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門鄉鄉長韓翠柏帶著鄉公所的小吏下村,去幫助鄉小學招收學生。

他們來到臨河村,韓翠柏和村長李志勇說明來意,讓他把村民召集起來。

村長李志勇敲著鑼,挨家挨戶通知。

他把村裡有適齡兒童的人家,能主事兒的人,都喊到村中央的曬穀場。

村長李志勇, 看著村民亂糟糟的表現,他大聲吼道:

“大家安靜一些,聽韓鄉長講話。”

李志勇經常帶村民去打工,在村中威望極高。

他一說話,所有村民都安靜下來。

韓翠柏看到村民安靜下來,他咳了咳嗓子, 大聲說道:“有個事兒, 我給大家說一下。

統領府給咱們鄉里,建設一所小學。

小學你們很陌生,它是教授孩子知識的地方。

小學功能和以前的私塾差不多,你們可以認為,他就是統領府辦的私塾。

有想要孩子讀書,成為一名讀書人,來我這裡報名。”

韓翠柏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村民打斷。

“韓鄉長,你看我們這種情況,說這些話完全白費了。

我們都靠鄉里借貸的糧食活命,現在紅薯長勢很好,但不知道秋天能結多少糧食。

我們村,家家戶戶這個情況,怎麼可能供得起孩子讀書。”

“韓鄉長,你這不應該把老少爺們兒都叫出來, 只問鄉里的幾名富戶。

我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你真以為我們只想當農民,還不是沒錢, 根本讀不起書。”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韓鄉長, 你是來消遣我們的麼, 我們村兒之前都沒有一家私塾。

從這就能看出來,我們村好年景,都沒有能請起私塾先生的人家。”

韓翠柏看到村民你一言我一語,都是說著一件事,沒錢不能供孩子讀書。

韓翠柏也知道讀書花費巨大。

一名壯勞力脫產讀書,一般的小地主,都沒有這個能力供孩子。

韓翠柏接到上級的命令,協助籌建鄉里小學。

他最開始極為反對,認為這完全是浪費錢財。

統領府免費供農民所有孩子讀書,這根本不可能。

只算正常的教學消耗,培養出一名讀書人,也要二十枚以上銀幣,這就是二十兩純銀。

全府幾萬名學生,要花費幾十萬兩銀幣。

這些錢,都夠打一場局部戰爭的花費。

對學生收錢,那就完全放棄農村學生。

最多是鄉里的富農,他們孩子能讀起書,這就是在培養新的士紳。

這與統領府現在的政策格格不入。

直到韓翠柏完全瞭解,小學的入學政策。

他才更加佩服蘇統領, 這種天才一般的政策,完美解決他所想象的問題。

韓翠柏回過神,敲響了身邊的銅鑼。

巨大的鑼聲,讓所有村民都安靜下來。

韓翠柏看到百姓安靜下來,他繼續講解小學的入學的政策。

“相親們,你們不要著急,孩子入學免費。”

韓翠柏說完入學免費,在場的村民立刻沸騰起來。

有村民驚喜的歡呼道:“還有這等好事,第一次聽到讀書不花錢。”

有村民直接質疑,問道:“這能是真的嗎?就是村裡以前的士紳,他們也供不起全村人讀書。

統領府管著那麼多人,怎麼可能供得起,這麼多孩子讀書。

我真有些不敢相信。”

還有人立刻衝著漢中府方向跪下,不斷的磕頭。

“蘇統領,蘇青天,我給你跪下了。”

韓翠柏立刻和村長李志勇一起,安撫好所有激動的村民。

他感覺形勢有點控制不住,沒有在賣關子,直接向村民解釋小學的入學政策。

小學是住宿讀書,所有學生吃住都在小學內。

每到初一十五的廟會時間,學校會放一天假。

由鄉里安排人,統一進行接送。

小學一共有五年級,現在只開放一年級,入學年齡是七歲到十二歲的適齡兒童。

學費每年一兩銀幣,也就是一兩銀子。

烈士子女免費,軍屬半價。

有錢交學費的人家,學生畢業之後就自由,想去做什麼都可以。

沒錢的人,有公司會與他們籤合同。

公司拿出一筆助學金,供這個人讀書。

這些企業,大部分都是統領府開辦的企業。

比如百貨商店、兵工廠和鋼鐵廠。

少部分是漢中城知名的公司,比如王氏醫館、悅來酒樓,他們也會籤下少量的人。

這些人出錢,供學生讀完小學,還提供他在小學的食宿費用。

學生讀完小學之後,必須要在這個公司幹滿五年,每年只有少量的工資。

合同的違約金高達一百銀幣。

只有一項選擇,不用付違約金。

那就是畢業時,被統領府相關衙門看中。

他的學費,由統領府擔保,工作之後慢慢還借的學費。

學生看不上這些公司,還有最後一條路。

那就是助學貸款,由銀行提供助學貸款。

只不過這種貸款,需要償還一定的利息。

韓翠柏介紹完之後,在場的村民都驚喜萬分。

“韓鄉長,你是說我家娃上學不花錢,學成之後,直接就能進城工作。”

韓翠柏點頭認可道:“確實是這樣,只要籤訂合同。

這些公司就必須提供學費和學生畢業後的工作崗位。

但他必須學滿五年,拿到畢業證。

如果中途輟學,需要根據合同違約條款,償還這家企業付的所有錢款。”

“統領府太好了,這完全解除我們的後顧之憂。

小孩現在很能吃,把一個小孩兒放在學校,哪怕他學的不太好。

在學校這五年,我們家就省下一個人吃飯。

畢業後,也能找個不錯的工作養活自己。”

有村民小聲的問道:“韓鄉長,我們家沒有男孩,女孩也可以去上小學嗎?”

立刻有村民呵斥道:“女孩讀什麼書。

再養幾年,讓她嫁人就好,就是一口飯的事兒。”

韓翠柏瞪著這名出聲的村民,怒斥道:“你這個說法極為錯誤,小學女孩也可以上。

我們對男孩和女孩,提供相同的待遇。

上過小學的女孩,她肯定會嫁城裡人。

沒上學的女孩,最多就嫁給隔壁村。”

韓翠柏鄉長考核,是有女孩上學的考核指標。

但他知道,現在農民過得非常慘,和他們講道理沒用。

只有看得見的利益,才能打動他們。

許多家有女孩的村民,聽到韓鄉長這麼說,他們立刻心動。

自己女兒能嫁給城裡人,他們也能跟著借光,獲得很多好處。

韓翠柏說動村民,大部分村民都願意,把自己孩子送往小學。

他給村民介紹,提供助學金公司的情況。

把合同條款,一條一條解釋清楚,讓所有人都明白。

讓村民們選擇自己孩子,與哪一家公司籤訂合同。

韓翠柏帶著合同和八十多名孩子,坐著村裡提供的牛車,返回益門鄉。

他帶著學生,來到鄉公所前方一棟氣派的建築中。

鄉公所是泥磚房,新修建不久的房子。

但它和眼前的建築相比,那就是宮殿和茅草屋的差別。

小學是鋼筋混凝土建築,一共有五棟平房。分別是教室和宿舍。

建築看上去非常氣派。

操場的最中心,立著蘇河的石像。

操場是水泥地,非常平整的地面。

韓翠柏看到益門鄉小學校長柳馨,她已經帶著小學的十五名老師,迎了出來。

益門鄉小學一共只有十六名老師,算上柳馨,一共只有三名女老師。

剩下的老師,都是男老師,大多數年紀都很大,最大的一名男老師,現在已經四十五歲。

他這個年紀,已經沒有幾年好活。

現在的人,大多數只能活到五十歲。

他們十六名老師,要教育益門鄉小學三百多名孩子。

韓翠柏很客氣,把學生和合同都交接好。

他只是一名正九品的鄉長,柳馨也是從九品的校長。

“柳校長,這是最後一批學生。

每到初一十五,我會派人接學生回村。”

柳馨把孩子交給其他老師,她連忙道謝:“謝謝韓鄉長,對我們小學的支援,這幾天你辛苦了。”

柳馨校長送走韓鄉長之後,她和老師一起,安撫因為剛到陌生地,哇哇大哭的學生。

這些村裡來的學生,剛離開他們父母,都非常敏感。

福利院送來的學生,因為小時候遭受過各種苦難,精神更加堅韌。

他們剛來到小學,不哭也不鬧。

柳馨帶著最後一批學生趕往宿舍。

讓學生們儘快熟悉自己住的地方。

無論是七歲的孩子,還是十二歲的孩子。

他們通通都是一年級學生,從最基礎的拼音教起。

小學一共分為語文、數學、自然、歷史、體育這四門課。

柳馨負責教授數學,現在只需要教授簡單的加減乘除。

高年級需要教授珠算和會計。

語文課從拼音開始教。

歷史不是由老師教,而是由鄉間祖廟的祝師教。

自然這門課,老師們都是學生,看不懂書本上的內容,只能照著課本念。

體育課是由鄉里的巡檢來上課,主要教導學生們練佇列。

……

學生們經過幾天的習慣,所有人都適應小學的住宿條件。

柳馨檢視孩子們的生活。

學校除了老師,還有其他工作人員。

她們大部分是婦女,負責給學生做飯,照顧一些年紀小的學生。

柳馨看了一眼旁邊的日曆,今天是八月一日,這是所有小學開課的時間。

老師們帶著所有學生來到操場上。

“同學們,我是你們的校長柳馨,我們先對蘇統領的石像行禮。

大家跟著我做。”

柳馨對著蘇統領的石像,鞠躬成九十度。

“感謝蘇統領。”

孩子們學著他的樣子,像蘇河的石像鞠躬。

同時說道:“感謝蘇統領。”

有幾名學生愣愣的站在原地,忘記了鞠躬,在場的老師立刻糾正他們。

孩子們鞠完躬,老師帶他們走進大教室。

教室非常寬廣,三百多名孩子,分成六個班,每個班五十多人。

柳馨在操場上,等待教授歷史的祝師。

她等了不一會兒,就看到一名滿頭大漢的青年男子走進學校。

“堂哥,提前告訴你今天開課,你怎麼這麼晚才來。”

柳廣盛看著柳馨,眼神中充滿著寵溺。

這是他親妹妹,為了家族考中統領府,成為一名小官。

她還為自己擔保,讓自己從煤礦的統計員解脫,成為益門鄉祖廟的小祝。

他現在身上依然揹著刑期,但當祝師,這個工作很輕鬆,還可以減刑。

柳廣盛眼中還有著血絲,他有些疲憊的說道:

“鄉里祖廟剛建好,一共就五個祝師。

臨河村前幾天有人去世,因為那裡太偏僻,只能我去主持葬禮。

我連夜翻山走回來,去祖廟換身衣服就過來。”

“大哥你受苦了,我們快去上課。

等咱們安穩下來,把大嫂和侄兒接過來,讓你們一家人團聚。”

他們兩人走向教室,這裡的房間很大。

現在的學生,都在靠近宿舍的這棟房子,其他房子現在空著,留著給以後的學生使用。

他們走到一班門前,老師正教授語文課。

“大家請跟我學習拼音,張開嘴大聲讀。”

“啊。”

教室內“啊”聲一片。

柳廣盛聽到拼音聲,他想起之前,自己學習拼音的痛苦。

只有學會拼音和簡體字,他們才能獲得減刑的機會。

那時候所有人,在一天勞累過後,還要拼命學習這種拼音文字。

他們走到二班的門前,看到教授自然的老師,按照課本讀內容。

“我們生活的地方,名叫地球。

它是一個大圓球。

生活中有很多細節,能看出地球是球形。

我們站在河邊的高樓上,眺望遠處的帆船。

都是先看到船帆,才能看到船體。”

“哥,我進去教數學,你也快去教歷史。”

柳馨和柳廣盛兩人分別,各自進去班級教學生。

柳馨走近班級,學生們立刻起身,向她鞠躬。

“老師好。”

柳馨看到這一幕,她感覺自己人生都昇華了。

他的前半生,從來沒有感受到尊重。

家族對她的要求,只是聯姻的工具。

從這一刻,她才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一個人。

她要用自己一生,教導好每一名學生。

“同學們,好,你們坐下吧。”

“同學們把數學課本開啟,記得要儲存好課本。

這些課本都屬於學校,人為損壞會受到處罰。”

“我們第一節課,來認識數字。”

柳馨開始教授學生,阿拉伯數字。

這種數字簡單好認,非常適合小孩子學習。

數學書上記載,它是已經消亡的古印度文明,留下的瑰寶之一。

柳馨不明白,古印度文明留下的東西,為什麼叫阿拉伯數字。

柳廣盛進入教室,他拿起歷史書。

他不會講課,只是按照傳播信仰的方式,給學生們講述黃帝的故事。

……

蘇河聽取教育部侍郎張右楓的彙報。

張右楓是漢中張家的旁支。

張家也是一個大士紳,但他們以士林和教學為主,平時也做些壟斷性生意,沒做多少惡事。

他們家土地被統領府沒收,抓了十幾名族員勞改。

蘇河本以為這種士紳,會永遠的敵視他。

讓蘇河沒想到,他在寶雞縣全殲大明官軍,漢中城留存下來的士紳,很多家都改變了態度。

他們紛紛派旁支出仕。

他們也變的識時務,一直支援統領府的政策。

這次漢中小學開學,張家為首的士紳,也把族中子弟送進小學。

蘇河士紳群體敵意很大,主要是這個群體,壟斷著現在重要的生產資料土地。

他要重新分配土地,遏制土地兼併,與士紳的矛盾不可調和。

但與他為敵,是士紳這個群體。

具體到每個家族,只要接受統領府的土地政策。

自身又沒有做過太多惡事,蘇河也願意接納這些士紳。

自從有科舉制度之後,門閥世家已經漸漸消亡。

門閥世家能形成的原因,就是他們壟斷知識和當官的渠道。

現在的士紳,比隋唐時期的門閥世家,實力地位差遠了。

士紳沒有大量土地,他們就沒辦法控制大量農民。

他們就只能成為詩書傳家的士族,以教出官員為目標,不再控制大量土地。

為了家產的增值,一些士族也會投資工業,促進工業發展。

他的手下王仲策、李志升等人,也會形成新的士族。

蘇河要保證一個平民,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士族,讓他們能封侯拜相。

只要平民百姓的上升渠道不被打斷。

整個社會就充滿活力,不會變得腐朽。

張右楓彙報道:“蘇統領,教育部招募上千名小學老師,再加上祖廟和巡檢的支援。

我們在所有鄉,最少都建立一所小學。

漢中城三所小學都已經開學,按照計劃,其他鄉的小學,也會在今天開學。

小學學費遠比私塾便宜,統領府還提供各種待遇,保障學生們能夠上學。

百姓的參與度很高,根據我們的統計,至少有三成適齡兒童,已經進入小學。”

蘇河聽到有三成適齡兒童能入學。

他讚許道:“你們做得非常好,小學開起來,就能為我們源源不斷提供識字的人才。

三成已經非常高,等到百姓生活更好,他們會更積極讓孩子入學。”

蘇現在很期待,這些小學生畢業之後,能對社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現在這個時代,培養大量的小學生,已經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只有特別出色的人才,他們從小學脫穎而出,才能學習更加深奧的知識。

張右楓彙報完之後,就離開凌雲殿。

蘇河隨後也走出凌雲殿,小學已經開遍鄉下。

他現在要去另一個學校——漢中軍校。

漢中軍校坐落在祖廟西邊,百貨市場的旁邊。

他是漢中城,第三個鋼筋混凝土建築。

蘇河剛走進漢中軍校,學生們向他打招呼。

“校長好。”

“同學們好。”

蘇河笑著回應道。

他是漢中軍校的校長,這些學生都是軍中的骨幹。

漢中軍校校長交給任何人,蘇河都不放心。

漢中軍校分為指揮系和參謀系兩個大系。

指揮系的學生,主要是正在服役的軍官為主。

他們升官之前,來漢中軍校深造。

學習更好的軍事指揮技能。

參謀系的學員很雜。

他們有一部分,是軍中讀書較好的士兵。

經過軍官的推薦,讓他們讀軍校。

還有一些是讀書人,特別是之前招賢館很多落榜考生。

他們加入軍隊,因為三國演義等書籍的影響,大部分選擇參謀系。

蘇河走進指揮系教室,給學生上課。

他每隔三天,都會抽出一節課時間。

“我這次講作戰,要充分利用情報。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你們實戰中,使用一切可能的偵察手段。

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考慮全面。

情報在戰爭中,至關重要,不要忽視任何一個小的細節。

研究自己軍隊的情況。

換位思考,儘量想到敵人,所有的進攻路線,做好相應防守。

根據自己經驗,判斷好敵方的動向。

不要怕失敗,沒有人是常勝將軍,我們要善於總結失敗的經驗。”

蘇河講完課,有的學生沉思,有的做筆記。

他們都有收穫。

蘇河今天課程結束,他來到參謀系課堂。

李鳳鳴正站在沙盤前方,在上面不斷的插著旗幟。

他透過沙盤,給學生們講兵法。

沙盤是蘇河在軍校之中,推廣的教學道具。

他的目標,今後要每一名將領,都能讀懂沙盤。

沙盤上進行兵棋推演,非常直觀。

蘇河等待李鳳鳴上完課,學生們和他打過招呼後都退下。

他走上前,看著李鳳鳴前方的沙盤。

它就是按照一定比例,建造的漢中周圍地形圖。

“李先生,你還在看著劍門關發愁。”

蘇河走上前,看到李鳳鳴把旗幟插在劍門關上。

“這是天下雄關,蜀道又非常難走,無法運輸重炮。

打下它非常艱難。

我們一旦入川,要面對不只是川渝地區的明軍。

朱燮元為兵部尚書,總督雲南、貴州、四川、湖廣、廣西軍務兼貴州巡撫。

我軍一旦入川,就要面對朱燮元指揮的五省明軍。”

蘇河也贊同道:“朱燮元實力很強,特別是他剛剛剿滅奢崇明、安邦彥叛亂。

透過平叛練出一支精兵,我們這次作戰,會非常難打。

但必須要入蜀,龜縮在漢中,等大明朝緩過勁來,第一個要滅的就是我們。”

蘇河指著軍校廣場,正在練佇列的軍校學生。

“等到這些學制為半年的短期生學成。

士兵經過大半年的休養生息,他們也從營養不良的狀態,變成一名精兵。

特別是我們有足夠的糧食,那時就是進軍的時刻。

現在不能急,我們要先把基礎打好。

爭取短時間內拿下川渝地區,不要拖得太久。

不止我們在發展,東北的建奴也在發展。”

李鳳鳴也盯著窗外,點頭說道:“蘇統領說的很對,大明現在比我們還著急。

劍門關的大明守軍,多次出兵試探金牛關。

經過鋼筋混凝土加固的金牛關,再加上威力強大的炮臺。

大明官軍根本奈何不了金牛關。”

蘇河看著沙盤,他沒有說話,現在的形勢,他比誰都看得清楚。

他們現在缺糧缺錢。

工業發展和教育支出都非常大,但這些東西又不能不搞。

越早的搞出來,底蘊就越深厚。

漢中現在缺糧,從湖廣買的糧食,只能維持日常消耗。

防守有餘,進攻不足。

北方陝西明軍精銳被一戰而滅。

現在的陝西明軍,正在應付起義軍和韃靼人入寇。

東邊有漢陰縣,守住漢水。湖廣的兵進不來。

南方有金牛關卡住金牛道,南方的明軍也攻不進來。

但他想攻打其他地方,也非常困難。

陝北現在是赤地千里,蘇長勝派細作探查,很多地方都是千里無雞鳴。

向東是湖廣平原,根本無險可守,只能被朱燮元派大軍圍剿。

他只能向南,逐步蠶食川渝地區。

這將是一場惡戰,只要打勝,他就有崛起的根基。

蘇河直接拿起旁邊的長城軍旗,插在劍門關上。

他的意思很明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拿下劍門關。

“李先生,你們前期要做好所有預桉。

未料勝先料敗,儘量考慮好天災等意外情況的影響。”

李鳳鳴聽著蘇河的吩咐:“請蘇統領放心,我們距離出兵還有幾個月。

這段時間我會安排好一切事情。”

蘇河看著沙盤,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讓他必須儘快拿下川渝地區。

他們與大明來往的商隊變少,鹽價飆升。

富順縣的自流井和榮縣的貢井產鹽。

他們必須要掌握屬於自己的鹽場。

秋收之後,糧食豐足,士兵訓練好,奪取西南。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