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在返城離開磚廠前,來到團部老遲頭家,正巧蔡寶志也在,他已經釋放,七年的監獄生活變得蒼老了。那也是最後的一次見面,他沒了家,請了探親假,在回原籍遼寧秀遠老家後自殺而亡,而老遲頭後來也因癌症病故。那次見面老遲頭說:“雅琪離婚後倆個兒子及一切都沒了,只有去投奔她的母親,動身前在他家哭得死去活來,這一家人都讓李大炮、菜包子給毀了。”

李大炮要姦汙病中的雅琴,她沒有任何的反抗之力,但是她熟知家中各種物資的擺放,她只有要求李大炮把窗簾拉上、所有燈關閉掉。當李大炮獸性發作的時候,雅琴奮力的用剪刀絞斷了他的XX,李大炮慘痛的嚎叫著、翻滾著,鮮血湧出染紅了那罪惡的大坑,當人們趕到時,雅琴已經自縊身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回首當初運動中大鵬是在武裝機槍的護送下來到這荒涼的北國,頭上還帶著“二勞改”四類分子帽子,《痴誠》的愛改變了他人生十四年的喜、怒、哀、樂。在粉碎四人幫後的日子,是鄧主席的政策改變了他的人生,現在他已經不是單身一人,大鵬以下鄉知識青年的身份,與愛人華英帶著倆個孩子、簡陋的傢俱、全年的供應面,是以悲、歡、合、離的心情辦的知青轉點返城。

當火車緩緩開動的時候,大鵬和華英都流著眼淚,他們懷念著雅琴,年僅二十幾歲就這樣的去了,帶著無比的仇恨和悲傷,離開了那個讓他留戀往返十四年多的北國兵團、離開了那個讓他永世不能忘懷的世界。

大鵬回憶十一年前,雅琴只有18歲,她是那麼的年輕自信的對未來充滿著憧憬。不知有多少個夜晚,她有意的來到那個被大楊樹和小榆樹包圍著的幼兒園,不僅是在偷聽著大鵬用哥哥留下的那把星海牌小提琴樂曲,也不僅是為了偷聽著馬蘭花開、白毛女和祖國啊南江!那極為悲壯的琴聲,自己甚至連名字都很難寫,根本就不懂那些樂曲中的追憶和蘊含著多少人間滄桑。

單純而樸實的盛雅琴,不僅是一時衝動的突然問話,並由此歷經了十個夜晚與大鵬的貪戀,相互間《痴誠》的介紹了自己和家庭歷史,相互間彼此都預感到同命相憐,相互間都渴望著那是他們生活的開端。然而,從此後歷經了那麼多波折,卻導致她在惡魔中苦苦掙扎,最後斷送了了她那美麗而又年輕的寶貴生命。

如果不是十一屆三中全會落實政策,大鵬就不會向團和師部提那些合理化建議?也就不會到兵團磚廠搞什麼機器創新?或是華英與孩子仍然留守在三營,經常與雅琴來往溝通;如果不是雅琴她母親改嫁而與妹妹離去,不至於把她自己留在三營李家,留在那個讓她完全處於孤獨的罪惡之家,也許雅琴就不會自決於那麼年輕的寶貴生命。

大鵬在列車上提起哥哥留下的那把小提琴,那把星海牌小提琴,可就連馬蘭花開、白毛女、祖國啊南江都拉不去,更不敢去拉那首“梁祝化蝶”。從此,那把帶有苦澀心酸的小提琴,只好束之高閣了。

時代的列車風馳電掣般的狂奔,歷史車輪碾壓著那些善良或罪惡人的生命。

篇後錄:

自1980年落實政策和改革開放以來,大鵬在六年中改變了兵團、鐵路、師部三個磚廠的機械,曾經以灰制內燃磚創造了不用煤的奇蹟。

知青返城為什麼要轉點?轉點返城為什麼還要假離婚?因為假離婚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以假成真的悲劇?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大鵬向師、團黨委提合理化建議有什麼不對?在那六年中為了兵團、鐵路和9師齊場站磚廠做了嘔心瀝血的貢獻,從技術員到技工,從工程師到軍工,從顧問到總指揮,為機械技術更新,創造節省能源而達到不用煤燒出紅磚做出重大貢獻對不對?也許是自身的《責任》,為什麼要付出那些沉痛的代價?

自黨的***勝利召開,中共中央新任選的七位常委中,、李克強、***、王岐山原來也是名副其實的下鄉知青,當年的知識青年已經遍佈了全國各個基層,成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力軍。

尤其是總書記,儘管最後返城,考入清華大學,在繼續深造中果斷的要求二次下鄉,與廣大農民群眾融合在一起,似乎像當年毛岸英深入一層前線的堅強意志,那種愛國愛民精神,將永載偉大英雄的中華史冊。

大鵬二次下鄉二十多年又發生了什麼?尊請編輯部同志和廣大讀者敬看“大鵬八部”---即第一卷:《痴誠》----第二卷:《責任》----第三卷:《執著》。改版的第一卷《痴誠》僅是全部作品的鋪墊,先將《大鵬八部》中的:犯、狀、法、工、農、商、學、兵的來源予以公示上傳。(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