼓勵女性就業,自食其力。

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

這項舉措的阻力比在山東時小很多,因為地處西北,有很多少數民族,他們的文化裡,女性原本就會勞作,並不像宋國那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然而最大的阻力是文化與溝通。

文字的不統一、語言的不統一才是武亮面臨的最大問題。

這個問題對於別的統治者來說,難如登天,但是對於武亮來說,小菜一碟。

他在系統商城中,用優質煤炭兌換了統一的語言文字,簡化版漢字。

思想學院培養出的宣傳人才,平時負責工廠夜校的教學工作,迅速推廣開簡體文字。

很多時候,左右人民的並不是強迫,而是吃飽穿暖。

來到武亮工廠的人,大多數都是家庭貧困,生活過不下去的人。

在這裡,有飯吃、有衣穿、有工錢拿,還沒有了奴籍的束縛,還給了他們做人的尊嚴。

學幾個簡體字,怎麼了?

這筆賬,每一個窮人都會算。

而且,在宣傳隊的引導下,整個廠區崇尚知識、崇尚文化。

沒文化,連機器上的文字都看不懂,會被人恥笑。

所以淳樸的少數民族非常願意學習。

而且武亮並沒有剝奪他們原本的信仰。

並且多次強調,多民族在一起,要互相尊重,包容和理解。

三個月以後,礦區和燕京的鐵路打通。

源源不斷的食品、美酒、肥皂、日用品、水泥透過鐵路日夜不停地運輸。

武亮把燕京規劃成一座巨大的新城。

全水泥鋪設的道路,一棟棟公寓樓,各種基礎建設的興建,讓燕京每天都不一樣。

武亮統攬全局,也鼓勵人才的推薦和自薦,任人唯才。

在大搞基礎建設的同時,發揮草場優勢,興建飼料廠、養殖場,著手解決這麼多人口的吃飯問題。

同時,皮革廠、紡織廠也建立起來。

半年的時間一晃而過,燕京城已經成為了黃河以東最繁華的大都市,甚至比黃河對岸的興慶城還要熱鬧。

燕京以北的草原上,分佈著大規模的養殖場,牛、羊、雞肉成為了工人們頓頓都有的口糧。

武亮徵招最好的牧馬人、獸醫等技術人才,在草原上大規模馴養好馬,他要建立一隻上萬人的騎兵。

燕京南部的夏州舊城,人口逐漸遷移至燕京附近。

舊時代的地主階級發現找不到人為自己幹活了。

為啥?人都跑到燕京去了。

又過了三個月,燕京城外的火車碼頭日夜繁華。

追隨武亮來西夏的十八騎,最小的官都是騎兵營長。

武亮卻沒有待在燕京,而是在興慶城。

為啥?

孩子要出生了!

梁燕兒派有專門的信使,三天兩頭就跟武亮書信往來,臨盆在即的一個月,那信使是一撥又一撥地往燕京城跑。

武亮不禁感嘆,奇女子如她,到底也是個女子。

然而這種溫情,依舊讓男人享受不已。

於是安排好諸般事宜,打馬趕赴興慶。

快馬加鞭中,武亮心神恍忽,頗多感慨。

人與人之間,有時候很奇妙。

離得太近了,每天相見,總會發現對方身上的缺點。

互相吸引的那些激情,就會一點點退卻。

而由客觀外力導致的保持距離,卻會讓依戀保持新鮮。

流傳千古的愛情名篇,大多是描寫相距千里,愛而不得,思念成疾的情愫。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武亮在給梁燕兒的回信中,曾引用了李商隱的這兩句千古佳作。

什麼時候我們還能像上次一樣徹夜長談?

聊到夜兒深沉,燭兒燃盡,要用剪刀,剪去燭芯的棉線。

唉,這願望卻是那樣難。

我明明滿心想要與你相約,卻礙於巴山蜀道艱險,我身不由己的無奈。

只能跟你說著,巴山的景物,夜雨的蕭瑟。

柔腸百轉,百轉千回。

有思有念,有哀有嘆。

隱隱中,武亮對梁燕兒的情感,愈發濃烈。

這個女人是有心計的,極其有心計!

誰也說不清,她最開始的求歡,目的中有多少利用,有多少真情。

但二人相處往來,時至如今,卻是有了真正的感情。

給孩子取個啥名字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