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塔技術研究院裡面,一個新人進入到研究院之後,會根據其所學專業、自己意向來推薦其進入某個研究項目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了,推薦的項目組並不是就一個,而是有很多。

想要進一個項目組,也不是說就真的隨便能進的。

項目組也會挑人!

在墨塔技術研究院裡面現在有一條公開的準則,不要和差的人做隊友。

隊友,必須得要是強的。

所以,新人和項目組之間,也是雙向挑選。

當然了,為了更多以及更好的培養新人,墨塔技術研究院也有著規定,那就是項目組必須得要有新人存在。

另外,項目組的新人有成果什麼的,帶教也會獲得積分。

都知道的,積分這東西在墨塔技術研究院到底有多重要,可關乎到晉升。

如果有人以帶人來積累積分升級,陳懷慶也不介意。

要是真的這麼厲害,那晉升又怎麼的嘛!

一個人的強大不算強大,強大的是,帶出了一群比自己都還要強大的徒弟。

那這個人已經不能夠算簡單的強大了,而是能夠稱之為強大plus了。

墨塔技術研究院說是培養新人,可實際上這些新人全部都是各大高校之中最優秀的那一批學生。

相比起其他各類人才培養相比,科技人才的培養主要還是以學校為主,透過層層培養、層層篩選然後才是最終確定這人的確有培養的潛質。

一旦確定一個人有培養潛質,高校就直接對其保研。

不少在科研領域有突出成就的人,讀研究生基本上就直接保研了。

在人才挖掘和培養上面,華國自然構建起來了完整的體系。

一個行業想要興盛,人才屬於必不可少的。

半導體行業要興盛,那麼就必須得要有足夠的人才。

而人才不會天上掉下來,得要培養。

半導體人才的培養上面也得要依託高校,不說做到全國所有大學都像是計算機那樣子都開設,可在一些主要高校,還是得要開設相關專業。

在國內,微電子專業這塊,實際上開設的高校不少。

國內高校在專業開設上面,還真的不落後。

可在尖端人才的培養上面……

在科技領域,尖端人才的培養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就光靠一所大學,就能夠世界頂級人才?

純粹的想多了。

頂級人才的出現,不會是憑空而來的。

像是半導體行業的頂級人才,得要依靠半導體產業來成長的。

張如京不就是在德州儀器給徹底成長起來的。

墨塔半導體的存在,將會讓國內的半導體人才有一個施展才華和成長的平臺。

張如京微微蹙著眉頭,他在考慮。

總是覺得,陳懷慶的話,有著些問題。

他在德州儀器,很清楚在接下來,德州儀器會繼續做什麼,不斷的修建新工廠。

這次回來,都已經安排了張如京新的工作。

另外,現在半導體行業別看發展得如火如荼,就覺得整個行業就一片紅火,公司眾多之類的。

沒有!

現在的半導體企業,那家公司不實力強悍。

小公司自身也都玩不起。

這是一個高資本集中度和高技術行業,准入門檻極其高。

像是陳懷慶說的那種專業晶片設計公司,現在少得很,甚至可以說就幾乎沒有。

即使有,那也是背靠大公司的。

“墨塔半導體即使形成了生產能力,如何是保證,能夠拿到足夠的訂單?”

陳懷慶:“訂單肯定不會缺,我先前已經說過了。對於那些大公司來講,只要能夠節省成本,那麼他們必然會試上一試的。當我們給他們的報價比他們自己做的成本還要低的時候,他們肯定會原因將生產交給我們。”

即使沒有外部的訂單……

或許可以學上一下星三。

在陳懷慶的記憶當中,星三在電子領域發展得可相當不錯。

有自己的晶片研發能力。

當然了,星三的晶片研發能力這塊,得要打上一個問號的!

原因?

星三的手機,還對外採購晶片。

這一點可就很有意思。

說明一點,星三的晶片可能在某一個系列比較好,可卻又不是全部好。

沒有形成晶片產品矩陣。

當然,星三有晶片研發能力,那在市場競爭當中,可就有著極大的優勢。

面對任何對手的時候,都不怕唄。

除了晶片研發能力之外,星三在晶片代工這塊,也佔據了很大的市場。

只不過,現在陳懷慶來了,星三想要在晶片製造能力上面順利的發展,可不太怎麼行了。

市場很多,可也容納不下太多玩家。

之前決定要搞半導體行業的時候,陳懷慶自然就意識到了晶片設計的事情,華國得要研發自己的晶片。

即使不能夠研發出來全球最先進的晶片,可必須得要保持研發進行下去。

特別是研發團隊,必須得要給保住了。

離開張如京家的時候,陳懷慶慎重的握著張如京的手:“張博士,華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現在全部都寄託在墨塔半導體。墨塔半導體現在真的需要一位掌舵人,而這個人,最合適的就是你。”

待遇什麼的,之前陳懷慶就已經講過了。

高工資待遇什麼的,那肯定有。

另外還有期權,各種福利待遇。

當然了,一切的待遇都得要在墨塔集團的薪酬福利體系內。

現在的墨塔集團已經發展成為大公司了,已經很難說單獨的為一個人進行例外。

也不需要例外,只要是人才,那麼就肯定會獲得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待遇。

反正就一點,不能夠讓功勞和獎勵不成正比。

功勞越大,那獲得的獎勵就應該越豐富。

功勞大,不獲得獎勵甚至反而還扣錢了,那這樣子的企業,屬於絕對沒有任何發展前途的。

管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也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只要做到有功必獎,有錯必罰,賞罰分明,那麼整個的底線就已經給托住了。

有的時候,不需要上限有多高,就只需要底線比其他人高就屬於勝利。

因為只需要比別人高,就能夠在市場競爭當中活下來。

在市場當中只需要活下去,那肯定是不夠的。

得要活得更好,那麼企業管理必須得要跟上,或者說叫做賞罰得要到位,要讓每個人心服口服。

陳懷慶還沒有見過,員工對自己企業滿是怨言的,企業還發展得好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