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了下自己的空間,嗯,還在。存貨?也都在,這下徹底放心了。

活動活動身體,起身下了地,掃了一圈。

這個屋子好像就自己住,並沒看見別人的東西。一鋪小炕,目測就最多兩米寬,炕角放著一個旅行袋,應該是這兩天不舒服還沒來得及收拾的。炕邊一個搪瓷缸子,地下一個木凳子上放著一個搪瓷臉盆,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

沒了,就這點家當。

記憶裡,一起來的好像是三個知青,還有一男一女,看看表,這個點應該快下工吃飯了吧!

扶著牆慢慢出了門,出門就是廚房,兩個土灶,一側一個,廚房另一側有個門,應該還有個房間,現在是緊閉著的。右手邊有兩個小門,按她對東北農村的印象,應該是放碗櫃和柴禾的。

這小房,還真是五臟俱全,標準的東北農村住宅。

廚房左邊的門,出去直接就是院子,門是開著的,想了想,順著光線就走了出去。剛扶著牆站穩,就見遠處人流陸續往這邊來,這是下工了?

剛這麼想著,就聽見一道驚喜的聲音,

“唐糖,你醒啦?”

這是知青點的老大哥,張紅軍,是個地道的東北漢子,已經來了一年多了。

“嗯,張哥,我好多了,你們下工啦?”

“嗯,我們先回去做飯,你一會過來吃飯啊。”

這才反應過來不對勁,知青點是隔壁,來的時候隔壁女知青屋裡只能住下一個,勢必要分出去一個去老鄉家住,誰都知道,去老鄉家哪裡有自己住方便呢,於是誰都不想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一問還有這個破房子,老知青都知道隔壁這房子什麼樣,晴天漏風,雨天漏雨,馬上就塌了。一起來的另一個女知青嚇得直往後躲。

原主原本因為自己這一身怪力,還就想找個獨立的清靜的地兒,這下好了,梯子都搭好了,於是,病怏怏的女孩弱弱的說,

“那,那就我去吧!”

整個一出知青集體欺負病弱女孩的大戲。

村領導也不樂意知青跟村民混在一起,一看解決了,也就不說別的了,對這小姑娘倒高看了一眼。

剛來的知青並沒有口糧,是村裡借他們的,秋收後用公分還。為了照顧生病的她,她的口糧並沒有給她單分出來,這才有了叫她吃飯這一幕。

“好。”

心裡尋思著,一會就把口糧分出來,說是照顧,時間長了難免有意見,再說現在自己過來了,完全可以照顧好自己。

跟著吃了一頓稀粥配粗糧餅子,張紅軍帶著兩個男知青幫忙把口糧送到隔壁廚房。

說是口糧,其實一個人只有三十斤玉米麵,三十斤摻了麥麩的黑麵粉,五十斤地瓜,還有點土豆和白菜。

現在的東北已經基本不種植小麥了,主要是以水稻,玉米,大豆為主,但是在六七十年代,主要種植玉米,高粱,小麥,地瓜,少量的水稻,這都是主食。

小麥還是黑小麥,磨出來的是黑色的麵粉。

如果把麥麩篩出去,用來蒸饅頭,那濃濃的麥香撲鼻,口水都能流個不停。

不過那可是精貴的細糧了,現在可沒有人捨得,都恨不得多摻點麥麩,能多吃幾頓。

根據原主的記憶,這是六零年,但是和記憶中的歷史還不一樣,也許只是平行的空間?

如果和歷史的軌跡差別不大的話,那麼,距離回城最少十六七年,再想想原主那個糟心的家,指不上。那基本來說回城最大的機會就是恢復高考了。這麼說來,自己在這個地方至少要生活十多年,原主今年剛剛高中畢業,十六歲,再過十六七年,至少三十多歲,

嗯?那就是說,得在這裡結婚生子了。

她倒不是抗拒,無論原主還是唐糖都是一個小富即安的人,沒有什麼遠大的抱負,最喜歡平和恬靜的生活。

這裡嘛,據原主這幾天的瞭解,總體來說算得上民風淳樸,就一點,窮,很窮,非常窮!

既然做好了紮根的心理準備,那有些事就得重新考慮了。

吃的好說,明面上有那些粗糧,自己關起門來怎麼吃誰知道!

穿嘛,好像空間裡真的有,當時在服裝廠收了一批老舊款式的勞動布衣服,還有好多布,不知道是壓了多少年的存貨,記得當時把人家庫存都清了,那老廠長淚流滿面,握著她的手直喊救星。

廠子壓的貨太多賣不出去,又沒有錢進貨,已經好久都發不出工資了,如果唐糖再不來,廠子真的要倒閉了,可不是救星咋滴!那些衣服,一天換一件,幾輩子都穿不完……

最大的問題是住,如果只是想當個小知青,等著回城,在這個房子裡倒也能對付對付,既然想長遠,那就不能對付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