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妹子,看看這白麵,多細呀,要點吧?”

“嬸子,我這有大魚,你看多大,全是肉,來一條給孩子吃吧?”

“我這有雞蛋,給換點包米麵就行,”

“兄弟兄弟,我這有肉,你要不要?”

“大姐,剛沾的糖葫蘆,買一根給孩子甜甜嘴吧,”

......

這頭走到那頭,這樣的對話絡繹不絕,但是沒有後世市場這種吆喝叫賣的,都是走近了低聲交流的。

向陽大隊的生活算是好的,從臉色神情上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今天趕集的人不少,大部分人都是一臉愁苦,眼神無光,那蒼白的臉色就不用說了。

向陽大隊拿出來換的東西基本是家裡擠擠能拿出來的,不舍得吃的拿來換有用的,但是還是大部分能吃個飽飯的。

其他人就沒這麼好了,賣細糧那位拿出來的是家裡僅有的一點白麵,賣魚的那位也是家中實在為難,才冒著嚴寒去鑿了冰面碰運氣,這才有了半桶的收穫。

這才是現在百姓的常態。

婆媳幾個也都是個俗人。

換了點零碎物件,看見有扛著糖葫蘆的,給家裡孩子一人帶了一串,買了半斤糖塊,買了幾塊灶糖,買了幾個凍梨,後面妯裡倆都很是高興,這下回去孩子可能解解饞了。

有一個攤位是兩個孩子,大的十來歲歲,小的也就五六歲,擺的是一袋快要見底的大米,估摸最多不超過十斤。哥哥穿著件單薄的褂子,肩膀和袖口、胳膊肘都是補丁,前襟洗的也有些薄了,這會抿著懷,臉色發白。

弟弟腦袋大,身子小,穿著件棉襖,直接蓋到屁股,袖口和領口也是打的補丁,肩膀還漏了棉花,倒是兩個眼睛挺有神。倆人衣服倒是挺乾淨的,就是瘦的不成樣子,一看就是來陣風就能颳倒。腳上穿的倒是布鞋,但是都破的不成樣子了,大姆腳趾漏在外面凍的通紅。

哥倆在這擺了半上午,也沒成,這會也有點著急了。

“大叔,換點細糧吧,”

“嬸子,你要不要大米,換點大米吧,”

攔了幾個人都被拒絕了,小的著急了,說話就帶了哭腔,

“哥,咋辦呀?”

大的回身好像是安慰了一下弟弟,

“嬸子,換點細糧吧,”

正好攔到許秀娟面前,“嬸子,過年了,給家裡換點細糧吧。”

孩子已經快凍僵了,聲音帶著顫抖,聽到許秀娟的耳朵裡,還有著哀求。

家裡留了過年吃的大米和白麵,但是這會看著這倆孩子,許秀娟有點張不開嘴拒絕了。

“孩子,你們是哪個村的,你家大人呢,這大冷的天咋讓你倆孩子出來呢?”

大孩子抿抿嘴,發白的嘴唇顫抖著,“嬸子,我跟弟弟不是這邊的,是從...南邊過來的....”

“這孩子,大冬天的北邊冷,咋還往這邊跑?”

“今年收成不好,交了公糧家裡就沒有吃的了,我媽...我媽餓死了,他們說,說,北邊糧食多,我就帶弟弟往北走,我不想讓弟弟也餓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許秀娟和後面妯裡倆都震驚了,都是當媽的人,聽這話這心裡真不是滋味啊,

“孩子,你多大啦?”

“我十三,弟弟七歲。”

許秀娟低頭尋思了一會,“你這大米想換點啥呀?”

大孩子一聽有希望,趕緊回話,“嬸子,我想換點包米麵,我弟弟能多吃幾天,”

“行,嬸子給你換,就是我今天是來趕集,也沒帶來,你得跟我回家取去,”

孩子一聽,“行,嬸子,我跟你去取。”

好像怕她後悔似的,“嬸子,現在就去嗎?”

“走吧,現在就回家。”

“哎哎。”

一邊說著,一邊把袋子收起來,放到揹簍裡,然後把小的拉起來,整裝待發。

許秀娟心裡嘆氣,倒也沒說什麼,這個時候治安還是不錯的,倆孩子也放心就跟著走了。

大集離村子不是特別遠,不到一小時就到了村口,這會差不多是下午兩三點,村裡基本是吃兩頓飯的時間。村口一邊是唐糖兩口子的房子,一邊是新建的大院,進村正從大院這邊門口過。院裡清晰的傳出孩子的玩鬧聲,輕輕脆脆的,兩個孩子不自覺得就被吸引了注意力,院裡跑鬧的孩子也沒有注意。正堂白老太太端著盆出來倒水,視線正對著門口,一眼看到門口的兩個孩子,和後面的婆媳三個,

“嫂子,你這是,趕集去啦?”

“嗯吶,趕集去啦,這不剛回來,你們這是剛吃完飯?”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老太太笑的特別爽朗,“剛吃完剛吃完,在這吃一口啊?”

這邊和自己家也沒啥區別,許秀娟婆媳幾個也經常過來,

“不的了,回去吃。”

正說著,對面唐糖院門也開了,林光輝上班,在家裡無聊的娘倆打算去奶奶家熘達一圈呢,在自己門口偶遇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