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倆人站在門口,看著號啕大哭的兩個廠長,和聞訊而來抱頭痛哭的工人們,心情越發的沉重。

工人是人人羨慕的好工作,有工資,體面,還發票發東西,可難處誰知道,如果是家在農村的還能將將算是好些,畢竟家裡人人都有工分,有口糧,有園子,困難時,總能擠出來點,實在實在不行,還能上山找點野菜野果子啥的。

可現在絕大部分工人都是父輩退休直接接班,大都家庭內部傳承,這也是農村人沒有招工門路的原因之一,即便有那麼一個兩個漏網之魚,也都是沒等怎麼樣呢,廠子內部都給解決了。

但是同樣,你接受了這個工作,就要擔任養家的任務,一人養一家,不是傳聞。

同樣的,城鎮戶口一切都在城鎮,吃喝拉撒,柴米油鹽,針頭線腦,都要靠著那一點工資,但凡工資耽誤了,全家就都要跟著餓肚子,這種時候誰家要是有幾戶農村親戚,那別人都羨慕的不得了。少數兩口子都是工人的家庭,還能稍微寬鬆一點,絕大多數的單工人家庭基本就是一個釘一個鉚,

這次就是個例子,多少家單工人家庭,上有退休的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甚至還有正在上學不上班不上工單純花錢不掙錢的弟妹。

老周家還是雙工人呢,媳婦生孩子請假,正趕上老周好幾個月不開支,這不就接不上頓了,差點出了人命。

江濤家也是雙工人,每個月要給家裡一部分,同樣的,還在村裡的弟弟也會時不時的送點糧食或者自家種的蔬菜過來,就這樣的,兩口子的工資每個月也攢不下兩三塊錢,就更別說別的家庭了。

林光輝越發的理解小媳婦的想法和做法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她在無意中給村民們灌輸了一種思想,我可以不光指著這點土地,我可以做的更好。

前一年的大棚試驗,村民們從頭到尾都是心眼明亮的,這才剛要秋收,已經有好幾家來定下塑料布了。

其實,說白了,這大棚投入沒有太多,除了塑料布外,做架子的木頭是山上的,種子是自家留得種,化肥用的是農家肥,草簾子是自己用稻草打的,也就搭點燒柴,多幹點活,那怕啥?咱農村人最不怕的就是出力幹活。

退一萬步說,萬一不成功也就賠了個塑料布錢。

可是,如果成了呢,冬天可以有翠綠的青菜賣,自家也有菜吃,做得好,冬天過年這三個多月賣的錢比一整年的還多。

村民們只是窮怕了,不是笨,這不都反應過來了。

今年有小姑娘提供的化肥,糧食產量能提高不少,再加上村民們今年大都養了雞養了豬,冬天再建上大棚,今年一定能過個非常不錯的年。

慢慢的村民的眼界寬了,見識廣了,不再拘泥於這寸大的地方,就會發現其實還有更多更廣的路。

村長老爹一直誇小姑娘,大氣,有善心,這就是大愛啊!

林光輝其實也一直在考慮工廠的前景和出路。

這麼多年,國營工廠的模式一直都是有需求才有供應,這次的事也給了他當頭一棒,需求需求,為什麼有需求才供應,有人買才開工?或者我做好了,就在家等著你來買?這不現實。

東西做好了,我可以出去找人買啊,你不說我不問,我怎麼知道你有需求,你怎麼知道我有東西?這不和商店是一個道理嗎?

塔讀@

林光輝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拍了拍頭,招呼著江濤,

“走吧,我有個思路,回去研究研究。”

想了想,

“你回廠子請個假,咱們去唐糖那兒。”

江濤伸手胡擼一把臉,答應著,

“好!”

折騰了一上午,倆人進村的時候已經中午十一點半,村民們已經下工回家做飯了,林光輝倆人也沒回家,進村直接敲了小媳婦家門。

這會江濤才回過神來,不得不說,老油條的思路一般人是比不上的,

“我覺得咱們還是把你家叔請來吧,有個老人能比咱們考慮的周全一些。”

林光輝回家去找老爹,結果是帶著於老爺子仨人一起回來的。

塔讀@

小姑娘已經擺好桌子準備開飯了。看於老爺子過來也沒意外,都是為了日子能更好一些,有個有威望的坐鎮把關指路,再好不過了。

既然是要掙錢,之前也一點點讓他們看到了自己有能力過好日子,當然也要告訴他們,我不怕你知道,更不怕你惦記。

所以這一頓小姑娘也沒藏著,紅燒肉,水煮魚,排骨燉豆角,孜然羊肉,牛肉柿子,炸丸子,家常冷盤,鹹鴨蛋,還有爽口的小脆蘿蔔和酸黃瓜,都是實惠的東北大盆菜,一盆大米飯,還備了一小壺從山裡弄回來的猴兒酒。

打了招呼就開動吧,這大手筆,這香味兒,把江濤都嚇得一懵一懵的,我妹子這大方勁兒幼,不吃包子直接燉肉了,別人家過年也吃不上這個,看來是緩過來了呀!

於老爺子深深的看了一眼小姑娘,沒說話,只默默的吃菜,再抿口酒,哎,好東西啊!

幾個人商量著,小姑娘也不插嘴,我就提個思路,一個想法,剩下的具體實行得你們自己來,我不行!

不得不說,有些豁達和睿智是一般人沒有的,老爺子給他們指出了不少問題,同時也給他們吃了顆定心丸,

“你們是代表各自廠子的,同時光輝你也代表著向陽生產大隊,在外不要惹事,但也不要怕事,遇著事該咋辦咋辦,記住你們是代表公家單位出去的。萬一有事,這不還有我們幾個呢嗎!”

這是告訴他們不要怕被人抓住把柄,只是,這麼一來,似乎後續的一切,都合法了呢!

無意中看著老爺子眼底的精光,小姑娘不禁感嘆,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這位不是一般人啊!”

酒足飯飽戰意滿。

老爺子和村長該說的說了,該教的教了,也不摻和小輩兒去打拼,在後面給把把關就行,倆人兒準備往回熘達了。

臨走前,於老爺子看著小姑娘,眼睛笑眯眯的跟彌勒一樣,

“小丫頭,那個酒是個好東西呀,”

言外之意,我喜歡,

小姑娘乾笑了兩聲,心說不愧是老狐狸,

“我也沒有多少了,給您裝一點吧!”

老爺子滿意的點點頭,通透的小丫頭啊。

給老爺子和村長各裝了一小壺,倆人這才滿意的走了。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林光輝江濤倆人壯志酬酬,小姑娘幫不上忙,只能給倆人收拾了一堆吃的,跟他們普及了下名片的作用,給倆人送出了門,倆人摸黑回了鎮裡。

接下來小姑娘也沒管,物件什麼的,早撇到九霄雲外去了。

她也有活兒的好吧!

收拾後園子,收拾倉房,收拾地窖,有時跟知青們一起去打豬草,眼看著就秋收了,他們也沒回來。

最近村民們都在議論自家長勢喜人的豬和雞,再就是即將來臨的秋收,和盼望了半年的大棚,現在興致正濃,幹勁兒正足,愣是把往年半個月的秋收,生生的提速到到十天完成,把村長和幾個老爺子都看懵了。

都是有潛力有發展的啊!

糧食入庫,村長宣佈了今年的產量,比往年足足高了三分之一,村民們都沸騰了!三分之一是什麼概念?代表著來年不用餓肚子了,做飯可以不用糾結多放野菜還是多放水了……

村長和幾個老爺子也不磨嘰,交了公糧回來就分糧,一人足足多分了一百斤,村民們都喜極而泣。

然後就是收山,撈魚,直到十一月末,這一秋天的收穫都進倉入窖,大棚剛剛開始新的一茬種植,準備過冬的時候,林光輝倆人回來了。

皮膚曬成了古銅色,瘦了,但是看著更結實了,精神頭完全不一樣了,一看就是意氣風發鬥志正濃,對著小姑娘呲牙一笑,露出滿口大白牙,眼睛亮晶晶的。

塔讀@

小姑娘沒細問,晚上村長和幾個老爺子過來一起吃飯時,才知道,這倆人這些天把南方幾個省跑了個遍,不光對口的鋼廠和機械廠,其他各種廠子,什麼電子廠,錶盤廠,鞋廠,服裝廠,也都沒放過,說白了,這倆人不光出去銷售,也是出去取經了。

小姑娘不得不佩服啊,男人天生就是戰士,你看吧,出去一圈,回來完全不似之前溫水裡的青蛙,倒像是一頭蓄勢待發的豹子!

倆人一路談成了幾筆訂單,總金額趕上廠子之前四五年的總訂單了,得到訊息的工人們興奮的加班趕工。

村民們糧食和山貨都收了不少,正在催著村長趕緊把化肥錢還上,正好想起來,村長順嘴就問三兒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林光輝頓了一下,掃了一圈在座的幾個人,回頭問小媳婦,

“你想要什麼?糧食還是山貨?不用跟他們客氣。”

小姑娘,也頓了一下,有點突然,

“啥都行,糧食,山貨,菜,都行,”

…………

看著一桌人都呆若木雞,林光輝勾了勾嘴角,這才哪到哪,你們不知道的還多著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