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陽穀縣郊外的一處山頭。

“一、二、三、四...”

整齊嘹亮的口號傳來。

一支長長的隊伍正在翻山跑步。

每個人的肩頭扛著一把步槍,領頭的正是張清,隊伍側面觀察全隊的,是林沖。

這支五百人的隊伍,番號是虎賁營。

分為營、連、排、班四個建制,每班十人,三個班為一排,三個排為一連,四個連組成全營。

這麼多人進行野外拉練,對全域性指揮和紀律的要求極高。

然而林沖從未有現在這樣輕鬆,因為這些兵員,全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

武亮給了他們飯吃,在這裡,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沒有欺壓,沒有恃強凌弱。

如果有不公正的待遇,只管去安保部找魯智深,那花和尚不講人情,鐵面無私。

而針對破壞規矩的人,手段也很直接,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明知故犯,直接送進技工學院剝奪學到的知識,趕出工廠。

並且這種人再也不敢靠近工廠,因為讓魯智深看到,一定會暴打一頓。

一開始,還有幾個刺頭不信邪,覺得是鬧著玩的,但是一兩只雞被殺掉以後,滿山的猴子都老實了。

這些規矩對於潑皮無賴來說,十分苛刻。

但是對於老實的窮苦孩子來說,就是最大的避風港。

身逢亂世,很多人委身為奴,討一口飯吃,還吃不飽。

武亮這片樂土,頓頓有肉,公寓有樓,每人都發幾身工作服,按月發工錢。

吃住都有廠裡負責,發下來的工錢,都是自己的積蓄。

而且廠裡的食堂還提供上好的高粱酒,價錢比陽穀縣城裡還便宜。

每個班組都配有思想委員,每週都開展班組會議。

新來的窮人在思想委員的引導下,憶苦思甜,講一講以前的窮苦,收到的欺壓。

再講一講現在的幸福、尊嚴和自由。

武亮參加過幾次這樣的會議,他真正地體會到,錘子鐮刀為什麼能夠創造奇蹟,因為確實代表了普通民眾,底層民眾的利益。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思想教育,整個虎賁營的思想基礎覺悟就很高。

再為每個連配上指導員,白天抓軍事訓練,晚上抓思想教育。

整支軍隊的思想面貌跟宋朝軍隊,大相徑庭。

忠於領袖,軍紀嚴明,敢打能戰,戰之必勝是這支隊伍的信條。

有句話叫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武亮對虎賁營的進度比較滿意,並且沒有過多干預。

他每次出現都是帶著慰問品,和戰士們坐在一起,聽一聽他們的想法,具體的訓練全都交給林沖、張清和政委、指導員組成的領導集體做決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林沖等人執意請武亮做指示,武亮提出了新舊結合的思想。

既要吸取北宋禁軍訓練方法上的長處,也要結合新的作戰方式做出調整。

最後排定了豐富的訓練課表。

體能訓練是每天都要有的,槍械訓練也是每天都要有的。

在此基礎上,增加格鬥訓練,不能有了槍就丟了貼身肉搏的能力。

全營實行資料化考評,尖兵予以表彰、獎勵和提拔。

多次排名靠後的隊員,酌情處理,原則上進行清退,部分思想覺悟優秀的,可進入魯智深的安保部,做不了衝鋒陷陣的戰士,也可以守護一方平安嘛。

這樣的訓練持續了半個月。

陽穀縣的郊外,每天都傳來陣陣鞭炮聲,普通百姓早已習以為常。

直到那天,魯智深安排在陽穀、清河交界處的暗探飛奔來報。

說是一支官軍騎兵,正在林中休整,看那架勢,很有可能是來陽穀縣的!

魯智深頓時感到情況緊急,找到武亮彙報此事。

武亮立刻派人通知虎賁營,緊急集合,準備作戰。

五百人的隊伍透過鐵路快速集結。

武亮、林沖、張清親自帶隊,虎賁營第一次作戰任務開始。

聽說官軍有上百名騎兵,說實話,武亮的內心是狂喜的。

北宋少馬,一百匹好馬意味著整整一支騎兵連!

騎兵與步兵不同,能夠快速機動。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就有著相當大的優勢,由冷兵器轉為火槍,戰鬥過程縮短,騎兵打完就跑,打贏能追的優勢更加被放大。

武亮下定決心,不管這支官軍是來幹什麼的,時機已經到了,這上百匹好馬,必須全部留下來!

為此,武亮匯同虎賁營全體幹部,召開了戰前會議。

結合天時、地利等各方面的因素,最終制定出作戰計劃。

打伏擊!

伏擊地點就選在工廠入口的山道附近,由魯智深的安保部負責通知各個商隊,發貨暫緩,已經進廠的商隊一律不得出廠。

先由各炊事班準備酒肉桌椅,佈置在水泥大路上,官軍騎兵到來,邀請他們下馬喝酒。

由專人扮成小廝,負責牽馬,一定要確保每匹馬的安全!

將馬和人分開後,埋伏在樹林中的步槍隊出來包圍官軍。

原則上,投降不殺。

反抗者,由張清開槍擊斃。

震懾為主,見機行事。

因為作戰範圍較小,為了防止誤傷。

各班一定要強調紀律,手都放在保險栓上,但是沒有上級的命令,所有人不能胡亂開槍。

制定好計劃之後,各部門迅速開展籌備。

等到官軍趕來,已經是下午。

有人說,騎兵不是跑得快嗎?怎麼磨蹭到下午才來?

因為北宋軍隊的軍紀渙散,天氣太熱,他們都在林間小店休息呢,官老爺休息好了才出發。

武亮站在工廠外的水泥大路上,拱手迎接來人。

那領頭的虞侯一看,眼前這人身穿官服,應該是陽穀縣令不假。

坐在馬上,鼻孔朝天。

武亮表面上不露聲色,從袖中摸出黃金十兩,好言勸虞侯下馬吃酒。

那虞侯也是老油條,一看這廝出手闊綽,便眉開眼笑。

後面的騎兵有樣學樣,一個個下馬喝酒,渾然不知樹林深處,一個個黑漆漆的槍口正對著他們。

扮作小廝的戰士們把馬匹牽到一邊的樹林拴好。

衝武亮揮了揮手,武亮摔杯為號。

瞬間,幾百名持槍戰士從樹林中躥出,拿著形狀怪異的“鳥銃”對準那些官兵。

“哼!”領頭的虞侯一聲冷哼,伸手就要拔刀。

武亮坐在椅子上沒動。

“啪!”的一聲槍響。

那虞侯仰面倒地。

“沒羽箭”張清手中步槍冒著青煙,大喝道:“誰敢動,這就是下場!”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